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的名人故里之争

时间:2022-08-29 04:55:22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在拆迁中争先恐后铲平一个个名人故居的同时,却又在名人故里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从远古的轩辕黄帝、女娲、伏羲,到姜尚、王羲之、赵云、诸葛亮、李白以及曹雪芹,再到小说中的西门庆、潘金莲,乃至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齐天大圣等等,都被一些地方争得不亦乐乎。对此,社会舆论却拍砖认为:热闹的名人故里之争,反映了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名人故里存悬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叙说着李白的思乡之痛,那么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方呢?

围绕李白故乡,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以及远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展开了争论,他们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多,特别是江油和安陆两地,干脆放弃了学术争鸣,当地政府赤膊上阵,文攻笔战,这在国内极其罕见。

李白故里争夺战的导火索是湖北安陆制作的一则城市宣传片。

2009年8月,湖北安陆在央视4套投放城市宣传片,每天播出三次,宣传片内容是“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

8月21日,看到此片的江油市委宣传部致函中央电视台、湖北省安陆市委宣传部,认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安陆涉嫌“侵权”,要求该宣传片停播。

8月24日,安陆市政府发专函给江油,希望两地能“共享李白”。

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向安陆市政府发去律师函,希望对方在10日内立即停播或删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样的宣传广告片,并保留用法律手段进一步追索的权利。这一举动激怒了安陆市政府。同日,安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仰正林公开表态:安陆的宣传片主要是为树立城市形象,不是商业行为,故侵权不成立。江油不该“独霸”李白故里。

两地政府的举动,至此彻底白热化,举国震动,央视4套暂停播出该广告。安陆市随即向国家工商总局发函咨询自己是否侵权。9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给湖北省工商局发文批复,安陆使用“李白故里”不侵权。

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复严重刺激了江油市政府。9月24日,江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方敏对媒体表示,全国只能够有一个且只有唯一一个“李白故里”,就是四川省江油市。如果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复确实,江油方面严重质疑此批复的合理性,对此,江油方面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正当江油和安陆为“李白故里”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2009年10月29日,吉尔吉斯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朱萨耶夫・古邦访问安陆,称李白故里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希望托克马克与安陆两个城市能够以李白为纽带,共同担负起弘扬李白文化的责任,并进一步拓展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早在200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长拉耶夫就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现在他们正与中方协商要为李白塑造一个纪念雕像,推动两国李白文化的经济合作。这次朱萨耶夫・古邦造访安陆,更是表明吉方已经认识到李白故里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力图分上一杯羹。

吉尔吉斯斯坦对李白故里之争的插手,使得局面变得微妙起来。江油死守“唯一”原则,而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则联手安陆,形成了颇似三国吴蜀结盟以抗曹魏的格局。

事情到此远未结束。2010年3月,甘肃籍学者雷达撰文,提出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秦安,当地随即举行了网友签名等活动,颇为热闹。

在保持了短暂的沉默后,天水官方也开始正式回应李白故里之争。

2010年6月25日,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庆在上海高调表示,史料和李白的相关作品都证明甘肃天水是李白的故里。

王光庆称,李白对自身故里的认定最有发言权。而李白在其作品中曾对其故里有明确的表述,其中《与韩荆州书》曾提到,“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在《赠张相镐》中李白也曾写道,“白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王光庆表示,陇西或者成纪均指现在的甘肃天水、定西、平凉所在位置,且以甘肃天水为主要所在地。他说,中国社科院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等高等院校教材以及小学教材中关于李白的介绍均标示李白为陇西人,并在其后的括号内标注为甘肃天水秦安。

围绕李白故里之争,两国四方摆起了八卦迷局,让人一头雾水。

就在李白故里之争僵持不下之时,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对司马迁的故里之争又起波谰。

司马迁故里历来就有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两种说法。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而韩城鬼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并以位于韩城芝川镇的司马迁祠、墓为佐证。

持山西河津说者则认为,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市。黄河自西北而东南出禹门口,急转弯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耕牧河山之阳”的地方。而且此处曾有“汉太史司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兴修水利时被毁之。与此同时,在《平阳府志》中有两处记载,均明白无误地称司马迁是河津人。

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

2009年,地处河北省的正定和临城两地也打响了赵云故里争夺战。进入2010年以来,随着媒体的关注,两地间为此展开的争夺也日益升级。

2009年底,位于河南安阳的“曹操高陵”甫一出土,马上就有人高兴,有人质疑,至今争论也未能完全平息。紧接着,重庆和成都相继有人表示要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开挖各自的刘备墓。对此,有网友调侃说:重庆埋的是少年刘备的尸骨,成都埋的是老年刘备的遗骸。

