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08-29 05:16:57

初探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由此识字教学就成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如何改变老师费力费时地教、学生无味无力地学的教学格局,走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多元化识字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才能提高识字效果。

一、构建识字教学于学生熟悉的校内生活情境中,培养孩子自主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学习意识,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汉字,激发强烈的识字愿望。

1.生活实物融入识字课堂。我们把生活实物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与实在的事物接触、认识中去认读字形。如老师在教学《拍手歌》时,让学生带生活实物到课堂。通过带实物的学生教会学生识记“双鹰手枪”包装盒上的汉字“鹰”、观看“黄鹂”的图片识记“鹂”、观察“百雀羚”的油盒认识“雀”。 通过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可见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园里的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构建识字教学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外生活中,提升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生活处处皆教育” 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识字空间,创造性的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1.在看动画或电影中识字。如老师在教授《恐龙的灭绝》中“楚”字时引导恰到好处,如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楚”这个字的?学生纷纷举手说是从电视《楚汉传奇》《楚留香》中认识的。老师接机告诉学生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识字,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识字,培养学生们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

2.在购物、逛街、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比如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街道牌;购物时认包袋上的商标这些随处可见文字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书”,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3.阅读古诗、儿歌、小故事,熟悉汉字。每天布置一定量课外阅读,“阅读”活动初期,不提识字要求。但每天读古诗、儿歌、故事让孩子反复多遍指读,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学生就对一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从不陌生到熟识,逐步熟悉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最终达到认识汉字的目的。并让学生对印象深的故事以“一页书香”的形式写出感想。

4.实践操作中,积累汉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大脑中的痕迹最深。我们要千方百计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识字。 (1)让学生把报头、刊头、包装袋等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成“字海拾贝”或“手抄报”。 (2)让学生在活动后进行“画画”。学生举行放风筝、秋游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 (3)节日期间布置学生制作生日卡片写祝福语互送,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三、构建识字方法的趣味性,调动孩子自主识字的潜能

1.顺口溜识字法。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如学生总是把“己、已、”混淆,学生们就编起了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已”;

2.歌诀识字法。如教“朋”字,用顺口溜“两个月亮在一起,做个朋友不分离”来识记; “红”丝带是红色,“江”有水才是江。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方法尤其喜爱,他们还能自编歌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猜谜识字法。根据学生富有想象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教学 “闪”,编成“门里面有个人”; 再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在猜谜语中牢固地记住了“告”字。

4.游戏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游戏不仅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利用“开火车”、“摘水果”、“给字词找家”、“给字娃娃找家”、“添减笔画”等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总之,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轻松愉快地识记生字,教师亦可轻松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上一篇:浅谈文学翻译主体的忠实性和叛逆性 下一篇:农村初中保学控辍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