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德育鉴》研究

时间:2022-08-28 10:16:27

梁启超《德育鉴》研究

摘要:本文藉以梁启超《德育鉴》所提倡爱国与修身相结合、科学与道学相表里的学说,来阐明传统德育学说在现代德育中的运用,进而探讨传统德育和现代德育、科学主义与德育塑造的接榫问题。

关键词:传统德育学说 现代德育 《德育鉴》

尽管近代以来,对待中国传统的态度以反传统为主,但种种研究表明,传统德育在现代生活中依旧扮演着纷繁错杂的角色。总体而言,传统德育在现代人日常行动中起到“作用”,或被形形地“使用”是显而易见。

一、传统德育学说的认知

传统德育学说核心可以分为:第一,对日常生活的肯定。余英时说“宋明理学所讨论的是人怎样生活的问题”。 对人的日常规范的关注是传统德育学说的优势所在。传统德育学说认为,日常生活不会成为德育的障碍,社会关系不被视为德育的束缚。相反,日常生活如同鱼水一样成为自我完善的必要。第二,传统德育学说提供多种修习方式。诸如:《德育鉴》中提出静坐、内省、克治、存养等手法来保证日常德行的养成。 第三,传统德育学说强调出处的原则,提供给有志用世的人德育判断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德育鉴》中以爱国心作为时代精神的原来加以阐释而作为为人用世的准则。

传统德育学说关注日常生活,尊重个体、自然需求的倾向十分明显。它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对德性的高度而言,不存在凡人和圣人的道德高度差别,人人都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其二,道德的高度可以通过修身的历练、心灵的锻炼达到。这充分揭示了传统德育学说中对日常生活的重视,从日常生活入手的修行方法。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道:

孔家本是赞美生活的,所有饮食男女本能的,都处于自然流行,并不排斥。若能顺理得中,生机活泼,便非常只好的。

从现代德育的角度看,个人主义的发扬与理学式的自我锻炼和谐一致。如果能够在对抗诱惑、等方面因素而收放自如,成为现代德育中健全的人。

二、《德育鉴》中的德育诠释

梁氏于1905年成书的《德育鉴》提出四个定位。其一,德育的范围较伦理广,德育可以包涵伦理,以中国德育取向为基础。即“先民诏我者,足以供我受用有余”。其二,德育不可进化,德育的进化只是“节目事变”的不同。其三,此书主要目的取“治心治身本原之学”,目的在修养成伟大之人格。其四,本书的用途是为“进学途径次第”和“致力受用之法门”,不是教科书。

《德育鉴》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者较快地获得身心修养之道,形成伟大人格,救民族和国家于危难之际,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在梁氏看来,修身有所得的人,在精神上有更丰富的资源来从事各种创造性的工作,应对人生旅程上种种的内里和外在的危机。道学提供了人的精神,爱国为道学提供了力量,爱国保证科学的方向,道学保证科学的规范。因此,爱国与科学、道学与科学成为《德育鉴》论述的核心。

如何区分道学与科学?梁氏认为道学为治心治身之学,亦为德育之学,与科学相异。“科学,枝叶也。道学,根也。” 科学为工具性之学,在效用上务求进步,随社会文明而进化。道学则相反。梁氏说:

道学与科学界限最当分明。道学者,受用之学也。自得而无待外者也,通古今中外无二者也。科学者,应用之学也,藉辩论积累而始成者也,随社会文明程度而进化也。故科学尚新,道学则千百年以上之陈言,当世哲人无以过之。科学尚博,道学则一言半句,可以毕生受用不尽。

在区分道学和科学之后,梁氏对科学做了区分。科学的任务是掌握科学的工具,训练工具理性,从而获得向外占有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现代科学中,又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上的科学。两方面都无助于德育,对道学没有作用。只有摒弃西学中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心的科学,才能终身受用。

梁氏认为爱国是主观的,无条件的,爱国必须出自真心,以国和身为一,才能真爱国。因之,教育不能只关心智育而忽略德育,不能只讲增进智育的科学,不讲培养德行的道学。梁氏论述说:

诚有爱国之心,自能思量某种某种科学,是国家不可缺的。自不得不去研究之,又能思量某种某种事项,是国家必当行的,自不得不去调查之。研究也、调查也,皆从爱国心之一源所流出也。

道学和科学虽然相对,但不相左。以爱国心驱动科学研究、科学调查,爱国者因对科学的坚持而得到承认。爱国者之间要区分真爱国者与伪爱国者。不以功利心谈爱国,“必实有爱国之心,然后成其为我之国”。要成为真豪杰就得祛除功利的伪念,要以身致其良知,从事致之之功。致之之功必须从道学学起,学道又不能空谈,需从事上磨练。

在修习道学过程中,要懂得辨别真伪之学,从良知出发,诚心立志,做求放心的功夫;从主静入手,以静坐为实习开始,学会省察克治自己,在做事处人以真面目示人,行事要凭良心,认清楚是非真伪而实践之。不能因社会事变而跟风影从,也不能因一时一事而放弃道学。在梁氏看来,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际,更需要发挥道学的作用,“养成一世之风尚,造出所谓时代的精神”,不能以“本无爱国之心,而以此口头禅可以自炫于天下,冒之以为名高也” 。从某种程度上说,梁氏并未脱离传统尊德性和道问学的整体观,身心不分,德智合一。但引入爱国心赋予了新意,强调道学为国家根本,以爱国驱动科学,则加入了时代内涵。

三、《德育鉴》的运用

现代教育中,职业化生涯的规划和选择,远较对心灵照看的思考重要。以金钱为核心的活命哲学使得德育成为被放弃的选择。在此,《德育鉴》提供了三方面的启示。

一是重视儒家的经典文本。传统德育学说的核心集中在经典,德育教育应以经典为入手。清华国学院即将以朱学为主导的《新世训》和以王学为主导《德育鉴》作为现代德育的教材而加以推广。 二是重视现代价值与传统德育学说的糅合。虽然传统德育学说为日益严重的道德危机开出了一剂药方。在排除作为教科书的前提下,强调身心学问得到实践应用,化解现代教育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冲突。梁氏对《德育鉴》的定位即是非教科书非伦理学的读本。三是重视时代精神和传统德育学说的结合。梁氏在《德育鉴》中即将“爱国”引入德育中。依托经典材料,阐发传统德育的价值的时代新精神,重视将理想信念注入到获取智慧的过程中。

上一篇:幼儿食品安全控制 下一篇: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