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脑损伤护理论文

时间:2022-08-29 12:26:40

创伤性颅脑损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4.3±2.6)岁。两组患者病情、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外科手术、吸氧、抗感染、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态度要端正;指导患者要积极面对疾病,减少不良情绪发生,做好心理的调整和放松;向患者家属告知综合护理干预对疾病改善的重要性,通过患者家属侧面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抗拒性。②认知功能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锻炼患者的听力、阅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重复练习,加固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最终改善患者的脑功能。③肢体功能护理:根据颅脑损伤的病程发展阶段,对患者进行分期的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下床行坐、立位,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肢体被动训练逐渐过渡到主动肌力训练。④饮食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⑤卫生护理:由专业的护士定期对患者的床铺和室内环境进行打扫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两组患者经过4周护理,比较肢体运动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1.3观察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第一水平:自理75~100分;第二水平:在器械帮助下自理如拐杖或适当的餐具50~75分;第三水平:需要他人的帮助25~50分;第四水平:完全依赖别人0~25分。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记忆商评分(MQ)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评估: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一定的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MQ评分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发现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MMSE、MQ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早期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治疗后仍然在肢体运动以及认知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科学有效的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通过常规的护理和降颅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缓解病情和防止感染,但是常规的护理过程并没有做到全方位,综合有效,部分患者常会因为不良情绪以及肢体康复不当,延长了康复时间,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实验中,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制定了综合性的护理方案,通过心理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在一定时间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有效的促进患者功能的康复。在本次实验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一定的比较,护理4周后,发现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MMSE、MQ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得到减轻,在肢体运动以及认知功能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康复。综上所述,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确切,功能改善明显,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许国萍杨梅罗冬梅单位:信宜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现场监理煤矿机电论文 下一篇:我国手术室护理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