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舟子咏》中的海意象的多重解读

时间:2022-08-28 10:13:09

摘 要: 《古舟子咏》是一首意蕴丰富的诗歌。海,作为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被诗人赋予了深刻的含义。本文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挖掘《古舟子咏》中的海意象所蕴含的三重含义,即“命运”意象、“上帝”意象及“慈母”意象,以期揭示诗篇所浸染的思想魅力,并获得新颖且发人深思的启示。

关键词: 《古舟子咏》 海意象 “命运” “上帝” “母亲”

引言

航行开始时,大海“绿莹莹恰似宝石”①[1],呈现出一副庄严的景象;当信天翁被射杀后海水开始“腐烂发霉”,海面变得“黏滑”,后来又变得“滚烫猩红”;最后海水变为“碧蓝”,大海又回到一种宁静的状态。这就是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S.T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1798)中所描绘的变幻莫测的大海形象。海在诗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而且是诗人感情的寄托。本文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挖掘《古舟子咏》中海意象所蕴含的三重含义,即命运意象、上帝意象及慈母意象,以期揭示诗篇所浸染的思想魅力,并获得新颖且发人深思的启示。

意象(image)是“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2]。它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而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艺术要素,既不属于纯粹的客观事物,又不是指作家主观的艺术形象,而是指经过主体感知、反省与创造而生成的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的新的表象符号。也就是说,意象是指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来表示创作者在情感、理智等方面的体验。意象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诗人抒感的一种有效方式。诗人把自己的内在之意融化为外在之象,读者可以根据这个外在之象,去寻找其内在之意。细读《古舟子咏》,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海”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蕴涵极其丰富:它或是冥冥中掌握人物命运的某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或是惩罚罪恶的“上帝”,又或是抚慰心灵创伤的“慈母”。

一、海的“命运”意象

从刚开始的航船从英格兰港口驶出,到途中两百名水手遇难,到最后的老水手孤身一人回到故土,整个过程中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这股神秘的力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故事中的大海就是冥冥中掌握水手们命运的某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

一开始老水手和他的同伴们兴冲冲地从英格兰港口出发,期待有一次美好的航行。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忽然间“海上的暴风呼呼刮起”,把船赶向南方。“帆船飞奔,暴风狂吼,/斜了桅杆,湿了船头”,水手们只能“像被人追赶的逃犯/脚踩着追兵幽幽的黑影,/低着头拼命奔窜”。更为恐怖的是,很快海上又起了大雾下了大雪,“这边是冰,那边也是冰”,“冰又崩又爆,又哼又嚎,/闹的人晕头转向”。就这样,船困在海上无法前进;水手们都束手无策,只能期待风停雾散、雪化冰融。绝望命运之中出现了转机。“一声霹雳,冰山解体”,水手们冲出了重围。这正如潘多拉之匣将一切灾难撒向人间时,仍为人类预存下了希望。于是勇敢无畏的水手们又开始继续驾驶着航船前进,并闯进了一片幽静海面,“在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人闯入”。可悲的是,没过多久,大海又“变色”了。海水开始腐烂,“忽绿、忽蓝、忽白,/像女巫烧沸的油浆”;黏滑的爬虫爬满了海面。到处都是水,却“一滴也不能入口。”水手们个个“喉咙已焦枯,嘴唇也变乌,/不透气,苦笑两难;/都成了哑巴,都站着不动!”这里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水手们深受恶劣生活环境摆布、身不由己的窘境。最终,忍受不住这般痛苦的水手们都“扑通扑通,一叠连声,/木头般一一栽倒”,带着遗憾死在了大海上。老水手一人忍受孤独、寂寞、痛苦的折磨,怀着一颗在命运之波里饱受历练的心,带着一份对故土无比思念的心情,开始了艰难的归家之旅。值得庆幸的是,老水手最终踏上了故土,并向人们讲述他这段神秘的经历。

大海是人类生存处境之苦的写照。大海犹如人生旅途中的荒原,人生像是在一条船在航行,只能在大海上盲目地追求,对风吹日晒、狂风暴雨、冰雪弥漫等困境抑或做徒劳的抗争,抑或默默地承受煎熬,任凭命运之海摆布。水手们艰辛的航海生活象征了苦涩的人生,展示了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和人性深度的挖掘,表达了生命的厚重和存在的孤独,以及疏离和责难的生存状态。

二、海的“上帝”意象

柯勒律治在谈到《古舟子咏》的创作过程时曾说,这部作品是“以原罪开始,以格言为支撑,以实现赎罪的教义而结束”[3]。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了整个人类的原罪(original sin)。原罪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是上帝惩罚人类的理由,而所谓的罪就是违抗上帝的意愿。往往上帝对人类的惩罚都是毁灭性的,如在《圣经》中,人类罪恶很大,上帝就用洪水灭除人类,结果只剩下诺亚一家。

