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设计

时间:2022-08-29 04:28:52

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设计

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UE)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笔者在Bernd H. Schmitt用户体验体系的基础上,参考了Jesse James Garrett的网络用户体验要素,结合了EPUB电子教材的特点,构建了EPUB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如下图所示。

本研究模型的上半部分是学习者的心理体验,包括关联体验、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情感体验五种体验。其中,关联体验是一级维度,包括二级维度中的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情感体验。模型下半部分是电子教材设计要素,包括视觉设计、内容设计、功能设计、可用性设计和交互设计五个一级要素。每个一级要素下又设二级要素。在本模型中,电子教材的视觉设计触发了学习者的感官体验,即教材通过视觉引起学习者的直观体验;内容设计和功能设计触发了学习者的思考体验,即教材某些要素引起学习者的认知兴趣,展开对问题的思考,最终引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体验;功能设计和可用性设计触发了学习者的行动体验,即在实际使用教材时产生的行为状态体验;可用性设计和交互设计则触发了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即通过与教材的交互引起学习者内在的感情与情绪。而这四种体验最终形成学习者的关联体验,即学习者和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产生关联。而建立个人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和印象,这里可引申为某电子教材在用户心目中形成的感知印象。可以说,学习者的心理体验正是电子教材用户体验模型的衡量指标及内涵。

视觉体验设计

该维度用于衡量学习者在使用教材时的视觉感知,其内涵在于衡量学习者的视觉体验,包括教材设计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能够使学习者产生视觉上的愉悦,主要针对教材的界面设计。二级维度包括高仿性、美观性、独特性、一致性。

1.高仿性

高仿性即电子教材要遵循“纸质图书”的隐喻,设计时要牢记学习者之前使用纸质教材的感官习惯。对学习者而言,传统教材纸张的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都是一种学习情境,只有满足这几种感官条件,才能使学习者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认为自己是在阅读一本“图书”。在本研究中,电子教材的阅读设备使用的是苹果公司iPad阅读器自带的ibooks阅读软件,这款软件能够提供仿真度较高的纸张阅读背景,并且能够模仿纸张翻页的动态效果。

2.美观性

美观性主要衡量教材的色彩选择、版面设置以及图形元素的设计是否符合多数学习者的视觉偏好,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美观性的设计涉及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心理因素。本研究中的电子教材《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教材,所以本教材的颜色选择要符合成人学习者的色彩心理。由于iPad阅读器支持横纵版切换的阅读模式,但传统教材翻页大多是横版,所以我们选择横版模式作为电子教材的默认阅读模式,又由于在横版阅读模式下,ibooks软件在书籍正中央有一条较宽的书脊,所以可供编辑的页面区域只有左右两个平面区域。本研究中的图形元素包括各级标题、插图、提示说明等。在图形颜色的选择上既要符合整体风格,又要有突出醒目的特征便于识别;大小和形状设置要兼顾其他文字或媒体,也要适合预留的空间。

3.独特性

独特性用于衡量教材的界面、结构、内容、设计理念等元素是否能够区别于其他教材,体现教材自身的特色。因此,教材的独特性是每个电子教材开发者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让学习者在众多的教材中一眼看中,就要在教材的细节等方面入手设计。

4.一致性

视觉设计的一致性主要关注页面在信息传递方面是否遵循统一的视觉风格,包括界面元素的位置、颜色、样式等的一致性。从传统纸质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材封面都有同一种风格,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材也有相同的页面元素。因此,设计电子教材时为了方便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要采取这种做法。

内容体验设计

该维度用于衡量电子教材提供的内容(包括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学习者自产生的内容两类)是否满足学习者的诉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是否适合学习者需要、是否满足学习者预期并能蚨匝习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其内涵在于衡量学习者的思维体验。该维度的二级指标划分为丰富性、专业性、多样性和新颖性。