同样,随着电影《赤壁》上映和新版电视剧《三国》的相继热播,

“二乔”这对风华绝代的姐妹花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二乔”的故里之争。

湖北嘉鱼县、河南商丘市、湖南岳阳市、浙江义乌市,以及安徽的潜山、庐江、南陵三县,都想将“二乔”故里揽入怀中。

这场争论起源于湖北嘉鱼。2009年9月,嘉鱼在当地三湖温泉度假村景区里塑起“二乔”雕像,并宣称嘉鱼乃“二乔”父亲乔玄的结婚之地,亦是“二乔”姥姥家之所在,并据此打出“二乔故里”招牌,拟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二乔故里”旅游商标。

随后,安徽潜山、浙江义乌均以最快速度分别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二乔故里”商标。与此同时,另外几地也就此纷纷表态,提出的依据各不相同,从“二乔”老爹的祖籍地,再到“有墓即故里”,不一而足。

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网、MSN、凤

凰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更让这一纷争显得扑朔迷离。

对此,一些专家认为,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在当今注意力经济时代,名人故里俨然就是“财神爷”。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孙子;从司马迁、董仲舒到诸葛亮、王安石……上演了一幕幕政府带队、专家论证的“连续剧”。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今就连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牛郎织女”和神话小说中的“孙悟空”、“哪吒”等也都有了“故里”。

各地围绕故里争夺所开展的项目建设,从商务会所到农家小院,从观光游、温泉游、会展游到购物游、农家乐,不一而足。而随着各地名人故里争夺战的不断升级,很多地方开始纷纷效仿,竞相加入名人故里争夺战的阵营。

最近,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也成为争夺对象,甘肃省康乐县、陕西省米脂县、山西省忻州市都认为自己才是貂蝉的真正故里。而表现最为积极的是甘肃省康乐县则明确提出将培育打造以“貂蝉故里”等三大品牌为代表的旅游产业。与此同时,一直将自己作为貂蝉故乡的米脂县也决定打造“黄土高原小三峡,貂蝉故里柳家洼”。

米脂县旅游局局长乔雄波介绍,该县已经将貂蝉洞民俗风情旅游区开发项目作为米脂县旅游局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其投资总额达3524万元,其中干线公路建设653万元,前厅投资526万元,后院投资1017万元,赏园投资684万元,绿化引水投资240万元,道路建设投资860万元。

乔雄波表示,凭借貂蝉旅游区这一举世无双、具有垄断性、竞争性的旅游景观,预计年净利700万元。

北京大学教授吕随启指出,貂蝉故里是一个旅游品牌,从产业带动经济的角度来看,旅游业一旦发达,其带动经济增长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劳务输出。如果米脂在依托陕北知名文化县的基础上将“貂蝉故里”这个品牌做强做大,再加上“米脂婆姨”这个金招牌,可谓“神来之笔”。

争夺的是经济还是文化?

随着名人故里之争的愈演愈烈,反面人物、小说虚构人物也成了香饽饽。围绕西门庆,山东阳谷县和临清市就各自开发了《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安徽人则建起了《金瓶梅》遗址公园。

有些地方为了在争夺战中弄出有力证据,不惜大兴土木,弄出许多人造的历史遗迹和景观园区。有的地区,请专家、找学者,搞论证会研讨会。有的地方在电视、广告上大做文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有评论说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名人故里以及相关开发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再往深一层,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于是就有了“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的怪现象,公众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各地争取历史名人故里称号,无非是为当地争取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的,占了58.3%。

经济效益似乎就是名人故里之争最重要的风向标。如至今仍争议不断的曹操高陵刚刚出土的时候,就有人算了一笔账:相关旅游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每年4.2亿元的收益。

对此,一位文化专家尖锐的指出,名人故里之争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薄,如果说是单纯为了尊重历史,勘察地理,原本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争做故里和标志的这些地方,却并非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在地方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或穿凿附会,或生拉硬套,或歪曲事实,硬是把一些子虚乌有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言之凿凿。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对名人故里的争夺,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冒牌货”。而真正的名人故里也只能有一个。对此,品牌专家李光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山寨版太多,或者说争议太多,就会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消费者选择文化故里游,其中就包含着一种对该文化的归属感以及对所在旅游地的确定性。因而,越来越多的山寨版本的涌现,反倒让消费者有些不知所措了。

