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形象化”教学

时间:2022-08-29 12:44:22

新课标背景下的“形象化”教学

“形象化”教学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愉悦的氛围是“形象化”教学的前提

1.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象化教学开展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冲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干净、整洁、清新、美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心情愉悦的保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班级小环境更是学生拓展思维、精神抖擞,展开丰富想象力的“催化剂”。试想一下,如果校园里垃圾遍地,班级墙壁上涂抹乱画,那么学生将无法心情舒畅,教师的“形象化”教学也将变为空谈。

2.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象化教学进行

韩愈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可见师生关系融洽的重要性。而课堂是师生共同演出的“舞台”,师生之间只有感情真挚、彼此尊重、密切合作,才能调动起积极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展开足够的激情和想象,用更加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可谓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学得“入迷”。但若是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彼此爱答不理,那么教师的授课将出现应付差事的现象,学生也蔫头耷脑,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被动状态。因此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教师应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视学生为知己、朋友,而不是看到优秀生就眉开眼笑,看到差生就冷嘲热讽,而是主动建立起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心有灵犀,彼此信任,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自己的“形象化”教学工作。

二、多样化授课方式是“形象化”教学根本

1.授课前调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一节课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它不仅能引领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学习兴趣浓厚,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时而静谧、时而紧张、时而繁忙、时而喜悦。课堂气氛最好根据教师授课内容的实际进行形象化调节,为后面的语文教学做好铺垫。比如在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之前,教师从进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在保证课堂气氛科学、庄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与这篇文章有相似之处的作品,进行比较,比如何其芳的《雨前》也是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尽管这篇作品属于课外读物,但通过类似文章的穿插,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提前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想象,为进入下一步的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朗诵时感情到位

开始授课后,教师一般都要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导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用自己的感情引领学生进入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借以带领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跌宕起伏的逼真效果,尤其对诗歌、小说、散文作品的细节之处的朗读,更要注意语调、语气以及感情的运用,必要时还应该加入肢体语言作为辅助,充分把握住课堂气氛,让学生不经意间融入其中,领略文学的魅力。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情景交融中,沿着行文的自然延伸,领略其精巧的构思和蕴含的思想真谛。

3.授课时进入角色

在有声有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已充分与课文融为一体,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等或喜欢,或反感,或气愤,或赞叹,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此时的“火候”,有针对性地对课文的艺术构思、环境描写、语言特征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等展开剖析,这时教师不妨转换角色,让自己先融入其间,以主人公的言谈举止再现情节发展,以形象化的授课方式,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

4.回味时意蕴悠长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形容声音悠扬悦耳,让人百听不厌、流连忘返。而好的文章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篇好的文章,要么是思绪翻飞、文采飞扬;要么是滴水映海洋,粒沙藏世界的大气;要么是作者心灵感悟、一触即发的精华之作。因此,在朗读、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继续加以引导,让学生对文章的后期体会更上一层楼,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加以感悟,理解文章之所以美,美在何处;之所以发人深思,触动心灵之处又在何方。这样一来,不仅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有所裨益,而且还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所帮助。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为教师授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了改革,可以说为“师生共进”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形象化”教学的运用,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让学生认识语文,喜欢语文,并从优秀作品的学习中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恰当运用“形象化”教学的授课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推进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22000)

上一篇:生日礼物小白杨 下一篇:高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