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初探

时间:2022-08-28 06:49:22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初探

摘 要: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作探析,旨在阐述跨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新课程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及结构的书本教学观,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英语语言中所特有的西方文化意识对该语言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引入文化意识的教学观则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 英语教学 文化 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要求阐述为培养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但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一点是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简单相加。英语教学中建立科学实效性的文化引入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1.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欠缺处

1.1缺少异国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受教材文化含量与教师自身社会文化能力的限制,课堂引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学参考书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而在之后的教学中又回到主要强调语言知识及结构语法方面的教学中。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异国文化因素。

1.2缺少跨文化交际环境。

教师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大量地缩减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是对一些深层文化现象缺乏认识,如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等,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从而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在外语环境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文化供给与实践机会供给是课堂文化引入的重要方面。

1.3缺少文化与语言的融会贯通。

文化与语言应该是一对“孪生姐妹”,彼此具有一定血脉相连之处。我们知道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往往陷入了极端,一方面仍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与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并没有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与作用,更不会用所学语言去反映文化意义了。

2.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策略

2.1点面结合,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内涵。

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关键在于探寻文本中的文化因素,挖掘隐藏其中的文化信息。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着眼于单词本身的文化内涵。词汇之所以多层次,在于词不仅是现实的象征符号,而且还浸透着人们对现实的感受、观念和看法。对于文化内涵丰富的词一定要有所了解。如:green是一个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词,不仅表示颜色,还有其他的内涵,例如,温室效应(green home)。二是由语段理解文章隐含的文化信息。教师对教材中容易引起理解困难的“文化盲点”应加以解释或补充,结合文章内容引出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如经济、政治、史地、文艺、科技等)、人文风俗(如社会准则、价值观念、思维观念等)上的文化背景知识。三是整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教材中的许多阅读文章往往源于上世纪的经典名著,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对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时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迥异之处,用更为贴近时代的意识去思考文章的真实内涵。

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处理好文化引入的“适量”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引入应进行必要的取舍,适量输入。取舍中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所有文化项目都应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实用性原则是指那些要教的文化项目在英语交往时应该是实用的,也就是说它们在一般性跨文化交往中会经常用到,并能促使交往顺利有效地进行。比如讲授新教材中的“Body Language”时可以着重介绍与演示在异国文化中使用十分频繁的身势语,舍弃那些不常见的,让学生意识到形体语言上的文化差异的同时,明白一些常用身势语的含义。

2.2不拘一格,选择多样化的文化引入形式。

课堂教学中选择多样性的引入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应有的文化知识含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在将文化渗透入英语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激活学生不同的智能潜能,将文化中的抽象性转变为具体的形式,以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我们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增强学习理解感悟。我们可借助实物、图片、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也可通过播放原声带、音乐带等激发听觉学习者的兴趣,如在学习“Country Music”时进行音乐欣赏。除此而外,教学中还可通过小游戏、情景表演等帮助身体―运动学习者亲身体验文化内涵。

2.3融会贯通,糅合语言与文化的交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探寻彼此的相通之处,充分融合,共同发展。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一方面,引入的文化知识应与英语文本内容相关,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例如,我们应注意“天气、问候健康、个人隐私”等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社会含义。另一方面,引入的文化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要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性,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注意点

3.1注意文化引入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感悟。教学中多方位地引入文化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储存量。

3.2注意文化引入的学习氛围。

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引入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态氛围,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及早进入文化习得氛围。

3.3注意文化引入的适量性。

文化引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文本内容,引入的文化背景一定要与课题相关,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化知识对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科学有效地引入文化,需要我们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地创新教学思维和模式,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同步提高。

上一篇:翻译式预制语块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浸入式”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