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

时间:2022-08-28 01:48:41

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

【摘 要】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方式的较高境界,这种沟通方式要求主持人与受众的交流具有伴随、契合、激活等特性,这就给主持人带来素质、凝聚力等多方面的挑战,主持人须积极应对,从树立群体意识、培养人文精神,确立求同视角等方面之努力,丰富和提升自身的内涵与境界,来实现与受众沟通时产生深深的认同和心灵的融合。

【关键词】体育报道;转向;政治宣传;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C

沟通,就是使双方联通。在人际关系中,它是一种诉求与解读,在主持人节目中,它更是一种关注与疏导。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部开启的门,谁也不能代替别人开门。因此,面对面,零距离的谈话式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一种直击底线的挑战。

谈话节目是一种群体沟通,是两个以上“生命空间的对话”。在谈话中,每个人的思维、话语、表情、体态等等,都会成为交流的元素介入其中,每个人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你在想什么,你想说什么,互相间是否读懂、是否认同,都会被反射与印证。由于各人的生存环境、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感受和反馈讯息的“频道”,假如主持人发出的讯息与对方的“频道”相岔,那谈话就会背道而驰;假如与之平行了,那么谈话就比较顺畅和谐;假如双方能够重合,那说者与听者就会心领神会、水融了。因此,在谈话时,这个“频道”是否畅通,决定着谈话的质量和层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会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主持人发出的讯息才能顺利地输入――解读――回应――激活,谈话者之间才能相互观照和映现。

一、伴随――进入对方的“频道”

在中文里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词,叫做“寒喧”。当中国人找人说事或求人办事的时候,总要先寒喧一番,说说天气,聊聊衣食住行,然后再说正题。当一群互相问陌生的人,从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方来到演播室,坐在耀眼的灯光下,对着神秘的摄像机镜头或话筒,他的注意力不可能立刻集中到话题上。这时候在他的“频道”中上显示的是他对环境的反应:座位是否舒适,周围是些什么人,台上怎么样等等,脸上写满了紧张与不适,如果立即进入话题,交流随时会短路。

为解决这个问题,《实话实说》用了热场的方式。节目组不告诉你几点钟开始,只是说几点进场。当观众呈扇形坐定,灯光打开,嘉宾上场,主持人拿起了话筒,先给你鞠躬,拿自己开涮,然后介绍嘉宾、小乐队,又随意地扯到摄像师、灯光师,其中观众被逗笑多次,不知不觉已进入正题,不知不觉问摄像机已开始转动起来。节目什么时候开始的,观众和嘉宾谁也不知道。甚至有一次,一位大娘拉拉主持人的衣角,指着手表说,快点开始,我们还要赶着回去呢,实际上当时已经录了四十多分钟,都快结尾了。可以肯定,这场节目决不是按预定时间倒计时开始的。表面上看,他是根据主持人的暗示,但实际上,还是取决于现场的氛围,取决于对方的频道是否打开。

交流足需要感觉做铺垫的,好的引导者必定是好的跟随者。当观众或嘉宾的状态与话题有一定的距离的时候,我们的主持人就必须迎过去,进入对方的“频道”,陪他“走”一段,同时还要不断地测试他的温度,观察他的反应。只有双方进入同一“频道”,感觉上互相适应了,共知部分形成了信息场,能够平行交流的时候,你发出的讯息才会被对方注意,才会进行有效的交谈。

二、契合――传递与回应

有一档以住宅小区的,生态与物业管理为题材的广播谈话节目《房地产广场》,请了一个房地产商,一个建筑设计师,一个来自香港的物业管理专家以及业主代表作嘉宾。主持人问物业管理专家:如何搞好“城市花园”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而专家说,“在香港啊,就看你地扫得怎么样,你地都扫不干净,还谈什么物业管理?还有那个楼梯扶手,我们都是要用带了白手套的手上去抹的。”听众都很愕然:扫地和擦楼梯扶手就是物业管理了?其实嘉宾讲的是香港物业管理的精细程度,与我们目前的物管现状和要求显然是有距离的。这里,主持人提问时没有注意对方的身份和社会背景等特点,使用了自己的“频道”与对方沟通,缺乏必要的铺垫、过渡,谈话链出现了裂痕。

