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吕蒙读书的故事所想到的

时间:2022-08-28 10:52:40

从吕蒙读书的故事所想到的

吕蒙是三国时代吴国孙权手下的一员大将,肯学习,富有策略思想。在他十五、六岁时就跟随姐夫邓当打仗,能征惯战,但在少年时期不读书,文化水平很低,连工作报告也不会写,后来孙权劝他学习,才开始发奋读书,进步很快。“三国志”吕蒙传所引的江表传中,记载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生动而又有深刻教育意义。现转引如下: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札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路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如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勋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这一段记载的简略大意就是说:孙权劝吕蒙和另一将领蒋钦读书,吕蒙推故工作忙没有时间学。孙权说,“我又不要你们专搞什么经学,作博士,而是要你们从书中学得过去的经验,你们说忙难道还会比我忙吗?”同时又用了孔子的话和汉光武帝、曹操好学的故事来劝他。从此吕蒙便下苦功学习,进步很快,许多见解连有学问的读书人也赶不上。后来鲁肃代周瑜领兵,原以为吕蒙只是一个斗将,有勇无谋,谈论之后,大为惊异,拍着吕蒙的背说:“我以为大弟只有武略,现在看来,才知你学识英博,已经不是当年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另眼相看,怎么能用老眼光看人?”并为鲁肃提出了对付蜀将关羽的密计。……

从吕蒙读书的故事,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学习问题。

现在我们不是也还有一些同志对读书不重视么?他们有一个不见诸文字的“理论”,认为读书只是一些秀才们干的事,自己又不吃那一行饭,读不读书还不是照常工作?七十二行,打仗是一行,做工是一行,读书也是一行,为什么要打仗的、做工的都去干秀才们干的事呢?本行的工作都做不完,哪还有时间念书。再说,自己是一个老粗,不是一块读书的材料,要读书也坐不下来,学不进去,这不是要一个大老粗去穿绣花针么?

这种想法,和吕蒙原来对读书的看法真是如出一辙。孙权劝吕蒙学习的一段话,我看有些地方对我们也是合用的。

今天我们提倡读书,也不是要人们都去“搞经济学”,“作博士”,把七十二行变成一行,行行都去干“读书人”干的事;而只是说,如果行行工作要作的更好,行行都要读书。读书能够知道过去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能够把理论运用到工作中来,把实际工作提高到理论上去。孙权劝吕蒙要带好兵就要读孙子、六韬等等,今天我们要做好工作,能仅凭自己一点狭隘的经验而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能不学习种种有关业务方面的知识么?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专心用功读书,不但是个能斗的武将,而且精通战略策略,为东吴做了一番事业,这些都是读书带来的好处。我们要做好工作,为革命事业多作一些贡献,光有一番好的心愿不行,也应该像吕蒙那样,专心地、用功地读些书。

至于有些人怀疑自己不是一块读书的材料,学习坐不下来,读不进去,另外也有些人瞧不起这些同志,认为他们是大老粗,在学习上也未必能学得好,这也是毫无根据的。吕蒙经过苦学,许多见地连有学问的儒生也比不上,为什么?因为他有实际的丰富的斗争经验,能够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比有些脱离实际的学究,笔下洋洋万言,胸中实无一物。我们许多有实际斗争经验的同志,只要刻苦读起书来,那进步更是飞快的。由此可见,要我们读点书,并不是去穿绣花针,强我们之所难,而正是使我们的才能得到广阔的发展,把我们的本行工作做得更好。

吕蒙说得好,“士则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是有很深刻的辩证法的道理的,对原来以老眼光看他的鲁肃是一个批评,对我们也有启发。我们的学习,虽然表面看来,每天的进益并不显著,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出它的惊人的长进来的。当然,这里所讲的“士别三日,当刮日相待”,并不机械的就是三天,而是说要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人。因为宇宙的万事万物总在不断地变化,人也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只要一个人力求上进,努力读书,无论他原来文化和理论基础多么差,也会大有长进的。过去有人常把一些工农出身的干部看成“土包子”,好像科学文化和他们无缘,可是现在的事实是,他们当中不是有许多人正在指挥现代的工业生产,有的人还当了经理、厂长、工程师么?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过去是一个拾煤碴的穷孩子,现在成为一个正在研究把半导体运用到纺织工业上去的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在他们中间还将涌现大批的科学家、理论家、工程师、文学家,他们将远远超过过去资产阶级的专家,这还有什么疑问呢?当然,也不能把学习看得很简单,想急于求成,这也是不现实的想法。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持”这话的精髓在于:第一,这话里面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人学习的志气和信念,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一定学得好;第二,这话非常合乎辩证法,劝人辩证地看问题,从发展上看问题,不要老看过去:第三,提醒那些原来书读得多的人别骄傲,不然就像长江的浪涛一样,前浪就要被后浪赶过去。不是么,当鲁肃还瞧不起吕蒙,以为他还不过是一员斗将的时候,吕蒙在谋略上已经盖过他了。无怪孙权在与陆逊谈论吕蒙的时候说:“图取关羽,胜于子敬。”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时代,在各项工作中,落后的部分常常跑到前面去,原来是先进的部分又努力往前赶。在学习中,许多原来文化低的人,现在都在猛攻科学的堡垒,攀登科学的高峰。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都要采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持”的精神来自勉和看人的。

上一篇:我的学费的来历 下一篇:春假所见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