1.丰富性

丰富性用于衡量教材内容的广度,看其是否能够覆盖全部教学内容,为学习者达到教学目标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资源。原版教材编写于2006年,在经历了七年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变革后,教育技术这门学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地,原教材的内容丰富性就有待提高。

2.专业性

专业性用于衡量内容的深度,看其是否提供了正确的学科专业内容,是否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的先进水平。例如,《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原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主编、教育部高等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学生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电子教材也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团队研究开发的,因此本教材在学科专业性方面有一定的保障。

3.多样性

电子书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呈现多种媒体的教学内容,如文本、表格、图片、动画、视频等。所以,在编写电子教材具体教学内容时要利用好这个优势,打破原教材无法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困扰,实现文本与其他多媒体元素适当结合的内容呈现。例如,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文献检索”中,关于文献检索的方法没有视频讲解,在电子版教材中为了学习者可以快速形象地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在编写时特意加上一段视频进行讲解。

4.新颖性

新颖性用于衡量内容的新颖程度,看其是否提供了该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将第三章第五节“智能教学系统”这部分内容由年代较久远的“SCHOLAT系统”改为“IMMEX智能教学系统”。

功能体验设计

该维度用于衡量电子教材提供的功能是否满足学习者的诉求,其内涵在于衡量学习者的思维体验和功能体验。张伟远教授(2003)将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划分为课程设计、交流和协作、课程管理和行政管理三大功能,根据这三类功能提供的服务特点,将功能性的二级维度划分为完备性、互动性、安全性、可控性、简单化和个性化。

1.完备性

完备性用于衡量电子教材的教学功能是否足以支撑教学、学习和管理需要。本研究中的电子教材集教学、学习和管理三大功能于一体。另外,除有既定的教学内容外,它还具有学生笔记、作业分发、学习轨迹等学习管理功能,保障学生顺利进行学习,在后期上架之后还有注册、登录教材等学习管理系统。此外,电子教材还可作为家长与教师和学校的沟通工具,家长可以在电子教材上直接签署对学生和作业的意见,查看学习记录和教师评语等。

2.互动性

互动性用于衡量电子教材是否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协作功能,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与一级维度――交互性的评价对象不同,该维度以衡量交流功能为目的。本研究中设计的电子教材以iPad设备为依托,因此电子教材的交流互动性主要指学习者利用iPad的无线上网功能和嵌在教材中的邮件功能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协作、答疑、课外辅导等。

3.安全性

安全性用于衡量电子教材提供的安全机制能否有效地维护学习者信息安全。在电子教材内容、分发、运行、更新等方面它也是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其中包括网络访问安全和内容安全两方面。网络安全主要指通过网络访问电子教材的途径必须安全有保障,且有足够的带宽支持学习者畅通无阻地访问网络;内容安全是指电子教材的相关数据、学习者的学习笔记、学习记录等内容不会被任意篡改或丢失,在不同设备上同步学习时数据保持一致等。

4.可控性

如今“富媒体”技术日渐成熟,强调媒体技术和交互性的有机统一,这促使电子教材从单向呈现向强调数字化媒体的交互体验发展。电子教材不仅可以在音视频播放、动画呈现上体现媒体的可操控性,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学习者视、听、触、嗅等感官的冲击和体验,让学习者对媒体进行操控,实现学习者和电子教材的双向互动,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存在感。以这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并获得比传统教材更为个性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5.简单化

学习者使用电子教材的目的是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不需要花费大量额外时间去认识教材中的其他辅助功能。因此在教材的前面设置教材使用说明是有必要的,如在教材使用说明中告诉学习者怎样查看笔记、目录、学习进度,怎样操作音视频,怎样做练习题等。

6.个性化

个性化用于衡量电子教材是否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习惯,是否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定制功能和推送个性化内容。iPad阅读设备和ibooks阅读软件为电子教材的个性化提供了方便。

