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训过程中职业道德的培养

时间:2022-08-29 08:30:05

实习实训过程中职业道德的培养

实习实训是技工类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实习实训的效果是否理想,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注重引导学生对本专业技能的训练。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信念与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内容,包括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要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职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熟悉职业,体验职业,明确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才能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变成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

1.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是德育的教育性的体现

所谓德育的教育性,是指德育的教育价值属性,任何教学必须具有德育的因素。学生的实习实训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也应具有德育的因素。众所周知,实习实训的目的是在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中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因此,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应该是实习实训中德育的主要因素。

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有利于实习实训过程的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实际上起到了抑制不良的职业道德形成、同时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的作用。学生一旦将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实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完成各项任务,不会出现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相违背的行为。

3.实习实训阶段是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

实习实训是学生向职业技术人员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将来他们参加工作有极好的引导作用。相反,如果这个时期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

三、加强实习实训期间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的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是指利用相关行业的积极素材作为榜样来教育学生,让学生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反面教育,是指利用行业的消极素材作为典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和表现是不应该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做好周密的计划

实习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应搞突击和强化,而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去。实习过程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做好周密计划:一是,详细规划好实习过程中开展的各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活动的形式;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以及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三是,将这些内容合理渗透到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

3.发挥德育对象的积极性

职业理想教育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如果说理想教育是通过教育学生选择自己钟爱的职业作为理想目标,职业教育是通过对培养方向与目标进行价值论证,以及对学生的正当性、适当性选择进行确证引导的话,那么道德教育则是通过直接提出敬业的道德要求来实现的。职业理想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的道德教育。告诉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不仅是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和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将目前所学的专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进而主动地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4.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要通过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职业道德因素纳入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评定中,促进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该体系应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通过职业素养的提高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通过引导实习学生在职业行为中践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理念和规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坚持不懈的道德教育,也需要严明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还需要道德教育、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措施的配合。而实习实训阶段是学生向技术工人过渡的时期,是学生开始真正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状况的时期,也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实习实训的效果,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济宁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国家图书馆OPAC的MARC页面数据下载的编程思路 下一篇:技工院校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