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称名念佛”法门密咒特质浅析

时间:2022-08-29 01:17:04

摘 要:昙鸾大师最先提出阿弥陀佛名号就是真言咒语。“称名念佛”和密宗“语密”的修持方法及追求的意境具有同质性;“南无阿弥陀佛”的结构和声音特点与密咒的特点相吻合;从功用上看“称名念佛”具有密咒的特点;“三密相应”与“称名念佛”有共通点。

关键词:称名念佛;密咒;特质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50-02

一、昙鸾大师首次提出“阿弥陀佛名号是神咒”的观点

净土宗是专指“信仰阿弥陀佛、称念其名号以求死后往生其西方净土”的一个佛教宗派[1]1。“念佛法门”是净土宗的显著特点。念佛方法归纳起来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三种念佛方法在净土宗最初的几位祖师那里有一个变化过程。东晋慧远大师以观想念佛为主;昙鸾大师在实相念佛和观想念佛的同时,强调称名念佛;道绰大师把实相念佛和观想念佛作为“兼学”,而把称名念佛作为“正学”。到了善导大师,他认为称佛名号就是愿、行具足,为持名念佛确立了独立的地位。“从此以后,净土宗转向了专称佛名。”[3]289

称名念佛,就是专念四字“阿弥陀佛”或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昙鸾大师第一个提出“阿弥陀佛名号是神咒”的观点。有人问大师:“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意思是,念“阿弥陀佛”名号怎么能满足往生净土的愿望呢?昙鸾大师作了如下答复。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瘥。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2]835

这里的“名即法者”的“名”指一些特殊的语言文字,“法”指密法中的咒。昙鸾大师明确指出,佛菩萨的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都是咒。大师在文中列举了《禁肿辞》和《抱朴子》中的咒语,以及亲身体验过的呼“木瓜”之名治好转筋,和用“灭除”涂鼓四件事情,来证明念咒具有秘密的神通和作用,进而说明“阿弥陀佛”四字名号具有同样的神秘功用。道绰大师也认为“阿弥陀佛”名号为咒,他另外引用了一个例子证明,“如有人被狗所啮,灸虎骨熨之,患者即愈;或时无骨,好■掌摩之,口中唤言:‘虎来!虎来!’患者亦愈。”[2]12

笔者认为,昙鸾和道绰两位大师的观点是有先见之明的。“称佛名号”作为净土宗的根本法门,被无数高僧大德践行和称赞,其中必有甚深的道理和缘由,本文将在古大德的启示下从密宗的角度对“称名念佛”的神奇特质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称名念佛”和密宗“语密”的修持方法具有同质性

昙鸾大师生活的年代,佛教的思想还没有划分出非常明确的宗派界限,当时的密宗经典和思想正在传入。咒语是密宗的核心特点,又称为密咒或真言,梵语称为陀罗尼。昙鸾大师生活在一个密咒盛行的大环境中,将“阿弥陀佛”名号视为咒语必然有他的原因和道理。

“三密加持”是密宗根本的修持方法。三密,指的是“手结契印”――特定的手势和坐法,即身密;“口诵本尊真言”――咒语,即语密;“心观本尊佛(神)”――即意密。所谓“三密加持”就是要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清净,与本尊佛的身语意相应,即身成佛。“语密”中的“语”是神咒的意思。“语密”不必思维,不必究明意义,只需要念诵咒语,注重音声,坚定信心,专心念诵,即可达到目的。净土法门之“持名念佛”,也是要求反复念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考虑内涵和意义。大安法师认为,持名念佛,自念自听,即是观音、势至二种圆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启音,耳根收音,回复内心,如是循环不已,朋从往来一句佛号。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起闻,以文修念,有念必闻。心光音声,融成一片,启动彰显圆通常之闻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渐次转换,由惠而净,从凡臻圣。神丹妙诀,潜移默运。”[3]368由此可见,“持名念佛”和密宗“语密”的修持方法和追求的意境是同质的。

三、“南无阿弥陀佛”的结构和音声特点与密咒相吻合

密宗中的咒语之前常有“南无”二字,也翻译做“南么”、“曩谟”,是归依、归命或敬礼的意思,常放在真言之前,表示归敬。“南无”的后面常接单数的尊名。“南无阿弥陀佛”的结构就是“南无”后面接阿弥陀佛单数,这一词语结构和真言的结构完全吻合。

在密宗的修持中,有一种听音法门,通过这种专门训练,到某一刹那间,这时万物中的声音都变成了一种最原始的单音,从而能使修持者进入一种空寂的境地。这种单音称为特音。在“语密”的特音中,最重要的是“嗡、阿、”三个字。藏传密宗将这三个字称为“三字明”或金刚颂,或称为“三字总持”(即总概括、总指示、总密码之意),这三个字也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是形而上天部的声音;“”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是物理世间地部的声音;“阿”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是人部的声音,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开口音,是世间一切生命开始散发的声音。“阿弥陀佛”属于密宗“阿”部的开口音。也可以说,它是‘莲花部’的基本声密。如果掌握了‘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内脏的脉结,也可以清理府藏之间的各种宿疾[4]599-604。大安法师总结说:“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总持),自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佛……华严四十二字母中,阿字亦居首位。弥字表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表含摄一切法藏之究竟处。可知阿弥陀佛乃法界妙陀罗尼,是法界大神咒、大明咒、无等等咒。总一切义,持无量法。”[3]360由此可知,从音声的角度,四字和六字阿弥陀佛名号具有完全的密宗特质。

