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中的观察与积累

时间:2022-08-29 03:47:25

小学生习作中的观察与积累

【摘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既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观察与积累。本文就如何教给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以及如何做好积累阐述了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 方法指导 观察与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2-01

谈及小学生习作,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起来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觉得写起来无从下笔且毫无兴趣。“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既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观察与积累。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眼睛看到了,在心里留下了印象,才能诉诸于语言文字。所以,观察是写作的前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从对所见的事物的描述练起,慢慢要求他们会抓特征,写出详略,写出生动性来。所以,从写话训练过渡到习作时,练习写观察性的小文章是个很好的过渡性训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不妨采用以下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做:

1.课上写作,引发观察: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写一个熟悉的事物,可以写小动物,如自家养的小猫、小金鱼或是小乌龟等,也可以写自家养的小花小草等植物,总之是身边常见的比较熟悉的动植物才好。在写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才发现,自己那么熟悉的事物怎么现在想来印象却如此地模糊呢?他们慢慢明白,这是由于平时只是“看”,而称不上是“观察”。这样,使学生们懂得了,想把事物写出来,必须用眼睛仔细地去看,看过之后在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的才称得上是观察后的所得。有这样的两三次训练后,就会启迪起学生的观察欲望,为写作做好准备。

2.课下对比,观察修改:写成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回家去,边读作文边与实物相比较,做进一步的删改与补充。这次的看,更加贴近“观察”了。例如,写小猫的同学有好几个,他们在课堂上只写出了“小猫的眼睛很大,圆圆的……”等较抽象的小猫的特点,等再次观察小猫后,许多同学就补充上了小猫的眼睛到底有多大、是什么颜色的,还有的同学加入了不同时间小猫眼睛的变化,这就是学生在不断地通过观察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这样一番改动后,学生们的作文更加贴近事实了。

3.学习佳作,写出特色:然而,习作可不同于摄像,不只是白描一番,不只是客观反映事物,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我们看到事物后,就会在内心形成一定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所以写文章时还要在描述中体现出小作者对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写小猫为例,教给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别人的好文章,再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自己的爱憎去形成文章。在课堂上,我以老舍先生的文章《猫》为例子来给大家详细讲解的。老舍先生在写刚满月的小猫时,就抓住了小猫淘气爱玩、不怕摔跟头的特点: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这样,就把小猫的特征很好地突出出来,才使小猫的样子形象生动,历历如在眼前。

4.为了让观察到的事物更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们还要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观察到的是相同的事物,为什么写出来效果却不同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同的学生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底不一样。还是以写小猫的习作为例,写小猫的学生形成的作文有明显的优劣之别,就一处细节来分析,有的同学写小猫的眼睛只写出了“晚上,小猫的眼睛睁得很大很圆,白天就小得很多了。”而有的同学则能写出“晚上,小猫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好像一盏小探照灯在扫瞄老鼠的行踪;白天时,由于光照强烈,小猫的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儿了。”同样的观察,由于表达的生动性不同而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生动的好文章呢,这就要从积累做起。文学创作上讲究“厚积而薄发”,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就是多积累,才会有好的习作生成。在实践中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生做起:

1.口头积累,及早入手:从小学三年级起,我们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专项的习作训练,但是,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师,当从低年级阶段的说话、写话做起,使写作训练及早实施。如在学拼音、组词时就开始教学生把学到的字词放到句子中去说;然后学词语时遇到几个相关联的词语,就教学生说一段话将词语连缀起来,这就是口头作文的雏形了。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班上有什么新鲜事发生或是有什么突发事件时,如给灾区捐款,学校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教师可让学生对这样的事件说一说,议一议……这样,由口头到书面的过渡就悄然萌芽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有及早入手的意识,从口头说话做起,就能轻松带领学生跨入写作的门槛。

2.书面积累,升级笔记:升入小学高年级后,语文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形成书面积累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常要求学生用一个自己喜欢的笔记本,记下自己喜欢的词句。可以先从课内的阅读积累课上做起,教师耐心地教给学生们如何做好自己的专享财富——积累本。教师要逐步教会学生分类积累法、积累检索等基本的小技巧,再通过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课下做积累,让他们形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同时,要学生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让自己的积累“升级”:以前的积累只是背背写写书上提供的好词,现在要从课处阅读中去汲取营养,这是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以前如果只是从作文书中找好词好句,现在就要升级为从文学作品中寻求积累,这是阅读面的进一步拓展;以前只是遇到好的词句抄在本子上,现在就要升级为在写作中将其巧妙运用。

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观察和积累就像是两条腿走路,如果哪一方面做得不好,就会使一条腿因“营养不良”而行走无力,导致文章“不给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多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改善实验管理培养探究能力 下一篇: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