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

时间:2022-08-29 02:27:28

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

文章编号:1005-619X(2008)11-0700-02

适应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的变化中,通过改变调节自身的机能、形态和结构以适应其变化,从而更好地生存下去。已有研究报告,不同程度的持续性低氧对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是合理的间歇性低氧对缺氧机体却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被称为间歇性低氧适应(intermittent hypoxia adaptation)[1]。小鼠经重复密闭缺氧4次后,脑组织匀浆提取液可显著增强未经处理的小鼠对缺氧的耐受能力[2,3]。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的感知、工效的影响,本研究对入我院疗养的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健康疗养的歼击机男性飞行员32名,年龄23~25岁,飞行时间230~380 h。年度大体检身体健康,飞行合格。无低氧习服及高原作业史。受训者在整个训练期间生活规律,每次训练前4 h不食用任何含咖啡因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食品或饮料。

1.2训练设备中国人民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制的DY-84型低氧混合仪,Eagle 3000型多功能监护仪,YM-6505加压供氧面罩,TK-A飞行保护头盔,99.5%的医用氧气和99.9%的纯氮气,气体压力不低于2.9×103 kPa。

1.3有效意识时间测定[4] 有效意识时间测定通常指被试者在极度严重缺氧条件下能够坚持完成一定质量工作(如对刺激信号的应答反应、书写实验等)的时间。用DY-84型低氧混合仪配制氧含量为7.1%(相当于

7 500 m高空环境)混合气,让受试者吸入,即按下秒表记录时间,同时令受试者从1 000开始依次递减1进行倒写数字,直至受试者书写数字发生错误,本人不知更改,或字迹出现紊乱,书写速度显著变慢,甚至出现停止书写。此时迅速打开应急供氧开关吸入纯氧,同时记录时间,此段时间即为有效意识时间。测定过程中同步监测SpO2。

1.4间歇性低氧训练受试者每天上午于同一时间段进入模拟3 500 m高空环境(氧含量为13.1%),每次低氧吸入25 min,共持续15 d。以低氧训练前1 d测定的有效意识时间作为训练前,间歇性低氧吸入15 d后第16天测定的有效意识时间作为训练后。

2结果

2.1有效意识时间间歇性低氧训练后的有效意识时间比训练前明显延长,所得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评价,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

2.2SpO2间歇性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测定过程中,笔者观察了110~180 s之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表1),前、后数据比较P

3讨论

机体对缺氧适应的主要变化包括:尽可能保持组织的高度氧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氧产生尽可能多的能量,充分利用有限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机体对缺氧适应大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包括从吸入气体到细胞氧之间运输机制的改变,第二是指细胞内线粒体及其他部位对氧利用的生化化学过程的改变[5]。

本研究发现间歇性低氧训练后有效意识时间比训练前明显延长,而且其SpO2下降速率明显慢于低氧训练前。其有效意识时间的延长也是在SpO2进一步下降之前体现出来的。说明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大脑产生了低氧适应。其机制可能是细胞内线粒体及其有关结构部位对氧利用的生化化学过程的适应性改变。脑内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等活性增高,Na+-K+-ATP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活性降低,使氧化能量代谢率降低,磷酸肌酸及无机磷变化小,能量衰竭减轻。与细胞特定结构结合的醛缩酶、甘油醛脱氢酶的活性增加,有利于产生和利用ATP的过程耦联起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6],从而提高了脑组织的抗缺氧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吸入对提高飞行员的乏氧耐力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建议飞行员低氧体验时进行低氧吸入训练。

参考文献

1陈铭,周兆年.间歇性低氧对心肌保护作用.生命科学,1966,8(5):38

2Lu G,Ding D,Shi M.Acute adaptation of mice to hypoxichypoxia[J].Biol signals Recept,1999,8(4,5):247

3孔娟,高红,崔键君.缺氧适应脑匀浆对神经细胞抗缺氧损害的影响[J].中国麻醉学杂志,1998,18(8):497

4李志刚,主编.航空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60-118

5Boutellier U,Howald H,Prampero PE,et al.Human muscleadaptation to chronic hypoxia.Prog Clin Biol Res,1983,136:273-285

6高钰琪,黄庆愿,等.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预防医学杂志,2002,20(4):306

(收稿日期:2008-06-20)

上一篇:Ⅱ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其相关因素... 下一篇:飞行人员脂肪肝168例发病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