四、从功用看“称名念佛”的密咒特点

密宗认为,声音具有神秘的功能。据藏密的说法,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了解,非凡夫所能理解。就现在人类的认识程度来看,声波具有穿透性、折射性,并有不同的频率。藏传密宗的气功就利用声波的这些特性,带动内气行走而达到意到、气到、声到,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气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合气流,可以治疗疾病。“密宗念诵咒语也是利用特别的音符,震动身体内部的气脉,使它发出生命的潜能,以超越惯有的现象,进入极其微妙的领域,启发神通与高度的智慧。”[4]600藏密中著名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所发出的声音,与人的气脉也有甚深的相应关系。一字一音,各有所属,从头至脚,以声领气于人体的相应部位,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络密切相关[5]99-100。

净土宗口诵“阿弥陀佛”名号,四个字的发声也有特点,“阿”字的发声部位在喉部,同时会引发颅内震动,“弥”字会引起胸腔震动,“陀”字引发的震动在肚脐部位,“佛”字的震动则在腹部。口称四字佛号,会引发自上而下的气脉运行。自古以来,因为专心念佛名号而久疾得愈、启迪智慧、神通显发、自在往生的实例不胜枚举。大安法师认为,阿弥陀佛名号具有治疗众生一切身心疾病的妙德,现实意义也非常重大。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神经衰弱、失眠、焦虑等心因性调试不良症状,如能坚持称名念佛,一切症状都会化为乌有[3]366。称名念佛这种不可思议的功用,说明“阿弥陀佛”名号具有难以言传的密咒特点。

五、“三密相应”与“称名念佛”有共通点

密宗的三密,可分为佛之三密和众生三密两种。根据《大智度论》记载,佛之三密指的是:身密,如来处大会中,众见佛之身色与身长不同,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议;语密,佛说法时或一里或十里,或百千万里外皆得闻佛音声。又于同一会中,或闻说布施,或闻说持戒等,各各随心所闻,皆不可思议。意密,佛常处寂定,凡所思维观察,皆不可思议。佛之三密作用细微,等觉十地以上的菩萨也不能见闻,所以称作三密。众生的三密有有相、无相两种。手结契印、口诵真言、观想本尊,佛与众生互融,入于三摩地境界,是有相三密。无相三密指身密摄一切色法,语密摄一切声音,意密摄一切心法,三密可以网尽一切万有的作用,众生所有身、语、思考皆为三密[6]108-109。佛界的三密是理想上的三密,众生的三密是实践上的三密。佛界的三密虽然很高妙,但与众生的三密是相互涉入的。众生的三密具足佛界三密而不缺,自他三密互相涉入无碍,这称为“三密相应”。此外,“三密相应”还包括身密、语密、意密三者的相互融摄,即“刹那的身密中具有语、意二密,片语的语密里具有身、意的二密,一念的意密间也具有身、语的二密。不但一法的三密互融相即,诸法的三密亦各涉入,各个的三密与一切刹尘的三密融即无尽。”[6]109众生在修持三密时,进入三密相应的境界,身、口、意三业会受到诸佛的加持,佛和众生三密相应,互应互和,这时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功能产生,此身即可成佛。换言之,众生要想成佛,需要通过“三密加持”的修行法门,需要在修持中达到自他三密相应、互融互摄的境界,需要得到佛力的加持。或者说,成佛既需要自力,也需要他力。

称名念佛之所以被古师大德所推崇,是因为一句佛号可以融摄一切法门。称念佛号即是持咒,与密宗语密相通;弥陀佛号即是佛身,含无量光、无量寿,包含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称念佛号与密宗的意密相通;密宗的手结契印,目的是沟通人和宇宙,使人和诸佛菩萨的身密相感应,而称念佛号也要求修行者要竭诚尽敬,以至诚心与佛感应,这在理上与密宗也是相通的。密宗之身口意三密相应,而称名念佛也是要达到心光音声、根身器界的浑然一体,在相融相应的特点上二者也相通。密宗中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相应,众生在相应中得到佛的加持,即身成佛,是自力与他力的结合;而称名念佛则是修行者依托阿弥陀佛的四十愿,一心不乱,续念名号,最终达到众生与佛的高度契合,也是自力与他力的结合。这样看来,称名念佛与三密相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语:从法门修持的效用上来看,诸法平等,密宗和净土宗都是因应众生的不同根基而出现的佛教宗派,二者的依据都是佛陀的言教,无有高下。本文的目的在于透过阿弥陀佛名号真言咒语的特质,从密宗的角度解读念佛法门的至简性和神奇性。益大师在《示念佛法门》中说:“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镇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7]235由此,我们当知,称名念佛的确是赅罗八教、圆摄五宗的至上法门。

参考文献

[1]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M].杭州:凤凰出版社,2008.

[2]大正藏[G/CD]//中华电子佛典.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11.

[3]释大安集述.净土宗教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4]尕藏加.雪域的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藏密气功研究会藏密气功[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6]英武.佛教入门―密宗[M].成都:巴蜀书社,2009.

[7]益.灵峰宗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幸福感调查分析 下一篇:我国交通运输外部性及外部成本内部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