地方政府成为幕后推手

在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旅游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文化名人的发掘足以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刹那间“声名鹊起”。为此,有专家曾这样分析,名人故里之争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看是文化之争,而本质上是文化遗产维权的“经济博弈”。而近年来,“名人经济”、“古墓经济”之所以备受推崇也就在于此。

今天,名人故里之争已经演变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成为资源之争、品牌之争。

争夺名人故里,修复名人故迹,大搞纪念活动,吸纳海内外华人投资,发展旅游产业。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

实际上,所有大搞名人故里之争的地方对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从来都不忌讳。他们争夺名人故里,实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非真对那些古代名人有多崇拜、敬仰,而是想通过招商引资或打造旅游城市的方式来发展地方经济。

目前名人故里之争已然成为一套固定流程的旅游“营销模式”:地方政府组织人马深挖名人资源、修缮复建故居遗址、大力推介宣传、举办纪念节庆活动、吸引商业投资,最终试图为当地发展旅游业创造一个突破口。

面对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每次地方政府的高调表态都使争夺战不断升级,同时也引发了更多关注。

名人故里之争所涉及的各地政府都已将故里建设纳入了当地的规划之中,将其作为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项目去发展。

名人故里认定亟待规范

因名人故里之争而声名鹊起的天津文化学者裴钰表示,当前,地方政府关注名人故里及相关建设,并将其作为由政府主导的项目去发展,属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课题,无可厚非。

一位地方政府的领导直言不讳地说:没有名人要千方百计和名人扯上关系,缺少文化特邑就千方百计地去创造亮点。

问题是,一些地方却唱跑了调,把文化产业的功能、作用无限放大,没有和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禀赋、人文特点结合,似乎只要跟风跑,搭上文化的台,就一定能唱出经济的戏,而不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因此,地方政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打造核心竞争力,选择更具市场活力的新区域竞争模式。否则,名人故里之争,甚至较之更荒唐、更可笑的事情还会出现。

很多地方在学术之争的口水仗过后,很快便会上马旅游建设项目。因此,本该严谨的考古与历史研究,也就自然成了一出荒诞剧,名人故里的争夺则演变为裸的经济利益的争抢。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从开发文化资源的角度来说,流芳千古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地方极为宝贵的精神资

源,对于振奋民众的精神,促进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果争夺是本着参与国家抢救、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宗旨,以真正的保护为目的,把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古为今用”,然后再创造出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地方的知名度,这当然无可厚非,也应该说是件好事。

但是,眼下这种把提高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地位当成发展地方经济的中心甚至唯一途径的方式,是一种歪曲的政绩观的反映,而且早已偏离了实事求是发展历史资源的原则。

即便是在今天,我们对历史名人的故里如何认定似乎也没有什么标准。名人的“出生”、“葬地”以及“行游之地”等都可能成为某地争“故里之名”的充分理由。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胡觉照说,名人故里严格来说只是一种社会范畴的概念,在物质文化遗产层面的认定上,至今没有具体标准,因此,文物部门也无法确定名人故里需要哪些硬件。名人故里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规定中也没有明确认定标准,文化部门无法对其进行认定。于是,就有人将名人故里挂上“城市旅游名片”、“城市旅游商标”等称号,将其认定责任推向工商部门。

找不到能“一锤定音”的“相关部门”或没有硬性的标准来认定名人故里,这或许是造成当下名人故里之争泛滥的另一个根源。

正因为在认定问题上是一个“空白”,所以各地可以堂而皇之地打名人故里的牌子,所以名人故里之争才会在全国各地愈演愈烈。由此产生的历史人物认知混乱、弱化传统文化载体、文化资源开发无序等问题也涌现出来。

长安大学古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吉发教授认为,要让名人故里之争走向理性,就必须由国家权威部门或学术机构进行严肃考证、细致审批及资源整合,探索实行故里认定批准制度,同时也需建立科学决策和监督问责机制,规范地方旅游开发,防止旅游项目成为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不可否认,借历史名人造势,的确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实惠。但发展经济的希望,也不应都寄托在祖宗的“故里”上,毕竟,要发展经济,还有很多事比抢名人故里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从现在起不能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将来定会贻笑后人。好在不久前,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部对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等过热问题,将出台相应政策,进行规划与调控。”

愿此类的相关政策尽早出台。为着死去的人能够安宁,也真诚地希望活着的人别再折腾“李白们”的故里在何方了!

上一篇:洗车业步入环保节能时代 下一篇:不辱使命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