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人物(创作谈)

时间:2022-08-28 05:41:33

我的小说人物(创作谈)

除了读小说名著,我还读过一些别的小说,一些小说读过也就忘了,一些读过的小说年代虽已久远,记不住书名,也记不住作者,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却还依稀记得。我从心里佩服作者写作时所下的功夫,刻画人物时的用心良苦。

写小说就是写人物,写人物需要故事来铺陈,构成故事的是情节,让情节鲜活灵动起来,则要靠细节来丰润。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真正要把人物写好,写鲜活,写生动,写得有个性,写成独有的“那一个”,让读者眼睛一亮,却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不然,怎么能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和名著却是少而又少。

仰望着文学圣殿里那一座座丰碑,觉得遥不可及,但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总希望能把小说写得好一些,把小说里的人物写得好一些,总希望我的小说里的人物能鲜活起来,能是不一样的“那一个”,那样才对得起读者。如今生活节奏太快,人们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能坐下来拿一本小说翻一翻,拿一本杂志浏览,是多么的不容易。只有尽自已的最大努力,不让读者没看上几页就打瞌睡,或是干脆就丢掉,才觉得些许心安。

我的努力当然是放在刻画小说人物上面。刻画小说人物我还力求从生活中来。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他们的脸谱,虽是我的提炼和深化的结果,是典型的那一个,但是能从生活中找到的,那样才鲜活,才有生命力。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才从农村走出来,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算不长。我二十来岁的时候,我们乡(那时叫)一个最偏远的村(那时叫生产大队)有一个十分年轻的女村支书,当时也就二十多岁,可她却把村支书当得风生水起。那时在集体,农村穷,没饭吃,大家都饿肚子,她那个村的人却能吃饱饭。村里的各项工作也在别村的前列,让人们羡慕得不行。可以肯定,她的村支书就当得非同一般。按说最应该没饭吃的是她所在的那个村子,拖全乡工作后腿的也应该是她领导的那个村了。我是听说过关于她做村支书时的许多事情的,不能不说让人感动和称奇。在我写的一组小小说里面有一个小小说叫做《假男人姚子》,就写了一些她那时的事情。后来我进城了,听说她也没当村支书了,去城里给女儿带孩子去了。

转眼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前不久,我回农村老家,听人们又说起她来,说她又回农村做村支书了。我有些好奇,六十多岁的老人,住在城里享福啊,怎么还会回农村去做村支书,那不是自找苦吃么。人们说,她不回去还真不行。人们是希望她回去把村里的公路修通,村里还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也得她回去才能解决。

还别说,她把村支书又当得轰轰烈烈,通往村里去的公路修通了,还是修的水泥路。翻山越岭,曲曲扭扭,那得要花多大的工夫。村里许多棘手的问题也都得到解决。人们当然又会说出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当然,她的故事是独有的,鲜活的,别人想学都学不来的。我想,写她的那个小小说得往下面延伸了,于是就有了《村妇姚子》这个中篇小说。写起来很顺手,那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出人意料的情节,鲜鲜活活的细节,可我却信手拈来,稍作整理和加工就是了。

生活是一条长流不息的大河,常去河边走走,或是干脆下河去游泳,许多意想不到的人物形象就会走到眼前,他们理所当然就成了我小说里的典型形象。在我创作的小说人物画廊里,能有一个或是两个能让读者记住,一直是我所追求的。

上一篇:邵逸夫的养生之道 下一篇:驮行千里是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