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汽配行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时间:2022-08-29 12:45:52

宁波市汽配行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摘 要] 汽车产业由于其产业特征,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该产业的基础,汽车零配件的发展尤为必要。宁波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在汽配行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对该行业的持续发展,极为关键。

[关键词] 汽配行业 现状 发展战略

汽车产业是集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各高新技术于一体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零配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

一、宁波市汽配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宁波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有3000多家。到2008年,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年工业总产值已超过320亿元。宁波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五年的发展,在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水平,以及产品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绩。

宁波市汽车零部件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已经涉及到汽车零部件分类的全部四大类十三项范围,多种产品居国内同类产品前茅,而且直接向主流整车企业配套。据统计,宁波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汽车整车制造厂和零部件总成生产企业提供一、二级配套的占企业数的76%,提供一、二级配套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7%,尤其是空调系统壳体、内外饰件等车身附件类产品更为突出,其次是缓冲垫、密封条等橡胶制品;动力装置部件,主要是为发动机生产厂配套。

二、宁波市汽配行业的主要优势

1.现有产业优势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已有较好基础,为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吉利汽车凭着浙江民营企业的“鲇鱼”精神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民族之路,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重。今后五年将通来一个超常规发展期。以象山华翔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凭借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优势正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的份额,大批中小企业正以浙江经济特有的市场拓展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2.强大的民营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创新体制、创新机制条件。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除了少数外资企业外,民营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企业具有较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营销策略。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强,它们依托当地传统的生产优势,凭借灵活的创新的经营机制,较低的成本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如吉利、华翔、圣龙、敏孚等在市场竞争中已经逐步确立了自身的优势地位。

3.宁波的块状经济为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提供了有利条件。宁波经济的特色是块状经济,目前大约占全省块状经济总数的27.93%,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生产规模超10亿元的有6个,超5亿元的有10个,超亿元的有90多个。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也正在不同的重点区域形成了块状经济,块状经济由于它们的资源集聚,分工与协作,区域集聚和资源共享等效应作用,能够极大地推动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整产业链的形成,推动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最终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宁波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4.宁波独特的港口条件和便捷的交通为汽车行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

三、宁波市汽配行业主要劣势

1.汽车零部件产品以非金属件为主,金属类、电子类等关键汽车零部件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宁波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品种虽已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各大类,但形成规模的多数属于60种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中技术层次较低的第三类产品,如密封橡胶件、减振垫、内饰件等;对属于第二类技术层面的关键零部件产品,虽有玻璃升降器、电机、高强度紧固件等产品,但还需在做优做强上有更好的发展。对属于技术层次较高的第一类产品,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产品,如发动机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变速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还有待加快开发。

2.大部分企业规模普遍不够,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除部分近几年引进的外资合资企业和发展历史较长的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规模普遍不够,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竞争,进入行业的主流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3.行业缺乏地方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乏。宁波市缺乏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研发水平的汽车专业科研院所,专门培养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及管理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因此长期以来宁波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而且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范围内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也非常紧缺。

4.从零部件与整车依存关系看,业界以“胖而不壮”来描述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现状。由于政策导向、结构体系、企业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品牌创立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零部件产业滞后于整车发展,但是又严重依存于整车业的发展状况。从高层次上来说,零部件企业不仅要与整车企业同步研发,还要引导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推动整车企业的技术创新。真正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卖方市场,不仅配套不成问题,而且有选择配套企业的能力。

5.部分家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完善,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宁波市汽车零部件行业民营企业占绝对多数,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已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仍有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决策的管理机制,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发展战略

为了保证宁波市汽车零部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最终变成宁波一张名片,并更多的为地方经济贡献一份力量。需遵循以下发展战略:

1.强化政府的引导职能。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加强公共产品供给:一是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简化办事手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二是政府要从体制改革入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为汽配企业的融资及技术创新等提供制度保障,为汽配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2.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宁波市目前的汽配行业具有“散、小、乱”的特点。因而需要建立“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并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的调整。

3.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是通过行业自律,避免零部件企业的无序竞争,维护汽配行业的长远发展;二是通过在行业内部开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规范市场;三是企业面对产权、专利技术等方面的纠纷以及带有歧视性技术壁垒时,通过行业协会,可以增强汽配企业的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

5.构建合理的人才体系。首先,强化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为汽配行业提供具有专业化程度高、技能熟练的操作者。其次,加强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培养,通过普通高校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为汽配企业提供高层次的研发、管理人才。再次,积极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实现先进理念、知识和经验的转移。

6.完善融资体系。首先,政府要为宁波市汽配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建立相关发展基金。为企业的扩大规模、研发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健全多元融资体系,鼓励企业进行产权结构改革,引导外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金流向汽配行业。

参考文献:

[1]沙杨: 中国汽车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简析[J]. 世界经济情况, 2009, (11)

[2]王莹 陈力华 钱宇彬:“后过渡期”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04)

[3]张邦辉 汪成华:我国企业零配件行业技术创新及应对策略[J]. 经济研究导论,2010,(8)

上一篇: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需求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在后土地红利时代的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