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 作品应是精神食粮 该对观众有所启迪

时间:2022-08-28 02:52:29

曹平 作品应是精神食粮 该对观众有所启迪

前一段,巩峥和徐梵溪作为本刊两期的杂志封面人物出现,我们约在一起进行采访;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的赵立新,也因出演《中国式关系》的契机,和我们畅聊了表演的真谛;本期策划关于发行的专题,和同事讨论后,曹平属最佳人选。而上面这些活跃在我们眼前的实力派演员都和一部作品有关――《芈月传》。

一部《芈月传》,着实捧红了不少演员,虽然这部戏的大火部分得益于观众对《甄执》的延伸期待,最重要的是曹平和郑晓龙这对老搭档对优质内容品质的追求,和对市场的精准预期。这两部以女人传记命名的电视剧,都是由同一位从小喜欢文艺的“幸运”女人打造,花儿影视金牌制作人曹平。“不迎合市场,做精品电视剧”是她一直的坚持,《结婚十年》、《搭错车》、《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到《甄执》、《红高粱》、《芈月传》等每一部剧目都是对“精品”二字的诠释。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面和曹平对话,进入她的办公室,身穿紫红相间连衣裙,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让人想摸上两把的好皮肤,我的眼睛如摄影机一般,每一眼都是一个镜头,镜头里的人物和我想象的“甄帧薄柏略隆倍疾煌,无须争抢,一切都在手心里。她拿出自己家中栽种的葡萄招待我,我想生活中的她和工作中的她是如此一致,悉心耕耘,用作品来款待电视机前的你我。

《甄执》《芈月传》现象级热剧有迹可循

把社会意义放在首位,是这位金牌制作人对于行业的呼吁。“就像《甄执》,我们当时之所以选择它,就是想通过讲述后宫女人们勾心斗角的悲惨生活,来对封建皇权社会进行批判;《金婚》我们想表达的是全世界每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家庭的渴望,它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还有《红高粱》,晓龙导演一开始是犹豫的,因为珠玉在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那顶着,又是莫言先生的小说作品,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后来我们看了赵冬苓老师的故事大纲,她把视角改成了九儿,以女性视角讲述家国情怀,导演才动了心。”

“现在影视是市场化的,老百姓在看到喜欢的演员的时候肯定会停一下遥控器,而且电视台也对有影响力的演员很关注,为什么?因为广告客户,广告客户会看演员来投放广告,这也确实是让影视公司选择一些有市场号召力演员的原因之一。”在曹平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演员孙俪的身影,从《幸福像花儿一样》到《甄执》、《芈月传》,他们不止一次的合作,对于演员的考量,她也有自己的底线。“首先还是演员适合这个角色,符合这个人物的气质,片酬又在我们的成本预算范围内,我们的合作就OK。因为对于现象级大剧,投入很大,演员的选择和表演非常重要,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就是一个演员和一个好演员之间的距离。所以每次我们在选择演员的时候,第一要合适,第二要性价比高,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艺德的演员,如果没有艺德,再有市场我们都不会用。”

不仅是对演员,对自己的作品、对自己,曹平有更高的要求,“拍摄《甄执》时,我们的要求是以电影《末代皇帝》作为标准,我们搭建的班底全部是电影团队,包括使用电影的摄像头。为了追求真实,剧中明清的家具全是真的,我们当时压了200多万元的支票,拉了两车明代家具,从北京到横店,家具要是毁掉了,200多万就拿不回来了。因为第一次做古装剧,有很高的心气,就想拍给大家看,什么是优质古装剧。”10月份曹平和郑晓龙这对黄金搭档即将开拍《急诊科医生》,不仅是古装戏,此次的行业剧也是一如既往的高标准。“晓龙导演给我们所有的主创团队提的要求就是,打造一部高品质的中国版急诊室的故事,真实地反映医护人员的真情实感和他们的无私付出。我觉得这个和一个创作团队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晓龙导演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导演,非常地认真,剧本改了又改,要求主创和演员去医院体验生活,与医生护士们同吃同住,其实现在这种去体验生活的戏是越来越少了。”“有的时候会去想,为什么把自己逼到这个高度,但是跳过去了,就都是值得的。”

金牌制片版《小幸运》

听到曹平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是很幸运的”,印象中如果一位制片人经常把运气挂在嘴边,该是多不靠谱的事儿,可是她口中的幸运,背后夹杂着太多的努力和付出,时过境迁,回望那些辉煌的成绩,谦逊和淡然都在那一句句“幸运”里。

