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

时间:2022-08-29 01:41:49

家庭中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

早期阅读有助于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兴趣、形成个性,促进心理健康。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是养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在早期阅读方面更具备普通教育机构所难以达到的优势。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科学地选择图书,创设早期阅读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对话等,就能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的作用。

一、幼儿读物的选择

(绘本)图画书是幼儿早期阅读首选的读物。作为第一读者的家长,为孩子选书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孩子的兴趣来选书。

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书

年龄越小的幼儿,思维越具有直观形象性,而且是以口头语言为主,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好玩的玩具书、充满惊喜的翻翻书、插图引人入胜、故事逗趣幽默的图画书。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小猫头鹰》《猜猜我有多爱你》《两列小火车》等,这些书不仅以图画为主,还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认知能力的提高,想象力也开始萌芽,此时充满创意的图画书,孩子特别喜欢。因此家长不妨挑选一些幻想类的图画书,提供和引导孩子想象的空间。

2.根据幼儿的兴趣选书

《纲要》指出“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从兴趣的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此家长要给幼儿创造一切条件,从而激起他们活动的愿望。幼儿三岁以后,对事物开始形成初步的兴趣。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物故事,有的孩子喜欢童话,有的孩子喜欢寓言等,因此,家长为孩子选书时要按照他们的兴趣来选,这样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幼儿兴趣的正确性,对不正确的兴趣要加以引导。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家长要致力于为孩子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应从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进行。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就是家长要给幼儿提供一定的阅读空间,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等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家长首先要利用家庭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书籍的影响。在有限的空间里家长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个固定、通风良好而且光线充足的阅读学习环境,准备一张适合孩子专用的书架与课桌,以及一定数量而且内容丰富的书籍。其次,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多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在户外时,可以指导他们学习认识各种自然景物、高大建筑以及认识文明礼貌用语和交通标志,这样可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为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生活经验提供条件。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幼儿阅读的情感支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中良好的读书氛围,能对幼儿早期阅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看到、听到、摸到的,或是被要求的,都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家长可以经常带他们走出去,如星期天可以带孩子去凤凰参观千亩桃园,看看桃花是长什么样子的?有几片花瓣?让孩子用鼻子闻一闻桃花,用手轻轻地摸一摸它,通过观察知道桃花的颜色和特征,从而激发孩子对桃花的喜爱,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重视家庭中的亲子阅读

1.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

亲子阅读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而正确的阅读方法正是家长指导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例如,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认识图画书的名字,学习看封面、扉页、目录、前言、页码、认识书的组成部分等,然后启发他们观察封面人物的动态、表情,猜测内容。接着,指导孩子学会翻书。让他们学会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让幼儿知道应一页页地翻书,故事要一幅图一幅图有序地接下去看,帮助他们掌握看书的正确方法,从而激发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

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不仅能拉近亲子关系,还能使幼儿喜欢图书,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家长要利用一切闲暇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当幼儿每一次阅读后,家长要对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样更能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2.亲子阅读的有效对话

家长是否能和幼儿进行有效的对话是亲子共读成功的前提。可现实中有的家长并不能认真地去理会孩子说的话,也不会仔细考虑孩子话中合理的地方。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一般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测判断,其实这样家长就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也无法做到和孩子平等民主、发自内心地真诚交流。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家长充分利用家庭在幼儿早期阅读中所具有的优势,科学地选择图书,创设早期阅读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对话,才能使家庭阅读变得更快乐,才能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对幼儿进行切实有效的早期阅读培养,为孩子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黄素碧.正确引导幼儿早期阅读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30).

上一篇:培植英语词汇学习的“土壤” 下一篇:谁弄丢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