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疯子 真实与虚妄”

时间:2022-08-29 03:36:02

摘 要:最初的超现实主义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是在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妄、理性与感性中游离产生的。本文从超现实主义为切入点,浅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超现实主义的渗透影响,以及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现实艺术理念。

关键词:超现实;理性;梦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78-01

“艺术并不仿造看得见的东西,而是把看不见得东西创造出来”。所谓超现实主义是起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它继承了达达主义对于艺术中一切非理性和颠覆性力量的探索。它希望创造一种“自动”的艺术,即从无意识中生发,不受到理性、道德和审美判断力侵蚀的艺术。超现实主义者们痴迷怪诞及非理性,常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且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才能摆脱一切束缚,并真实地还原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

一、超现实主义中的弗洛伊德学说

有人形容人类的心理如同冰山一般,显露了的五分之一是在道德规范约束下的思想和意念,而其余五分之四在海面以下,隐秘地存在于洋流的汹涌之中――这就是潜意识。它不为人们的意识所控制,也无法被我们完全认知。在弗洛伊德之前,我们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涉足潜意识的广阔领域,而一旦进入,就会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正在等待着我们

最初,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他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本能是人的心理基本动力和决定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超现实主义者们认为艺术创作是本能的一种宣泄,而潜意识则是创作灵感的基础,因此,超现实主义主张将现实社会与本能、潜意识与梦境相互融合,以此来呈现人类内心深处的形象世界。

二、天才与疯子完美结合

谈及超现实主义,不得不提及一个国家――西班牙。它犹如艺术家手中的调色板,色彩浓烈缤纷却又浑然天成。20世纪初,这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作为一个超现实主义者,达利的艺术似乎只能与梦幻、荒诞、疯狂等语意相联系,如果我们要从中探寻现实性,恐怕会有缘木求鱼之讥,因为现实与超现实本是一对不可并存的矛盾体。但或许只有把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凑到一起才能击起火花,产生意象,两种事物的距离越远,产生的意象就会越有力。

“天才就是想象力无限扩张、灵魂活跃的人。他用自己的光辉照亮了未来,以飞快的速度走在时代的前端,而同时代人对此则完全无法理解。”――依据狄德罗的定义,达利显然是个天才。他以自己强大的想象力、奇妙的思维唤醒了人们沉睡的意识。达利在《一个天才的日记》中写道:“我以前曾说我是个天才,是没有用脑筋认真想过。我现在再说我是个天才,是通过理性判断的结果。我和疯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不是疯子”。对于当时自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学说影响而从事超现实主义创作的那些画家们,其中有绝大多数是“彻底的疯子”,然而只有达利――这个“疯子般的天才“,有着真诚而狂热的眼神和不容置疑的艺术天赋。

三、洞悉达利的超现实梦境

长久以来,梦的荒诞、神秘、无法解读,正是梦对抗着理性与现实的巨大力量。达利使人人入梦,使人沉迷于梦中,借以知道现实的不足。他追求非理性的幻想,执着于对超现实的梦境描绘,奇梦和噩梦是达利艺术主题上的两大类型。达利的奇梦主要来自他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至于噩梦则反映了一种源于现实的人类的普遍性情绪。达利通过他的梦境客观的去证明梦境与真实的外部世界一样,同样也具有持久性与可感知性。

尽管达利的作品从每个局部看都是写实主义的,但从整个构思与画面上看又是非现实的、荒诞的、难以理解的。用达利自己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无理性知识的自发性方法,是以精神错乱的解释与判断联想为基础的。”是通过无意识、非理性、无约束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梦想的现实。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记忆的永恒》里,那软化了的挂表象征过去了的时间,意味着永恒的瘫痪。他也常常将自己偏爱的幻觉形象不断重复,如半开的抽屉、人形,蜡样软化的硬件物体,抽丝样细长的兽腿等,在他的作品《面部幻影和水果盘》《圣安东尼的诱惑》《妄想狂的面孔》等中都有体现。

四、结语

纵观整个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历史长河,达利使我们了解到天才与疯子、真实与虚妄竟可以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其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学说所影响的奇异怪诞的画面背后,达利所呈现的艺术理念依然蕴藏着其个人经验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精神。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解读“超现实”,它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梦境,在梦里“理性”与“分析”都无能为力,在理性的尽头,也正是梦想冉冉上升,释放无限自由的时刻。

参考文献:

[1]陈斌.大师画自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

[2]孙树苗.西方现代绘画.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1).

上一篇:浅析朝鲜传统音乐艺术特点 下一篇: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旋律调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