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寓教育

时间:2022-08-29 06:41:34

于细微处寓教育

我很欣赏平民教育家、枰茶中学校长姚止平的一句朴实的教育名言:“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从细微处着手,切实思考教育中的细节。把细节做好、做“亮”,就是教育魅力的彰显。

一、排座位的风波

2008年我接了初一一个新班,开学第一天排座位,就遇到了难堪事。我把全体学生分成男女两队,由矮到高依次排好队伍后,根据我带班排座位的一贯原则,我把手搭在第一个男生肩上,指指第一个女生说:“男女同坐,你们两个坐第一排第一桌。”可没等我把话说完,只听一声气咻咻的“我不干”从那个男生口中蹦出。我猝不及防,万分尴尬。低头看那男生,脸胀得通红,一副极委屈的样子。情急之中,我冲口一句:“这个班,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每个人都男女同桌,你先进去坐好,呆会老师给你一个说法!”小男生噘着嘴,沮丧地与女生坐到了一起。接下来男女生一对一对陆续坐好,多出来的八个男生脸上表露出同性就坐的得意。

待全体学生坐定后,我理了理思路,和颜悦色地说明排座位的原则。一是男女互补。男女生各有优点,男女同桌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二是以静制动。女生文静、自觉,有一女生在旁,调皮、好动的男生总该注意一点你的形象。三是加强友谊。男女同桌,更能增进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同学关系更融洽。四是两周一换。现在坐边上位置的,两周后移至中间座位,依次轮流,机会均等。如此这般说了后,再问学生:“对于座位还有意见吗?”全体学生摇摇头,不约而同地说:“没有了!”再回头看那个男生,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问题迎刃而解,关于座位,以后再也没有学生提出异议。看来,不论什么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要互相交流,互相协商,等你把道理讲清楚,学生自然心悦诚服。交流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交流融洽,既解决了矛盾,又增进了师生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发白纸

临近期末考试,数学老师指出:学生考试时,难题做得还可以,就是看错、抄错、算错等小问题比较多,影响了考试成绩,太可惜了!于是,我专门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教育,要求学生着眼于基础,从细节做起,叫学生牢记:要想考试得高分,计算必须得满分。

期末考试前,学生在认真地复习,我在教室里巡视。我总感觉应该做点什么,恍惚间我想到了白纸,忙转身去学校油印室拿来了一大叠白纸,每人两张发下去。正在复习的学生见白纸传下来,露出诧异的神色。我忙解释说:“白纸带到考场作草稿用,用着白纸,可要想着老师的训诫。如果再出小漏洞,考试结束一赔二,四张白纸还给我。”不明用心的个别学生嚷起来:“那我不要白纸了!”我抓住学生怕出纰漏的心理,郑重其事地说:“我的目的不是要你们赔白纸,而是要你们考试时仔细点,不出错,考出高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不知是因为白纸的原因,还是教育的力量,那次期末考试全班学生破天荒地考出了29个一百分,令全校刮目相看。

以后,每次数学期中、期末考试,我总要给学生发两张白纸。学生拿到白纸,也常常一脸灿烂,自信满满。曾经有一次发白纸时,一位学生大声说:“又要发白纸了,期中考试老师发我的两张白纸,我还有一张没用掉,藏着呢!”显然,这位学生已把普通的白纸当做神圣的礼物,一直珍藏着。两张白纸虽普通,但它所传递的是一位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无声的爱和殷切的期盼。爱是无声的语言,总能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三、留级生事件

初二开学前一天,学校分配给我一个留级生。记得当时一位教师正好在旁边,他看到条子上的名字,马上脱口而出:“是他啊?这下你有苦受了,他根本不爱读书,成绩一塌糊涂。”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头,我很是郁闷。

第二天学生报到,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我不认识的男生正在跟我班的男生打打闹闹。我一看,时机已到,先治治他,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我放下手中的包,直奔后面的角落。走近一看,他是一个长得很阳光、帅气的男孩,如果没有那位老师的提醒,我根本不相信他是个不爱读书的学生。我板着脸问:“你干吗要留级?”他一脸不屑地说:“八班的同学都不读书,所以我也不读书。”我马上追问一句:“我们一班的学生个个爱读书,那么你到这里也爱读书了?”“那当然啦!”毫无防备的他,一下子落入到我的“圈套”中。这下我趁热打铁:“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以后我就看你的实际行动了。”

事后,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在八班有个“维纳斯”的美称,还爱好打篮球。看着他1.75米的高个子,我萌生了让他当体育委员的念头。通过谈话,他也欣然同意。我又一次对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他安上一个“紧箍咒”。要面子的他自然而然只得乖乖听从我的指挥,热心地为同学服务了。初三毕业,他顺利地考取了二级重点中学。两次巧妙的谈话,转变了一个不被看好的学生。

班主任的教育应当适时而为,经常注意学生的变化动态,善于耐心地等待时机。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江苏省扬州市健全制度力促师德建设上水平 下一篇: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