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真技术的聋教学设计与实现

时间:2022-08-28 05:17:45

基于仿真技术的聋教学设计与实现

【摘要】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发面向听障大学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平台,探索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高等聋教育中的应用。同时运用身心障碍补偿和技能训练的方法,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进行现代技术知识的传授。

【关键字】教育技术;计算机仿真;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48―02

引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仿真技术应用于聋教学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同时残疾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听障学生考入大学并选择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编程这类课程。然而由于施教学生的特殊性,常规的教学方式在聋人教学中无法使用,制约了聋人教学的发展。

目前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存在某种片面性的理解。有些教学软件只是把课本上内容罗列一下,进行“课本搬家”,这种教学软件根本不适应于聋教学。探索一种符合聋人生理特征的计算机仿真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这些从事特殊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工作。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如何针对听障学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语言教学这一课题。

按照这样的思考并结合高等聋教育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此教学软件的特点是利用仿真技术帮助聋学生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是一个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入门平台, 教师利用这一教学媒体,解决聋学生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入门难的问题,带领聋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同时建立一种新的聋教学的实践模式。

一 聋教学仿真设计的特征

1 特征、差异性

常规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的教学一般选用指令分类的形式讲解,每条指令的含义可用语言、文字解释。教材可以简洁明了。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 基础术语、语言文字能力较差, 简单的教材,使得讲解十分困难,同时没有聋学生适用的辅助教具,聋学生理解也十分困难。因此聋教学平台设计采用了屏幕机器人仿真和流程图与计算机语言对照的方式来讲解计算机高级语言,将语言的学习变成屏幕游戏的编写,不刻意强调每条指令的结构,用简单的图面对比来告诉聋学生,指令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采用视觉的补偿的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既照顾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又兼顾聋学生的生理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2 发展性

聋教学由单纯的讲解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展,如何实现聋教学与知识技能的传授相互促进呢?首先,《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的教学内容在其知识内涵和组成中是根据聋学生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使聋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具有学习、掌握此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第二,教师基于此平台,可以更好的激发聋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再拘泥于书本,使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水平独自检验学习的效果。第三,聋学生可以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较快地组织起教学。第四,由于《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是基于聋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设计的入门软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避免了知识结构跨越较大,聋学生难以掌握,以至产生聋学生厌学的现象。

3 开放性

《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让学生充当主角。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解惑的过程。为聋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同时不对聋学生预先设置任何框框。聋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聋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师生之间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使不同层次的聋学生都有所收获。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促进聋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 实践性

《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选用了虚拟运动环境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二期软件具有教学机器人的下传功能), 设计了针对所学语言的多种仿真实验。由于仿真软件没有环境误差的影响,这样使得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变得直观而形象,有利于聋学生理解程序的结构,聋学生可以很方便的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设计,提高了聋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平台件提供工程化的设计思路,聋学生在学习之初便开始进入模拟的设计过程,这样有利于聋学生思维能力、整体规划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 聋教学仿真设计的要素分析

1 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教学是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的综合过程,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水平、情感态度等是教师制定教学任务时必须注意的。聋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及我国现有的特教基础体系,聋学生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一直是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交流手段的单一使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较低,这就给他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这种特殊的教学群体,教学任务首先要从学生的起点和交流能力出发,注重他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特点,思考方式。第二,注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即发现象,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并及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从教学内容来讲,要分析掌握技能与聋学生原有学习习惯之间的存在的差异,聋学生还有多少知识没有掌握。从教材上来讲,教师应努力以鲜活的知识、通俗易懂的教授形式把生硬的教材符号简单化。

2 教学目标分析

以往教学目标关注较多的是知识,技能。缺少为达到此目标所进行的感情、能力的关注。对聋学生而言,教学目标与他们的生理、心里、认知能力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以如何使聋学生能够学会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聋学生极易放弃他们认为不易掌握的知识,尽管这些在正常人看来是及其简单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为使聋学生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将使聋学生达到此目标所经历的心理历程作为必须考虑的因素。 《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选用了视觉补偿的概念,利用此工具帮助聋学生,从基础知识入手,期望利用显、浅、易、懂的方式引导聋学生进入教学情景,最大限度的集中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既定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热情。

3 教学策略分析

以身心障碍补偿和实际训练为手段,是对有身体障碍的学生进行教育时特有的使用方法。对聋学生而言所谓障碍的补偿就是在学生有听觉障碍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工程学的技术来弥补感觉的不足,或者是作为有障碍的感觉的替代物,来减轻因障碍而造成的不便。《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的仿真情景下的学习过程从视觉的角度对聋学生的教学进行补偿,将知识与技能、学习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投入等方面综合在一起,利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使教学活动建立在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4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前首先分析聋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手段,教学容要与聋学生的知识基础相结合。教学就是“教”聋学生“学”,这种“学”不是简单的把现成的知识交给聋学生,而是把学习时必经的途径和采取的方法教给他们,在他们的基础知识不能支撑新知识的学习时,选用适用于聋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工具,可以减轻聋学生学习难度,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可以减轻聋学生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

教学设计过程的是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工作步骤,针对聋学生不仅要向他们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根据聋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教授知识的切入点,教授给聋学生学会选择,正确使用,把学习内容分解成为一系列更易处理的单一子任务,适当地安排程序与步骤,从而使聋学生获得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感受到科学的有用和研究的乐趣,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构建他们动态的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三 聋教学仿真设计中几个关系的处理

1 教学目标与路径的关系

一般的计算机语言教学,大致从指令结构、时序分析等入手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规范标准的意义,但它对聋学生的理解力的束缚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机器语言既陌生又无从下手, 《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根据聋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淡化主题”,用软件执行效果,倒叙方式讲解用到的语言指令,启发、引导他们学习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学会就是达到目的。

2 分解与组合

《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可以用完成一个任务(项目)的方式组织教学,以期达到分解到组合的教学目的。一个完整的程序教学可划分为多个子程序。《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由程序、仿真场地设置等组成,聋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理论上我们都知道要培养聋学生的“合作精神”,要“寓教于乐”,但真正在教学中却不易体现。提倡项目式合作训练,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一种“拼图游戏”,大家拼凑,轻松愉快,减轻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达到学会就是目的的结果。

四 结论及进一步工作

《聋教育仿真教学平台》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发的,现代技术与聋教学的相合要求我们除了将技术当作工具手段之外,还要懂得如何用现代技术影响聋学生。如今的聋学生生活在技术与媒体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感情深受新技术的影响。他们渴望接受新事物,因此,教师不但要积极探索聋教育的特点还要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将现代技术扩展到聋教育中,不应当将技术知识独立于教学知识之外,而应把它看成是教师整体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代仿真技术更应成为聋学生课堂教学的组成元素,并将它融入整个聋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之中。使聋学生能借助此技术来改善学习境况、提高学习质量。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2] 山口熏,金子健.特殊教育的展望[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3] 北京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中国特殊教育50年[Z].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

[4] 胡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07,3:44-48.

上一篇:基于产品电子代码的供应链管理实训方案的设计 下一篇:社会经济状况差异下的教师与学生课堂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