走出考试评价误区 用“分”激励学生

时间:2022-09-21 03:15:56

走出考试评价误区 用“分”激励学生

一、有的放矢命好卷

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是状物类记叙文,按照本市统考的模式三大题命卷。

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类考查题,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句的积累运用显然必须来自本单元四篇课文,考查字词句的音、形、义、用;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题,同样也必须是本单元所要求的“介绍你所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片段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第二大题是阅读题,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选题可以有课内名段的品读,考查学生课堂学习理解掌握程度;也可以有课外短文的阅读,但必须是状物类的记叙文,考查的则是阅读能力达成程度。而且,题目设置必须是教学重点分析和指导的知识点。如所状之物的特点把握,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作品的情感寄托等可以设置为考题。第三大题是写作,这是三维目标综合考查题。当然命题要求还是写状物类记叙文,具体要求降低,命题明确灵活,给学生有充分的选材、立意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把握尺度改好卷

命卷很重要,改卷也很关键。语文是一门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学科,有的只是理解是否到位,表达是否清晰及其他一些基本技巧性的语言运用。特别是阅读理解题的评判更要站在学生阅读的角度确定标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只要是“哈姆莱特”而不是“贾宝玉”就不能认定他的理解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坐在考场上答题的是十三四岁的稚气未脱的孩子,评判的参考答案或解题思路则是大人的思维。老师们要把在课堂上对学生鼓励、肯定的人文关怀多放些在改卷的时候。当然尺度、标准还是要有,毫无原则的批改和泛滥的赞誉一样,是无论如何没有效果和意义的。

还是以上述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卷子为例,谈作文评判的基本要求:1、字数要求。学生初中毕业考试的作文是600字以上,那初一学生能写500字就可以了,没必要用中考的标准去要求刚升入中学的孩子。2、写作要求。状物类记叙文的写作,就初一的孩子而言,能把握物的特点进行叙述、描写即可,评判时对习作所言之“志”或所抒之“情”不宜要求过高。3、内容及语言表达要求。能写清楚物的特点,能做到文从句顺就行,对其立意和语言表达上的新尝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初一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下完成的。

三、注重优点讲好卷

在讲评试卷时,很多老师往往对学生应掌握而未掌握的知识点大发雷霆,其实这没多大必要。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的学生不是“智者”。试卷讲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关键的则是要让学生在考试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成功点,从而产生有价值的自我肯定,并形成学习经验。教师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考察了解学生是否能按照单元学习要求掌握知识,是否能运用老师课堂讲解的方法阅读理解文段,是否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及时诊断学生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适时改善和调整教学过程。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试卷,发现不足并形成改善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克服学习困难。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考试这种评价手段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评价建议中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以一个阶段为单位的测试,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性评价。把教、学、考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知道,考试功能是多元的,是训练、是反馈、是导向、是促进……考试本身不是坏事,立足于发现学生学习优点和存在问题的考试,是真正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的有效评价。

教育教学,讲究技术,更讲究艺术。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孩子,一切要从孩子,从“人”的成长需求出发去探求这门艺术的真谛。评价更是这门艺术中的精华,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是推动和促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有效评价不仅是能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种推动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发展成长保驾护航。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有效考试评价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和改进的课题。

上一篇:浅谈阅读教学方法 下一篇:谈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