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8-28 06:52:58

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 分析了我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稳定能繁母猪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53-02

母猪是生猪产业链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环节,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生猪市场供应有着关键性的影响。2007年,为了调动养殖场(户)饲养能繁母猪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补贴对象为所有饲养能繁母猪的场(户),包括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种猪场和散养户[1-3]。纳入补贴范围的能繁母猪指产过1胎仔猪、能继续繁殖仔猪的母猪。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2007年标准是每头母猪补贴50元,由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此后,2008年、2009年又连续2年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2010年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中断,未下拨该项资金,2011年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实施补贴,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在补贴的3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能繁母猪补贴的一系列政策,发放资金达到470亿元以上。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稳定和促进生猪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4-6]。虽然对猪价的上涨、养殖户的亏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农村农民来说,全国的实际情况依然是以散养户为主,散养户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5%以上,养殖规模大都停留在10头以下,因此每头补助100元对于农民来说并不能起到有效推动作用,5年来生猪出栏率及猪肉价格走势多次出现大幅波动,现针对当前能繁母猪补贴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能繁母猪的补贴从近年来看,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能繁母猪受动物疫情的影响,一些养殖户为避免损失,撤资转行;另一方面,如果猪价下跌,饲料上涨,一些养殖户资金紧缺,无法维持,宰猪封圈,另谋职业。这些都对稳定当前的生猪生产将构成严重的威胁,无法保证生猪的正常供给。

2 建议

2.1 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要有连续性

2007年和2008年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政府对每头能繁母猪发放标准分别为50元和100元,2009年和2010年生猪价格回落至亏损,国家对能繁母猪的补贴却停止了,此时养猪户面临极大的困难,亏损最为严重,通过大量淘汰母猪以降低损失。由于猪源少,生猪价格又大幅度上涨,高昂的猪肉价格使群众难以接受,生猪扶持政策纷至沓来。2011年7月15日财政部农业部又联合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1〕103号)。基层群众认为政府补贴扶持政策的随意性较大,为此应当制定稳定连续的补贴政策以稳定生猪生产。

2.2 进一步提高能繁母猪的补贴标准,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

部分养殖户反映能繁母猪补贴标准较低,目前饲料价格已由4.4元/kg上涨至4.6元/kg以上,人员工资已由1.5万元上涨至2.0万元以上,良种母猪的价格也由每头1 500元上涨至2 600元,养殖成本全面上涨,而2008年政府补贴就达到100元,随着物价的大幅上涨,现行100元每头的能繁母猪补贴对生猪发展的导向作用减弱。为此,应提高能繁母猪补贴标准,进一步促进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近年来,虽然国家通过国家财政和地方相配套的形式加大了对能繁母猪的补贴力度,可是依旧不能缓解猪价的波动,主要是国家对当地的生猪规模依旧模糊,缺乏生猪养殖预警体系,对能繁母猪的饲养规模数量没有红线,同时受各类疫病的影响,年出栏肥猪也将受到影响,应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

2.3 加大贫困地区国家和省级配套比例

养殖业和种植业都是农业的主业,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少,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现行国家能繁母猪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地区补贴配套比例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由地方财政负担;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负担60%,地方财政负担40% 。饲养生猪量较大地区通常都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而消费生猪量较大的地区通常是较为发达的地区,能繁母猪补贴部分资金由饲养区地方财政承担,实质是落后地区补贴了发达地区。即使在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的发放难免出现拖沓现象。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地方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将来生猪的供应。生猪在国内市场是可以自由流通的商品,对能繁母猪实施补贴是国家对猪肉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措施,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主要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为此,在补贴方案制定上和粮食直补一样,尽量考虑基层财力,特别是县区一级财政的困难,在政策或实施方案的制定上尽量减少基层配套的比例或标准。

2.4 投资建立扶持规模化能繁母猪场

我国应当对生猪饲养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进行统计,对各省各区域的能繁母猪出台发展规划,每年补贴要对这些重点厂区加大补贴力度,确保生猪每年的出栏数,同时根据各区域的发展情况,有意识地将补贴资金用来建设100头规模的能繁母猪繁殖场,以确保各地区的供给量,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生猪因各类因素的影响,缓解波幅不定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3 结语

总之,加强能繁母猪的稳定生产仍然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只靠补贴来调节,要有计划地制定能繁母猪的发展措施,激励政策,尽最大可能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补贴标准。不能见猪就补,避免造成资金补贴到位,可是猪肉价格仍然居高不下、亏损依然得不到缓解的现象。国家应强化对能繁母猪的饲养,确保育肥猪的市场供给。

4 参考文献

[1] 李宏莉,王国钟,郭建成,等.内蒙古牧业补贴刍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50-52.

[2] 徐瑞如.释放生猪政策效力的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89.

[3] 戴夏友,朱国新.温岭市养猪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98,300.

[4] 2011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J].农村养殖技术,2011(17):49.

[5] 《2011年能繁母猪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内容介绍[J].农村百事通,2011(19):6-8.

[6] 符永山,翟惠锋.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牧业通讯,2010(19):20-22.

上一篇:网箱养鱼技术 下一篇:优质丰产型柞蚕品种882促早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