她把甘于付出与幸运相连。谈及最初没能如愿分配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译制部,“被迫”去发行部做发行的日子,“就是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去做,但是后来想想,其实挺幸运的,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开始在第一线和市场打交道,了解观众和电视台的需求;自己对项目的判断也逐渐敏锐,有了更多和对方打心理战的积淀,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历练,对我后来做制片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她把对市场和政策的精准判断幸运归之于。在总局政策引导电视剧行业的大环境中,很多电视剧因此石沉大海,而她却没有碰到这样的不幸。“很幸运的,我们没有碰到这种事,影视文化产品也是精神文化产品,在中国一定要了解国家政策的要求,另外作为电视工作者来说,你一定要明白你的使命,你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的判断,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寓教于乐,有社会营养的一个精神产品。所以虽然我们很了解市场,却从不迎合。”

她把自己强大的制片能力幸运归之于。无论是当初的《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还是如今的《甄执》、《芈月传》,每一部作品都是大投入,这样充沛的资金流也让“曹平+郑晓龙”这个黄金搭档少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可以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我觉得我们还是特别幸运,每一次我们都是把演员一定,基本上就销售了,有了市场的保障,我就不会为资金发愁,我们只要把资金控制好,不超支,不超周期,不超预算,把它拍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除了我们本身自由的资金以外,电视台的预购款及网络的预购款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也是我作为制片人非常省心的一件事儿。”

专访曹平

不讲“人情”,拿作品说话

Q:你最开始是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发行工作,能跟我们谈一下当时的发行市场吗?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A:在我做发行之前,听我的前辈讲,他们都是置换,做贴片广告,完全不是市场化的。而我做的时候是刚开始市场化,那时候电视剧和影视公司还很少,所以无论是对收视率的考核,还是对广告方面的需求都没有现在这么高,当时的发行是要靠“人情”,电视台的采购比较集中制,基本上总编室的主任或购片中心主任就能够拍板确定,所以就要公关把关系维护好,没有现在那么激烈的竞争;而现在完全是市场化,说白了就是要拿作品说话,电视台也变成由评审组的打分制。

Q:你是怎样从发行转到制片的?

A:我一开始没有这么大的理想和愿望,其实是被逼的。我的初衷是想让发行变得容易些,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因为发行是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很被动,无论剧集拍成什么样你都要发,发不出去不是别人的问题,是你发行部没能力。2001年我当中心发行部主任后,就逼着自己多参与前期工作,这样就能把握好项目和市场,比如《结婚十年》那是我主动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播出后得到了很多的赞扬、肯定,和电视台甲方乙方的关系也有了转换,让投资方和电视台都获利,大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基本上每部戏都参与其中,尤其是前期和后期的工作。于是有了后来的《搭错车》和《幸福像花儿一样》。

Q:你怎么看制片人这个工作的职责,或者说这样的身份带给你怎样的职业荣誉感?

A:制片人更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对于全局的把关,管理能力,市场判断,要求是很高的。从选项目,搭班子,资本的运作,到后期的发行,资本的回收,从头到尾都要心里有数,要有这样的判断。当然制片人付出得多收获也多,能给人带来更高的荣誉感。

Q:作为有影响力的制片人、发行人,你是如何理解电视剧的商业逻辑和文化逻辑的?

A:我觉得不论是制片人还是发行人,只要做影视文化这份工作,你就是一名影视工作者,就应该肩负一个社会使命。首先要把你的作品变成一种精神粮食,对观众有启迪、有影响,要把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放到我们的作品里。我们要先有社会意义,然后再追求商业意义,如果顺序颠倒就可能出现拍了但播不了的情况;光是很正能量的、很文化的一个作品,但是没有市场价值,老百姓不爱看也是失败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相结合,才是一个优秀作品的最终选择。

Q:接下来有什么新的动向,有什么新戏要和大家见面?

A:10月份由郑晓龙导演和刘雪松导演联合执导的《急诊科医生》即将开机。这是我们花儿影视继《产科医生》后第二部医疗剧,主演是张嘉译和王珞丹。这是晓龙导演抓了三四年的一个项目,这部剧是有人文关怀的,讲述人性的光辉,诠释生命的意义。通过讲述急诊室的故事,不仅讴歌我们医护战线医生护士的伟大,同时也让我们的观众了解医护人员背后的艰辛。

最近暑期档刚过,我们已然被“IP+玄幻+小鲜肉”霸屏,但是鲜有“口碑+收视”双高的爆款剧目出现,面对影视市场如此环境,曹平道出了一位坚持做精品的电视人的心声。“大量资本注入导致现在很多影视公司花大价钱去买一些IP,盲目地跟风、圈项目是不理智的选择。上千万元购买的一部小说,实际情况和最初期望落差很大,这样的泡沫是不会长久的,最后留下来的还是以内容为上的精品。我们从来不会去抢IP,也不会刻意以某类题材开发项目,我们就是踏踏实实坚持做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作品。影视是一个大众文化,我们一直坚持走大众化路线,这样才能使作品社会价值最大化。”

上一篇:海飞 写红色题材,要先忘掉红色两个字 下一篇:李宗翰 我心中的火焰已经开始燃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