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利用布鲁姆分类法 努力提升阅读思辩能力

时间:2022-08-28 01:06:15

灵活利用布鲁姆分类法 努力提升阅读思辩能力

【摘要】文章在介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基础上,将其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目标分类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思维模式:阅读过程分成理解、分析和创造三个阶段;为保证这三个阶段的顺利进行,阅读前制定详细目标、阅读中认真落实目标、阅读后严格评估目标。

【关键词】布鲁姆目标分类 认知目标领域 大学英语阅读 思辨能力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SK2012B141);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编号2012jyxm402);安徽科技学院高教所研究项目(编号GJ2012ZD09),(GJ2012YB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04-02

一、引语

英语中有谚语: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汉语中也有相应的成语“开卷有益”。由此可见,中西方都认可阅读对丰富人们思想和生活的重要性。阅读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人生存发展、融入社会所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从外界获取信息,而阅读则是最广泛、最便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一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非常重视阅读,即使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阅读课所占课时也是最多的,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部分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因此,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很重视阅读。但是阅读是个复杂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它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把语言符号通过心理认知转换成思维符号的复杂过程,其实质就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和加工信息,从而尽可能准确而全面地获取阅读材料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评判推理再创造的过程,这正是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外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有很多、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研究有无数,但是阅读教学效率仍然不尽人意,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章、更无法通过阅读与作者思想进行交流,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教育目标分类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标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问题、为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确定标准、指明方向;狭义的教育目标只是指某课程、学科或专业的具体目标,这种教育目标可以反映教学过程所产生的具体、可观测的变化(或进步)。所谓分类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某一学科内容进行划分,对其属性及特征进行分析,分类标示。分类的作用是使学科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说明全面,避免遗漏、交叉或重复。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enjamin S. Bloom的分类法影响最大、最深远。这个凝聚了众多人士智慧的分类体系,作为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曾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对这些国家的课程编制、教学设计和教育评价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布鲁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布鲁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却没有制定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他们的解释是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2],每个领域有若干个子类组成,每个子类之间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这种累积型学习模式的目标由简单到复杂,学习过程由下层向高层发展,下层目标是高层目标的支撑,高层目标是下层目标的发展,这种目标分类也可以用来验证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技巧的发展。布卢姆分类法虽然以生物分类学为参照,但以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这种以分类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对指导操作性、形成性的学习具有客观的价值。由于它的可测量性、可观察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可描述、可分析性,得到课程编制者及评价专家的一致认可[1]。从1956年《教育目标分类法 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出版以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在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之后,本世纪初,由其学生、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布鲁姆分类法中情感类目标制定者克拉斯沃尔等近十名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工作,2001年完成了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全面修订,这次修订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两个维度,即: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其中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维度仍然是6个子类,但是与布鲁姆的有所区别:一是各个子类的名称由原来的名词形式改为了动词形式,这也反映了阅读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层级形式;二是子类排列的顺序有所调整,原分类中的“综合”改为“创造”并且放在了“评价”的上面,也就是最高层[3]。

三、在教育目标分类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思维模式

(一)阅读目的与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描述是:一般要求可以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较高要求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章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更高要求能阅读国外应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阅读主要是巩固语法知识、增加词汇积累、增强语感、扩大百科知识和提升专业知识等。阅读以分析、理解、欣赏、创造为目的,多因素参与、相互作用并不断进行关联和推测的、极为复杂的高级心理和思维活动过程,阅读理解由表层结构理解到深层意义理解的认识过程与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极为相似。

布鲁姆目标分类的认知领域主要涉及知识的回顾和认识以及智力能力和技巧的发展[2]。从简单的记忆理解到更高级别的评价创造,在实现这些认知目标的同时,思辨能力也在逐级提高,从具体的、事实性的简单思维到抽象的、概念化的复杂高级思维。因此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与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高的目标不谋而合,对详细制定大学英语阅读目标、指导阅读教学过程和评价阅读教学效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目标分类指导下的阅读思维模式

