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10:33:20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的被动一直被认为是困扰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以学生文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被动角色,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威提出。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改革。目前,在教育界,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界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输入者,转变为课堂的启发者和学生的领路人。对学生的特殊知识需求能够做出有效反映,能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技巧做出评析,能有效组织课堂,安排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锻炼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形式与内容

2.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提供思考的指引,引导学生逐渐找到问题答案,并着重要求其掌握问题解答的思路,而不是答案本身。启发式教学能有效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行“探讨式”、“报告式”、“案例式”等“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技能。

2.2 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能对教师的引导做出有效回应,前提是在相关知识点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则可能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是如果学生的表现一般或较差,从而整个课堂的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其二是如果学生的表现很好,这就意味着课堂设计的失败。因为学生可以不经过课前的准备而轻易成功地完成课堂任务。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组织,也是有一定深度并且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课堂。

不过,对于自主学习,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多数学生的自主性较差,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措施,完全依赖于学生自主,则自主学习便是一句空话。在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严进宽出”的基本政策之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手段。

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1 过度讨论和过度影音影响有效知识的讲解

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在多媒体和网络的背景下,教师的课堂充实了很多。通过大量的图片、音像来介绍背景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堂与课外知识,而且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过度的影像和图片会严重影响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讲授。信息量庞杂,信息点不集中,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是看电影,但课后除了几个印象较深的画面、几句幽默诙谐的语言能够记住,大多数内容已经荡然无存了。

3.2 变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主导

《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在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特别提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如前所述,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 “责无旁贷”,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他们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备课。但看到的现实是,课堂的主导地位却已经慢慢被学生所取代。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沦为“放映员”,或是“领读者”,其在课堂上所发挥的作用很小。而课堂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被降格为 “聊天室”。由此,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反倒不如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中心”地位有演化为“主导地位”之势。

3.3 自主学习网络监控管理模式的不足

2004年的改革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然而,自主学习实效的发挥受制于很多因素。首先,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间上的投入不多。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更多是为了继续深造或是通过四、六级考试,他们会计算学习各种知识的投入与产出。因此,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自主”的,而是将其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其次,自主学习的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经常性的自主学习。最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很难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在目前的自主学习软件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主要体现在学习时间上,而对于其如何做完网上练习、正确率如何等,缺乏有效的监督。这就进一步给那些视自主学习要求为作业的学生提供了应付的空间。

4 回归本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当中国的教育界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全新的理念引入时,他们或许忘记了,这正是我们从事了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问题,从根本上都是为了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因此,二者实际上是方法与途径的不同。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然而,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时代在变化,那种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点已经不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中心地位。“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可以将马领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饮水”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当前,须谨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犹不及。英语教学的改革,应当避免简单的教学方法的转换,避免只是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场。没有任何准备的“学生中心”,只是相聚聊天;缺乏评价与指引的“课堂互动”,不过是师生一起游戏。如果我们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忽视了教育本身的合理内核,则有可能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2] 何明霞,陈炼.在英语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

[3] 卫芳菊.近30 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

[4] Krashen , S. 1981. Second L 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 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 Pergamon Press.

上一篇:探寻北纬22°的色彩 缅甸9天匆匆走过 下一篇:女航天员,不可或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