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明的书法艺术(集评)

时间:2022-08-28 08:37:06

徐利明的书法艺术(集评)

启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吾友徐君利明,春秋富、记问勤、著述多、挥洒敏。虽睽隔多年,但每于刊物中见其手笔,知于八法之学,一日千里。今将展出书作,属加题识,他日如见真龙,益我必更有多于往日者!

尉天池(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仅就利明教授的书法而言,他的多体书法均有高境界的自家本色。这本色主要体现在他那清逸型的书法风格中。从他那清逸风格的内涵来看,我们感到至少一是清明开朗;二是清气浓郁;三是洒脱率真。他的书法线条富有清健的内质和洒脱的外象;他的书法在通篇黑白分割的线条组合关系中,散开处意气风发而不松懈;密集处进退从容而不困闷;特别在白处,即无点画之处或点画之内的飞白处尤其显得清明、开朗、醒豁、空灵。可见他深悟在白处、虚处、无处创造意境这一书法艺术的重要法门,从而使他的书法具有高品位的素质。他那用笔的果断而爽利,墨色的丰富而鲜活,体势的自然而奇巧,通篇的明快而畅达等等,显得清气浓郁,而无凝滞的势态、混浊的气象。从而我们可以感到他崇尚清气,力避浊气的书法美学观。他那洒脱率真的创作作风和激越豪宕的创作情思,在其长篇巨作中最为显然。他那洋洋洒洒、大气磅礴的长篇巨作,既展现出神情的交融、气息的流动、韵致的清雅,又可见他进行书法创作的胆量、气量、学识、悟性和运筹能力。

利明教授是当代中国中年书家中的拔尖人才。他之所以能取得令人赞赏的书法成就,并不仅是从书法实践中来,而是他长期的品格修炼、文化修养、学术研究等综合性的融通、提升,对成就其书法起到了增益、支持和养成的作用。

盛复旺(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坡讲钟、王书法“萧散简远,妙在笔划之外”。所谓“妙在笔划之外”,我觉得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本质特征。没有这个特征,你的字也可能写得没有太大的毛病,看上去也还漂亮,但是不耐看。而徐利明的书法耐看,他有笔划之外的那样一种妙、一种意趣,这个所谓笔划之外的妙,他的内涵可能很丰富,也有很多的层次。他的字不是刻意追求笔划的漂亮,但是看那个字总觉得有一种美,从笔划当中透露出来,飘逸在笔划之外,所以它就耐看。在中国古代,“美”跟“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纯粹形式上的叫美,顾盼生辉那样的美叫妙。徐利明的书法,从形式美的角度来说,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美。有种妙趣从他写的笔划当中透露出来,飘逸出来。所以我觉得他写每一个字都不是刻意追求美,但是这个字又很美,就是有那样一种从笔划中飘逸流动出来的顾盼生辉的美。还有,我觉得他的书意与文意结合得很好。还有一层意思,我感觉到书意跟做人的心意的统一。当然心意跟书意的统一有时候也不一定非常直截地表露出来,但是你透过字,透过笔划,你会感觉到作者那种清明而真纯的那样一种情怀,一种心胸。如果硬要说那一笔表现了这些,这绝对说不出来,但是你看了这几个字以后就会取得这样一个效果。如果要给学生讲解什么叫“妙在笔划之外”的话,那么徐利明的一些作品可以作为很合适的例子来说明。

关于中国的书法,我觉得是一种内涵很深沉的、文化意义很丰富的艺术,只有沿着这条路继续走,才能够既保持中国书法艺术那种本质的特征,同时又发展它。我这样说是感觉到现在的书法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但我感觉到它越来越离开了中国书法艺术所固有的那种魅力,那种独特的精神魅力。

工业文明、市场经济,为艺术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这是一方面。但是我总觉得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对真正的艺术,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的比较高雅的艺术,又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就是它容易引导艺术入俗。现在有一些书法作品,当然可以说它是书法艺术,但是它就是俗得很,它已经没有中国传统书法所应该具有的那种让人看了以后精神上受到一种陶冶,心灵受到一种启迪的那种内容。现在的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也包括其他高雅艺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工业文明的大潮中,有个问题是首先要站稳自己的脚跟。徐利明的书法艺术给我的印象是沿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正路往前走的,他也有很多探索,但是他保持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那种内在的、深厚的、精神的、文化的修养。如果一个人没有非常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大概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

徐利明

1954年2月生于南京。文学(中国美术史)博士。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南京印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席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家“德艺双馨”座谈会(1997)、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1999)、第七次全国文代会(2001);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98);获“江苏省优秀中青年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1999)、“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

书法获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奖(1992)、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2001);篆刻获《书法》杂志全国篆刻评比一等奖。

大量于大陆、港、台及日本学术刊物。出版专著《中国书法风格史》、《“篆隶笔意”与四百年书法流变》,译著《书法与现代思潮》,教材《利明书法教程》(教育部卫视艺术教育丛书)、《篆刻艺术》,编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副主编)等著作14部。论著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上一篇:朴拙浑厚 回归天趣 下一篇:论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