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察的法治意识

时间:2022-08-29 04:28:38

论警察的法治意识

摘 要:在当代中国,警察是我们人民民主的工具,同时也是武装性质的我国力量,承担着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等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因此,警察需要科学、深入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含义,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为努力推进我国公安机关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警察;法治意识;培养

一、引言

国家主席在2013 年3 月的我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重点阐述了我国在深入贯彻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应当着力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政府的成功转型。而警察作为代表我国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不可替代的队伍,其执法能力和执法形象成为衡量我国法治化水平的一项突出指标,在当前出现了较为严峻的公安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等复杂情况,这使得我们建设法治警察、责任警察、服务警察,培养人民警察的法治意识提上日程。

二、警察法治意识的内涵

在我国,人民警察是国家政权中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依靠暴力、强制等手段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进行维护的重要的武装力量和行政力量。一般来说,警察权可以分为行政方面的权力和刑事侦查方面的权力,具体包括行政处罚、强制执行、行政许可、检查监督、侦查、刑事强制措施、紧急治安情况处置等多方面的重要权力。可见,警察的权力的涵盖面较多,权力较大。法治意识要求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时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遵守一定的程序,并接受相应的监督。我国的法治突出强调权利本位、保障人权,这就要求我们防止国家权力滥用,坚持法治原则,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法合理的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必依。①社会主义的法治意识,主要指人们对于整个社会的法治和法治现象的认知、理解、评价的总和。这不仅仅体现着公民和各类组织对我们社会主义法治的总体认识,更重要的是体现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追求、对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尊重、对社会主义法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三、警察的法治意识的特征

人民警察的法治意识与一般法治意识略有不同,基于警察特殊的职业特性,人民警察的法治意识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一)警察法治意识是一种合法性意识

警察法治意识要求我们的人民警察在进行执法行为时,必须以法律规定为出发点,而逻辑和法律推理等应该成为其工作的指导思想。“虽然法律意识并不绝对排斥情感因素,但它与道德意识、宗教意识的情感倾向有着严格的界限。法律人也拥有情感并捍卫情感,但是都需要在法律规则的范围内,在法律术语的承载下来谨慎地斟酌涉及情感的问题”。

(二)警察法治意识是一种程序性意识

能否把程序公正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判断一名人民警察是否具备法治意识的主要前提。事实上,实体公正意识是一种常态,较难实现的是程序公正意识。②在日常人民警察的执法过程中,常常会淡漠程序的公正,这必然会导致执法行为的错位,从而侵犯到相对人的应有权益。

(三)警察法治意识是一种自下而上意识

洛克曾在《政府论》中这样写道:“法律和他们的政治社会都起源于自愿结合和人民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统治者和政府形式的相互协议”。因此,本质上讲,法治是平等主体间自愿订立的某种契约,警察的法治意识要求其作为缔约的一方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做其工作的前提,所以,人民警察的法治意识与现行的法治建设途径时有不同之处的,其起点应当是由下而上的,坚持人民警察的法治意识必须做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③

四、培养警察的法治意识

人民警察法治意识的培育主要是指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培育,其难点在于概念虚、投入大、见效慢。所以,在进行人民警察的法治思维培育过程中,需要正视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一)从立法方面分析

封建特权思想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影响颇深,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人治思想、权力本位思想、重实体轻程序,警察权力监督较少等几个方面。在人治思想和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易滥用权力,不尊重人权;在轻程序思想影响下,人们警察的执法活动因随意性大会侵犯到相对人本身的合法利益。构建我们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方针,这当中,“有法可依” 是基础。“有法可依”主要指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必须是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法治文化的法律规范。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立法方面着手,对警察的法治意识进行一定的立法解释或者规范,从刚性条框上提升警察的法治意识,推动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

(二)从执法方面分析

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公民对人民警察执法的要求在提高,而警察执法活动中发生的执法不文明、不规范、滥用警察权力的问题被公众推到风口浪尖,这对人民警察执法的公信力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人民警察的法治建设过程存在的不同认识是因观念的不同所致,“走向法治,从改变观念开始”。④培植法治时代的警察法律观,从本质上来说是当代法治国家对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素质的要求,也是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在当代法治社会中适应新社会角色的需要。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执法过程中,逐步提高警察的执法意识和执法观念,使其法治意识贯穿到日常的执法活动中,不断提高其办案能力和水平,打造人民满意的警察队伍。

结语

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忠诚卫士,其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是“为民”。警察法治意识的培育是力图通过打造警察文化软实力,更好的实现“为民”的价值取向;力图通过警察法治意识培育的示范作用,对全国法治意识培育进行辐射、引领,进而带动中国法治意识的培育。同时,警察法治意识的培育不仅仅是警察队伍内部的事情,其有效生成还必须依赖外部环境的支持,公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是警察法治意识生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警察法治意识的培育任重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 马长山.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法学研究,2003,(01).

② 夏勇. 依法治国――国家与社会[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

③ 徐秀义、韩大元. 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204.

④ 张兆端. 警察文化学[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13.

参考文献:

[1] 高文英、姚伟章.警察法教程[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 裴仁昌.论公安机关法治理念的确立[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

[3] 聂志平、傅琼.法治意识与依法行政[J].地方政府管理,2001.

[4] 吴九香、聂志平.论法治意识对依法行政的基础[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

[5] 朱浔.公安机关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处理好四种关系[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校报,2006.

[6] 蒋朝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J].公安研究,2006.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论沥青路面施工监理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