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何以僵尸?

时间:2022-08-28 01:37:10

“僵尸”企业何以僵尸?

日前,山东省经信委下发通知提出,山东省将紧急开展“僵尸”企业情况调研,为研究制定处置“僵尸企业”的政策措施作储备。

何为“僵尸企业”?是指虽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只是,“僵尸”企业为什么会僵尸?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弄清楚这样的问题,似乎比对“僵尸”企业进行调研还重要。

优胜劣汰是一条重要的市场规律,“僵尸”企业的存在明显违背了这条规律,但某种力量支配下,却能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怪圈,其原理无外乎整体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无法通过减产、停产、转产进行自发调节,短期和长期负债太高,一旦转身,前期投入都会打了水漂,甚至招致银行催贷。经营和资产状况堪忧,甚至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企业无法通过出售资产、减员增效、兼并重组等手段获得新生,因为有些资产不能动、有些人员不能开、有些企业不能挪往他处,即使是金融体系继续输血,地方政府继续给予补贴,企业僵而不死,也就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一群幽灵,最终只能“僵尸”。

谁都不能否认,如此现状只是中国企业的冰山一角,许多企业的问题甚至比“僵尸”还严重。事实上,原因首先在于地方政府过度保护,其动机是出于政绩需求,也是考虑社会稳定。哪个地方的政府都不想域内有企业倒闭,更不希望有职工群体上访,即使是“下岗”早已成了“失业”代名词,但政府领导们依然愿意企业职工仅仅是因为重组或者改革下岗,却不希望他们“失业”。正如有的政府领导所言,下岗后可以再上岗,失业了就再也没了工作,我们的经济职能部门是怎么服务的?又将去给谁再服务?

由于央企垄断了能源、金融、电信以及优质资源产品供给,大多数地方国企和大型民企生存空间仅限于公用事业和广阔的竞争性领域,这些领域要么无利可图,要么已成红海,地方政府为拉动本地经济仍通过税收优惠、土地赠与、金融扶持等鼓励投资,一旦经济下行超乎想象,这些前期同质化的投资很快就成了企业负累,企业慢慢也就“僵尸”了。

当然,都因不尊重市场规律一切都难以挽回,这里面政府的干预之手是否伸得过长?金融体系扭曲的扶持是否也是问题?

不可否认,处置“僵尸”企业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市场化道路,由市场来优胜劣汰;而以往国企整合和兼并重组之所以推进艰难,还是因行政化命令特性,其依据往往忽视了市场。如今地方政府需扮演的角色不是企业的指挥棒,而是民众的兜底网,不是传统动能的维护者,而是新动能的培育者,需要在经济转型换挡中扮演引导角色。如此,中国经济在立新破旧的博弈中才不会出轨,才不会停滞不前。

上一篇:基于CDIO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老炮儿”的冷淡,是岁月消退了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