《古舟子咏》中神秘诡异和变化多端的大海就是冥冥之中上帝意志的体现。水手们在南极“阴冷凄清,/人也无踪,兽也绝种”的冰雪世界里束手无策时,信天翁穿过云雾来到他们的船上。表面上看信天翁是来和水手们做伴,分享食物,殊不知正是这只犹如“基督的使徒”的信天翁引导船脱离了冰区。但令人气愤的是,老水手无意中射死了信天翁。很显然诗人在这里暗示着人类的堕落。正是人类自己的罪恶,才会招致厄运(It was their own sin that brought them to their doom.)[4]。正当大家为杀死信天翁欢欣鼓舞时,穷凶极恶的大海却开始了残忍的报复:美景转瞬间无影无踪,航船被搁置在大海之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愈演愈烈令人毛骨悚然的梦魇。虽然“处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能解我焦渴”,“连海也腐烂了!”“黏滑的爬虫爬进爬出,/爬满了黏滑的海面”,“夜间,四处,成群,飞舞,/满眼是鬼火磷光;海水葱绿、忽蓝、忽白,/像女巫浇沸的油浆”。

大海制造了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海的恐怖和死寂,就是对水手们的罪恶――对生命的漠视进行的惩罚。为什么大海会展开这么残酷的报复呢?信天翁也是上帝创造的一种生命,他热爱自己创造的一切生物。水手们射杀信头翁违背了大海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都无法逃脱惩罚。

水手们在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后,把不幸全归因于老水手的罪恶。于是他们把信天翁挂在老水手的脖子上,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把象征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挂在胸前一样。很快更为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老水手的同伴们由于干渴一个个倒在甲板上死去,成为大海的活祭品。而老水手“孤孤单单,独自一个困守着茫茫大海,/却没有一位天神可怜我,/痛苦塞满了心怀”。无垠的大海笼罩着死亡气息,死亡铺天盖地,脖子上挂着已死的信天翁,脚底下堆着船员的死尸,老水手整整七天“受这等折磨,求死不得”。这是何等的惨烈不堪。相对于他的同伴来说,大海给亲手杀死信天翁的老水手带来的惩罚更恐怖:内心的孤独和恐惧缠着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老水手和其他水手高傲自大,企图控制自然,肆意杀害上帝的创造物,最终不能摆脱大海上帝的审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任何试图征服和驾驭大海的行为,必将遭到失败和惩罚。大海作为神秘而非道德的存在,展现了诗歌中的罪与罚主题。不论是人类还是鸟兽,任何生命都没有高贵低贱之分,都有自己的尊严,上帝爱一切生命,人们也应该如此,否则将受到上帝的严厉惩罚。

三、海的“慈母”意象

大海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母爱的本能让她包容自己的子女,永远拥抱知错就改的孩子。

老水手孤单一人漂在大海上,巨大的孤独和恐惧缠绕着他,生不如死。幸运的是,大海的一颗慈母之心唤醒了绝望的老水手向善的灵魂。他领悟到自然万物无所谓贵贱,并寻找到接近大自然的无声之语――怜悯和爱。当他看到第一种生命――一条条色彩斑斓的水蛇时,爱不禁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他祝福了水蛇。这种发自内心的爱代表了老水手坦诚忏悔的态度,这种忏悔很快得到了大海的原谅。于是他胸前的信天翁沉入了大海,不再成为他良心的负担。老水手终于进入了梦乡,梦见珍贵的生命之水,醒来果然甘霖普降。大海洗去了老水手身体及灵魂上的污物。他的厄运也解除了,航船也能前进了,航船白天在南极精灵的驱使下前行,晚上则由已故的水手们在大海的指挥下驾驶。不能不说这一切都是在老水手真诚地向大海母亲认错忏悔之后带来的奇迹。他获得了重生,“再度望见碧蓝的海洋”,并回到了他渴望已久的故土。

慈爱的大海抚慰了老水手的心灵创伤。于是老水手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他开始向世人讲述他这段刻骨铭心的神奇经历,并劝诫世人“对人类也爱,对鸟兽也爱,/祷告才不是徒劳”,“因为上帝爱一切生灵――一切都有他创造”。很显然,老水手的行为是受大海的宽容与关爱之心所感染的。凭着对大海的感恩之心,老水手视警醒世人愚昧、无知的灵魂为余生伟大且神圣的使命。

四、结语

作为大自然和整个宇宙最生动的形象和象征,大海是人类精神家园、灵魂归属地、理想寄托地。以象立意,象与境生。柯勒律治不仅把大海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地,而且通过大海的喜怒哀乐,以及老水手的大起大落,使大海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精神内涵,从而达到了刻画诗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背景烘托和渲染的作用,使诗歌意蕴更为深邃丰厚。

注释:

①本文引用的诗歌译文均选自《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诗选》,杨德豫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下文不再注明。

参考文献:

[1]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著.杨德豫译.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91-322.

[2]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4.

[3]张礼龙.基督教的寓意与人生苦难的写照――《老水手之歌》的主题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2,(4):109-114.

[4]Homer.The Odyssey[M].Tran.by E.V.Rieu.Penguin Group,1946:25.

上一篇:破茧未成蝶 下一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