可用性体验设计

该维度用于衡量电子教材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学习者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学习者的主观满意度,其内涵在于衡量学习者的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可用性是电子教材的重要质量指标,学习者能否使用教材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效率如何,主观感受如何,直接决定了学习者的未来使用行为。笔者参考Jennifer Preece对可用性目标的界定以及Jakob Nielsen对网站可用性划分标准,将电子教材可用性划分为一致性、高效性、易辨识和易触发四项。

1.一致性

一致性用于衡量学习者与教材交互时,同种类型的交互场景下学习者感受到的操作方式及交互效果的一致化程度,包括交互机制(操作时序、控件类型、反馈机制)、信息组织、术语的一致性。电子教材的功能性按钮或操作提示在不同页面上时要尽量保持在同一位置上。例如,设计教材的页面导航时,如果需要每个章节都有页面导航,尽量设计在每章标题页的下方位置上,这样既一目了然又便于学习者查找。

2.高效性

高效性主要关注学习者的操作效率,即能否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高质量地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因此,在电子教材开发中如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内容是教材设计者需要关注的因素。在ibooks2阅读软件中,其中有自带的一个功能就是搜索功能,这个功能充分体现了学习高效性。只要学习者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该功能就能够搜出全书所有与关键词匹配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准确地定位信息。

3.易辨识

电子教材中的行为交互主要指学习者与电子教材中各组件的交互,包括按钮、提示和输入操作等。具体设计时,这些操作要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预期,响应及时,使交互行为能够顺利完成。例如,可以将存在交互行为的组件设计为按钮样式,扩大交互区域,减少用户误操作。苹果公司在产品Apps和网站的可用性研究报告中提出,按钮的设计要大于1cm×1cm大小,这样才易引起用户的注意从而去点击按钮。另外,提示、按钮等交互组件的颜色设计也要鲜明突出,不能隐藏在周围的文本、图片或其他媒体中。

4.易触发

在电子教材中要根据需要设计课后练习或作业,在设计练习时要大量使用交互设计,尤其是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课程中,学习者需要使用大量交互来完成作业任务,这就需要简单且易触发的交互设计。在iPad阅读器中,支持的操作手势有单击、双击、放大、缩小、移动等,所以相应的交互操作也有选择、匹配、输入答案等答题方式,为了避免学习者的误操作并减小操作难度,建议一道练习题尽量只选择一种交互操作手势。

交互体验设计

该维度用于衡量电子教材提供的交互策略是否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传递,是否有利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建立和持续,其内涵在于衡量学习者的情感体验。电子教材的交互行为日益凸显,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如何形成有序、高参与度的交互文化,不仅与教材的功能有关,更与教材制订的交互策略有关,根据电子教材交互策略特点,将该维度的二级指标划分为情感性和反馈性。

1.情感性

情感性用于衡量学习者在实施交互行为时获得的情感感知,包括良好的交互氛围、及时的反馈、自由平等的对话关系、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决定了学习者的参与热情。电子教材的师生互动功能能够激励平时在课堂上学习动机差的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为这些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这样就做到了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热情。

2.反馈性

反馈性用于衡量学习者对交互规则的感知,包括对回答问题或做练习结果的一种反馈。学习者在做课后练习或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希望教师对正确的结果有一种肯定的反馈,对错误的结果有鼓励的反馈,以此来激励学习兴趣,带来一种动态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答案判断对错时,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符号来给予学习者学习效果反馈。

参考文献:

[1]王晓晨,杨娇,陈桄,等.基于用户体验元素模型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

[2]黄荣怀,张晓英,陈桄,等.面向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12(3).

[3]Meurant R C.The iPad and EFL Digital Literacy[J].Multimedia,Computer Graphics and Broadcasting,2010(123):224-234.

[4]Mihye Kim,Kwan-Hee Yoo,Chan Park and Jae-Soo Yoo.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Textbook Standard Format Based onXML[J].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10(6059/2010):363-377.

[5]牧青.网络课程中色彩对学习者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基于3dMax与VRP技术的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 下一篇:教师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