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8 06:08:47

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2006 年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后,公允价值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就目前的应用研究情况来说,公允价值在中国会计实务运用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促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公允价值 应用问题 改善措施

一、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

2006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这一定义与IASB的定义基本相同。目前我国已的38 个具体准则中,有17具体准则提到了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集中的是以下7个准则,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虽然新会计准则中已明确引入公允价值会计概念,但我国引入的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考虑到我国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的实际情况, 坚持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等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仅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定交易或资产方可采用。

(2)实际使用公允价值的上市公司还是少数。在我国,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并购重组等方面。新准则实施几年来, 上市公司将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大部分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很小。虚拟经济在我国规模较小尚未成熟, 尤其美国过度创新的金融工具在我国几乎不存在, 企业界也普遍反映, 在我国应暂缓扩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新准则实施之初, 上市公司涉及公产, 投资性房地产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较小。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准则限制条件较多,更多企业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二、我国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企业大多数资产无法直接取得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标价,只有通过资产评估的方式取得公允价值,不同投资者之间, 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对投资期望报酬率的不统一, 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 贴现率的选择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的主观判断, 这一切都无疑增加了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化还有较大的差距,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计量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由此得到的财务数据变得既不相关又不公允,更不可靠,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3)可能成为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利润操作的工具。由于我国价格市场不够规范,市场监管不到位,公允价值可能成为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存在内部交易,尤其是子公司与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粉饰报表,操纵会计利润。

(4)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没有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准则,理论基础还没有定论,计算方法还不规范,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都是体现在其他具体准则中,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解释与指引。

三、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研究

(1)完善市场机制,建立统一、开放、活跃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首先,要大力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同时,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混业经营,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守法意识。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3)完善准则,要加强监管,深入研究估值技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无非是从政策上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选择;金融资产的分类,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持有到期的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的选择;资产减值的计量等,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准则;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

综上,公允价值计量这个新生的计量属性,必将在不断更新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其自身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尤其中国现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其有辩证的认识,在探索中加深对它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褚润贞.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J].时代经贸,2007,(7).

上一篇:关于提高中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探... 下一篇:谈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李煜诗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