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听、说、玩、演上

时间:2022-02-05 02:45:58

小学生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听、说、玩、演上

人们往往认为小学生英语词汇量小,知识面窄,对语法不甚了解,语感也尚未形成,英语阅读教学可有可无。在实践中,教师也偏重于听、说训练,教学形式停留在做游戏、学单词、背对话上,而没有关注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因为阅读的缺失,当学生处于高年级、身心发生变化、对简单游戏形式不再热衷时,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造成英语成绩迅速下滑的现象。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机,且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它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和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小学生虽然初学英语,但对他们的培养绝不能停留在听、说、玩、演的练习上,应从实际出发,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阅读,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氛围,创设有利的阅读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极为深远。著名教育家克拉申的“输入假定理论”也认为,“学生习得语言通常是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真实语言,并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义”。那么,怎样让学生“接触大量易懂的真实语言”呢?由于英语不是母语,中国学生阅读和学习英语的环境需要教师有意地去创设。

1.校园视环境

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和英语角介绍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讲述英文幽默小故事,张贴西方国家的特色产品、风景名胜的图片等;还可以利用校园的宣传栏张贴英文日常用语、名言警句。例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了有关节日的话题后,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中外节日的有关图文资料,介绍各国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能激起学生英文阅读的兴趣,带给学生英语文化的熏陶。

2.校园听环境

利用学校的少儿广播电视台,定期播放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儿歌和动画片等。

3.家庭环境

学生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是最长的,要鼓励和带领学生将平日所学的单词、句子、歌词等制成自己喜欢的图片,张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随着学习进度逐步更新。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家具类单词,教师带领学生做出精美的单词卡片,让学生贴在自家的家具上,如果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其他的家具类单词,学生也定会乐于接受。

二、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能力受阅读兴趣影响,阅读兴趣越高,阅读能力就越强。当阅读变成一种内在需求,“皮格马利翁效应”就产生了,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形成持久的英语阅读习惯。

1.精选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来自于所学材料。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让学生将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艰苦的任务”只会让学生的兴趣锐减。教师只有带着“宝贵的礼物”来,学生才会爱读,才能获得心灵的“享受”。

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词汇量小是导致小学生阅读理解障碍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精选难易适中、合乎学生胃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如那些尺寸较大、配有插图的英文故事书,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欣赏和理解。

2.尽早阅读

根据母语的习得过程研究,教育学家发现,孩子天生喜欢阅读。他们的“阅读”早在无人察觉时便自发地开始了。当他们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咿呀”不停时,当他们在父母的陪同下认路、唱歌、说儿歌、读身边的广告和标牌时,他们已通过阅读认识了世界。这种早期的快乐体验使他乐于去读,这直接影响到他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涯。所以英语的阅读应该在学生接触英语时就开始了,小到衣服标牌上的英文字母,大到英文儿歌、故事等,阅读材料可以无所不包。可见,教师不应该错失良机,英语阅读要及早抓起。

3.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贵在坚持。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持之以恒地学习是一件异常艰苦的工作,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引发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使阅读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既要为学生做好英语阅读的总体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督促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推进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又要尽可能激发和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自觉成为终身的阅读爱好者。

三、专项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阅读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仅仅依赖于学生的主观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有必要对阅读进行专项教学,将语言知识、篇章结构及文化背景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并讲究方法,时时反思,不断调整,始终给学生以最佳阅读指导。

1.教学模式

面对一段英文材料,有些教师认为将重点词、句找出讲解就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教学,看似使学生完全掌握了当前的对话或短文,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障碍,遇到新词生句就害怕,无法完成阅读任务。正确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向学生介绍文章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整篇阅读,逐渐改变学生只阅读重点词句的阅读习惯,引领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2.教学步骤

(1)读前准备。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对阅读方法给出建议。

(2)阅读过程。应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坚持“放中有扶,边扶边放”的原则。对于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句型的障碍,教师在现有语境中加以解决即可,不必讲解过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排除难点,疏通阅读。

(3)读后反馈。教师可利用晨读、午习、活动课等时间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英文歌曲大赛”“表演故事”“续写故事”“手工坊”“专题手抄报”等,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对学生的阅读给予表扬、鼓励等积极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乐于读书,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3.注意事项

(1)要向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农村小学生。

(2)要适时给予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3)不能逼着学生阅读,不做过度讲解,不提过高要求,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

(4)开展多样性的反馈活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所得的舞台,让学生有机会复现和实践所学的语言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英雄小学)

上一篇:构建阅读教学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下一篇:以单元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