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8-28 07:14:22

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所有的课程都是源自实际生活,并且高于实际生活。为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强化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目的,启发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应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观念,使学生应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保护环境。

一、认真探究教材,加强环境教育

基于新课改的需要,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是一种趋势。教师需要顺应这种潮流,强化研究与分析教材,关注生活实际与附近的环境,找到生物教学和环境知识的契合点,进而组织教学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光合作用知识的时候,能够为学生讲解当今全球领域在不断减少的植被覆盖率以及日益严峻的温室效应,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系列的变化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而要求学生对植物进行保护,从而将环境教育有效地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不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了环保观念,进而奠定了学生以后保护环境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教材,加强环境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当中的环境教学素材非常丰富,然而能不能有效挖掘这些教学素材,最根本的是教师应提高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意识,以便进一步挖掘教材素材。只有如此,才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环境教育。其中,渗透的重点知识是环境保护的法律、保护环境的意义、可持续发展观,我国的环境现状等。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酸雨危害的时候,应当与化学知识相结合,阐述形成酸雨的原因是氮的氧化物与二氧化硫,生活燃煤、工业燃油、工业燃煤等产生了太多氮的氧化物与二氧化硫,这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直接性危害、造成了酸性水质、庄稼和树木枯死、水生生物绝迹或者是减少,而且使大量文物与建筑物受到破坏。教师为学生讲解完之后,学生的心灵被启迪,他们会受到强烈震撼,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环境教育。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已变成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以此为立足点,持续地探究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策略,确保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环境和保护环境,让学生自觉形成环保观念,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刘芳铭.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上一篇: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如何构建初中生物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