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时间:2022-08-28 09:14:36

德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一、初期教育

我在小阳的教育过程中,首先了解了其家庭情况,然后以“感恩父母”为基调,对小阳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希望小阳能体会父母赚钱的辛苦,不要大手大脚花钱;希望他认真学习,提高成绩,对得起父母花的每一分钱;要求他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与同学一起和谐相处,像父母学习,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我提出这些希望和要求,小阳表面上愿意接受并尝试,但实际上基本没有改变。同时对其父母也提出了要求,希望父母尽量抽出时间多和孩子交流,哪怕多打几个电话也好,父母也表示尽量做到。但一段时间下来,小阳的表现依旧很不理想。这让我倍感无奈和无力:心想一个不存感恩之心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真正长大呢?

二、后期教育

在承受了本次教育的重大挫折和失利后,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决定运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沟通,放弃一个老师的角色,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耐心寻求突破点,并为此拟定了一份帮教计划。首先我转变角色。不再以班主任和老师的身份,而尝试作为他的朋友和兄长来交流和沟通,经常与小阳进行聊天和谈话,话题内容十分丰富而广泛,随后逐渐过渡和切入到小阳自身的问题。多次交流下来,我发现了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小阳之所以大手大脚花钱,是想通过这些举动,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父母忙于生意,见到小阳的机会不多,要么就是打电话问问孩子的钱够不够花,学习要抓紧等等,均是一些苍白无力的交流和沟通。平时小阳和奶奶住在一起,两人话说不到一块儿去,交流也非常少,用小阳的话来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还谈不上反抗和吵架,但内心对奶奶的管教还是有一些抗拒和抵触。我从中感觉到小阳是非常渴望父母在身边,能够享受亲情是其内心最渴望的事情,哪怕少赚点钱也无所谓,这是我的第一个收获。我的第二个收获是,在交谈中发现小阳对一些人和事还是很有想法的,总体上他的想法还是比较成熟的。之所以有点不太合群,是因为他觉得班上有些同学有些稍显幼稚,所以在班级活动中,他宁可做个观众也绝不参与其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有了这些新的发现后,我决定实施第二步。先是和小阳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电话沟通,把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如实的告诉了其父母,小阳的父母听后可以说是非常震撼,于是我约定了时间见面,小阳父母特意回到苏州,我们面对面的进行了一次长谈,从父母的表情和言语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震撼和觉醒。他们再一次的表示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虽然表面上看是差不多的表态,但这次我能感觉到小阳父母的话有点不太一样了。事后我了解到就在小阳父母这次回来后,一家四口特意去西山过了一个充实又温馨的双休日。这开了一个好头,也使接下来的工作好做多了。我的第三步是给予小阳表现自我和证明自我价值的机会。我再次找小阳聊天,慢慢引导到希望他能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并担任一定的工作。正巧我班要开一个特色主题班会,我把本次班会的主持工作和主要筹备工作交给了小阳,并要求所有班委成员能够积极配合,全体同学主动参与。他接到任务后,先是把班会的主题和将开展的活动内容做了精心的准备,还做了一份较为详尽的预案给我看以做修改,随后根据班会要求负责主要的筹备和主持工作,并安排好其他同学的各项工作,大家各司其责,从撰写主持词、道具购买及制作到节目安排、人员安排等等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整个过程应该说小阳做的很努力很认真,最后这堂特色主题班会课圆满成功。从小阳的眼神中能看出他真的很开心,他的劳动成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三、后期表现及教育反思

这大半年的时间下来,小阳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学习上真正的主动认真了,班级的各项活动也积极参与其中。虽偶有犯错,但经过提醒之后能及时改正,并且越来越少几近消失了。因为小阳的改变毕竟只有大半年,目前他的成绩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升,但是我相信小阳的学习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而且成就感的逐步建立使小阳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另外,小阳与其父母的关系也明显融洽了很多。从上面的这个案例来看,我一开始提出的所谓“感恩之心”的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还没有弄清楚真正的原因之前,这个措施丝毫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当我理顺前因后果之后,真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不用感恩教育小阳自己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以及奶奶的唠叨也是亲情。

作者:张成陆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下一篇: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