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阴霾

时间:2022-08-28 05:11:34

阳光下的阴霾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世界卫生组织

教师,曾经被称作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在这片阳光下。有时却笼罩着阴霾,调查数据表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而且,女教师、班主任和毕业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为严重。我们不禁要问,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要想透彻认识目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进行分析: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偏差、情绪上的困扰和外在行为表现失常。

职业兴趣缺乏――“下辈子决不当老师”

如果你喜欢你的职业。那么你一辈子都会在快乐中工作。如果你不喜欢你的职业,那么你将一辈子在痛苦中度过。

我的第一份职业是教师。二十多年了,照理应当很怀念才对,可是,我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这辈子算是受够了当老师的那份窝囊气了,原来觉得当教师多么的好,当然在刚走上讲台的那几年中,确实让我有过很好的心情和事业追求。可是时过境迁,越来越多的不理解和越来越多的难受已经无法再让我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追求和愿望继续下去,真想马上……

――摘自一名教师的博客

教师职业是一项要求高但物质回报少的职业。高负荷的工作量、强大的压力、有限的社会地位影响了老师对本职业的喜爱程度。可以预见,如果再给老师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会有多少教师愿意再一次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一旦教师找不到职业的乐趣,甚至无限讨厌教师职业的时候。就已经说明对教师职业在认识上出现了问题。

自我价值感缺失――“我是老师我自卑”

中国有句俗语:“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虽然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虽然当今教师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中小学教师却并未感受到太多的尊重。

我是老师,我自卑。每次和妈妈一起出去遇见久未见到的熟人,在人家得知我是市区一家口碑不错的公办校正式教师时。总是会带着非常羡慕的语气夸赞一番,说一些什么女孩于当个教师多么多么好的话语。每当这时我都会尴尬一笑,每月拿着1千多块的收入,在这个省会城市中,有什么资格让别人羡慕呢?

――摘自一名教师的博客

那么,在老师眼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有统计显示,认为教师地位“一般”、“不太受尊敬”和“很不受尊敬”的比例竟然高达59.7%。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同学中的老板和大款。教师的心中不免会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失落。

心理健康问题除了表现在认知上的偏差上,最核心的还表现在情绪的异常上。中小学教师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焦虑和抑郁。

强迫――“为什么停不下来”

一名优秀女教师固习于惩罚小学生抄书,多次遭到家长投诉。此后她竭力克制自己。却在家里出现一天洗手近百次、做清洁20多次等强迫行为。

这名教师身上出现的症状虽然是极个别现象,但是不少教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强迫倾向。强迫就是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强迫的观念和情绪,他也明知这些观念、意向和行为的重复出现是毫无意义和不必要的。主观上却无法摆脱这些强迫症状的纠缠,从而引起紧张不安和内心冲突。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完成大量细致的工作。还得时刻注意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如果是班主任。还要对学生各方面的变化了然于心。所以,教师要完美地要求自己,这虽然对做好工作有帮助,但也容易出现强迫倾向,严重的会成为强迫症。

焦虑――“我总是如此紧张”

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以来,生怕在教学中出了差错,最后影响学生升学和学校名声,为备好一节课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带好班的时候觉得还轻松点,去年带了一个差班,费了很大劲学生成绩提高不多,学校还因此找我谈话。这学期还要带那个班。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我觉得我似乎不适合当老师了。

――摘自一名教师的博客

焦虑是人在知觉到危险后产生的一种情绪唤醒状态,它主要是指对未来对象的忧虑不安,担心不能实现其预定的目标而受到外部的讥笑、冷落或内部自我价值的丧失。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有利于激发人的斗志。但如果焦虑的时间持续太久了、过度了。则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往往成为不愉快、受压抑,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就会阻碍人正常的认识活动的进行,让人处于不安、紧张、呆板、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同时还会伴随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失眠、溃疡等。

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容易出现过度焦虑反应,因为面对崭新的职业生涯,新教师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教学效能感,难免会担心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乎学生、领导对自己的评价。

抑郁――“做什么都没劲”

刘芸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女教师,在呼市郊区的一所小学上班。说起刘老师,老师们和校长都给予一致好评,说起她带的那个班,更是家长们争相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去的好班。生活中的刘芸也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自己的工作好,丈夫的工作也好,女儿的学习好,他们一家成为让人羡慕的对象,然而,仅仅一年后,46岁的刘芸因为患抑郁症休息在家,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刘芸和这个家陷入痛苦的深渊。

――摘自《内蒙古晨报》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表现。如果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成为抑郁症。教师身兼多重角色、如果对自己各方面要求较高,在长期承受过大压力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抑郁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疲劳的表现,如果在抑郁的初期,就能给予适当的调整和休息,抑郁的状况就不会继续恶化。

认知偏差没有及时得到调整、负面情绪不断积累,最终将导致行为异常。于是,一方面是教师自己心理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因学生的小过失使用残酷的体罚与辱骂,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

祸起萧墙――自我伤害

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这是去年7月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心理障碍疾病,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当心灵的痛苦得不到有效缓解、教师就容易出现一些自我伤害、甚至自杀的严重后果,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近些年来,这些例子已经数不胜数了。

殃及池鱼――成为替罪羊的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教师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学生。30.6%的老师承认自己曾经骂过学生,29.5%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还有的老师会偏心、因心中烦恼而迁怒学生。这些不当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如有些教师遇到学生不守纪律,便往往成为引发他们宜泄消极心情的导火索。个别教师甚至会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迁怒于学生,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课堂上的一点动静也会引起他们大发雷霆,训斥以至辱骂学生。更有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的:扒了学生裤子游班、在学生脸上刺字、让学生当众吃苍蝇……

客观地说,我们不能夸大小学教师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毕竟还是很少的一部分老师。虽然大部分教师并不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某个阶段或者某些方面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的心理困惑。社会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应该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样,也是“一个也不能少”!

上一篇: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 下一篇:成长路上有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