修改后的布鲁姆目标分类中(如下图[3]),每个层级的名称都是用动词表示的,这使得目标的实现具有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也形象地说明了人们思维技能逐渐变化的过程。由此,我们把阅读分成理解、分析和创造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制定、过程实施和结果评估都以其为依据,因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以及描述不同类别的词汇不仅可以用于确定目标本身,还可以重复运用于定义目标、细化课程目标、确定最适合测量这些目标的课堂评估技术。

1.阅读前制定详细目标

所谓制定阅读目标,是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根据文章的题材、体裁、学生阅读水平以及不同阅读阶段而设置的不同问题,设置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地完成任务,更好地运用已有背景知识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通过完成这些目标达到理解欣赏文章的目的。

阅读理解阶段为低级思维阶段,设定的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记忆、回顾已学知识;解释、辨别、推理、理解所阅读的文章。重点在于字词句的理解,中心思想的获得,细节的罗列和比较等。

阅读分析阶段,主要以应用分析为主,属于中级思维阶段,设定的目标包括应用本篇阅读中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来理解其他类似结构、内容和体裁的文章,能够举例说明本文所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分析作品要素、文章结构特征、内容的因果关系等,运用比较和对比的手法分析文章的事实和细节、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部联系,达到深度理解文章的目的。

阅读产出阶段主要涉及布鲁姆目标分类的两个最高级别、且与高级思辨能力相关的目标,即评价和创造。这个阶段的阅读目标,主要是通过检查、判断、批判、假设等手段评价判断文章中的信息价值,通过自我设计、策划、构建和创造等措施,更清晰地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潜在阅读对象和写作方法,判断作者作品的有效性,读者通过跟作者或作品进行对话、甚至是质疑和争辩,能够清晰地对文章进行概括、总结、与更大范围的篇章概念和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可以通过写、说或辩等途径形成自己的观点、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2.阅读中认真落实目标

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和问题,逐一实现这些目标。设计的问题任务帮助学生通过前期阅读了解课文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图式,在他们已了解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对文章中主要内容的预测、推理、梳理和总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找到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句和细节,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阅读分析阶段的活动首先以个人仔细阅读为主,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应用、分析阶段的任务。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不仅能够把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相联系,还能与其他文章或者作品建立联系,学会运用所学阅读方法解构文章、分析文章的能力。

阅读产出阶段的问题设计过程中,主要使用评估,评论,鉴定,辩论,证明,预测,设计、构建、创造等词汇,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评价、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创造的思辨能力,锻炼学生敢于独立冒险进行预测推理、评价创新的能力。此阶段的活动在前阶段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小组陈述,目的是介绍本组对文章语言、结构、写作技巧的综合评价,然后进行小组间辩论,对文章作者的观点、对文中某个事实或细节从不同角度进行辩论,以此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3.阅读后严格评估目标

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又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指导下的阅读思维模式来看,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可以分为基本理解、综合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对应学生阅读思维的三个阶段。

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当从评价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和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和合作,以此提升阅读效果、促进思辨能力。阅读和讨论过程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详细的记录;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和内容的评价表和反馈表,包括小组活动表记录表、组员互评表、个人阅读理解反馈表、批判性思维问题表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预测能力、分析能力、批评思维能力进行评估,及时解决大多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阅读效果。

四、小结

阅读是对文章中语言知识、篇章结构、文化因素、心理过程的全方位理解。通过阅读文字,读者既获取意义同时又建构意义;通过阅读,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互动,这种超越文字表面理解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思维和思想共情,而且也促使学生更有广度、有深度地理解文章,因此阅读的效果也就更理想。任何一种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模式想要获得理想的效果都离不开详细的、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和质量监控。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对课程编写者来说是很好的指导,对教学实践者来说也是难得的教学参考和评估标准,它不仅是促进和衡量学生认知水平提升的工具,也是评价学生批判性思维不断发展的工具。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指导下的阅读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学生在阅读中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判断其处于什么样的阅读水平和思维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念金.布卢姆之后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研究的进展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7):28-32.

[2]Bloom B.S.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Handbook I:The 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David McKay Co Inc,1956:7.

[3]Anderson,L.W.& Krathowohl,D.R.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M].Boston,MA:Allyn & Bacon,200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萍(1967-),女,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听障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