信息传送的意义不是要寻求内容的一致性,而在于回应。而要得到正确的回应,就得从对方的角度观察,识别他人的感觉。彼此的“生命空间”越是重合,意义的沟通就越是快捷,所引发的同应越是深长。

三、激活――扩展重合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密码,你再怎么学富五车,口吐莲花,他不心动,谁也无法解开这个密码。只有找准对方的“频道”,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的思维在哪个位置上,才能使他敞开心扉。有一位名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就是一种感动,这种感动能撑起共同的生命空间,直触生命的本质。在常州电台直播谈话节目《今夜不寂寞》中,一位被丈夫冷落的打开煤气准备自杀,临终前与主持人通话,主持人再三相劝,并为此延长了节目时间,还是未能奏效,便说:“谢谢你如此信任我,告诉了我这么多你的经历,我就得为你负责,可你还是要自杀,岂不是让我也担负责任吗?”对方不吭声,“既然你还爱你丈夫,你一死不是彻底失去他了吗?再好好想想,明天早晨八点,我在台里等你,我们见面再谈。”第二天,如期而至。一段时间以后,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又重新收获了欢笑与成功。

在谈话节目中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并不是盲从、附和与失重,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包容和驾驭。在沟通过程中,主持人要守住自己的底线,除了提高内涵与素养以外,更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构筑自己的定力:

一、群体意识

谈话节目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接受与解读的双重角色。由于很久以来比较强调主持人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自我意识和以我为中心,潜意识里会不知不觉地把观众和嘉宾当作道具。最好大家能跟着我的指挥棒转,叫你讲就讲,叫你停就停,致使节目生硬和机械。群体意识的根基是要有谦恭的心态,要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以别人为中心。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意思是说,善于驾驭别人的人,反而处在众人之下。很少看到崔永元、王志在节日中发表什么高见,但他们的善解人意的烘托比任何夸夸其谈更让人感到份量。嘉宾的精彩也就是主持人的精彩,善于以别人为中心,把别人当作焦点,挖掘别人的精彩,才能满堂生辉。

二、人文精神

弗洛依德说过:每个人的手指都会透露其真实的内心,人的潜意识是隐藏不住的。不要忽视任何有人情味的细节和举动,或许那正是我们的节目成功的关键。

现人文精神不一定要你做很多,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点笑意,都会在对方心里泛起涟漪。这种效果会映射并弥漫到整个现场,营造出一种氛围。在节目中体现做人的理念,用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打动对方,在节日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人生》有一次与笑星黄宏对话,结尾处主持人借用黄宏曾提到过的“金字塔”来做比方,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祝福。他说,这个金字塔由四级搭成,第一级是专业技能,第二级是知识结构,第三级是做人的真诚,这第四级就是身体。我们希望你站在这个金字塔的塔尖上!黄宏很感动,含泪说:“非常好!”

三、求同的视角

不同的社会背景就有不同的视角。求同就是培养共同的生命空间,形成和谐默契的语境,创造更多的重合性和同一性。求同的视角,就是退后一步的视角,是别人的视角,是全景的视角。这是在不同中找出相同,然后再化解不同,以达到情理兼顾,撑起共同的生命空间。栗原小卷在做《艺术人生》嘉宾的时候,主持人先从她的名字谈起,由她的父亲希望她成为一本小书、一个友谊、和平、欢乐的小小的卷册谈起,一下就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整个谈话就像卷轴_一样舒展开来了。而《东方之子》在采访卫生部长陈敏章的时候,主持人这样设问:“有一点您还和以前一样,依然要开药方,但我想今天要开的这张药方已经是一张大药方了,它远远比您以前开具体的的药方要艰难得多了?”这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置了一个谈话的小平台。

谈话节目是一所沟通的学校,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是技巧,更是素养。与我们合作的每一位观众、嘉宾,都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知道自己的水准,这也是一种镜面效应吧!追随这效应,我们的内涵与境界都会得到提升,我们的技巧会越来越少,素养会越来越高,我们的节目将更多地关注人性与情感。

[作者简介]汤山(1969),男,汉族,常州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论媒体的知识资本指数 下一篇:从“参与式收视模式”看电视剧的文本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