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06:25:27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改革的思考

作者简介:聂裕鹏,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产业经济。

摘要:高职院校的第一资源是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就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展开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挂职锻炼;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了一大批博士和硕士,这些年轻教师学历高,专业理论功底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工作经历,社会阅历较浅,在教学科研方面基本积累不多,在专业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因此,容易出现从理论到理论,授课内容空洞抽象等问题。即使是在学校工作多年的具有一定职称的教师,也大多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特别是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专任教师,也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技能薄弱、知识和技术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实训教学很难有效地开展,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日益受到重视。

一、高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组织不力

目前,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由学校出面组织的较少,主要由教师个人联系挂职企业后,再向学校申请,学校审查同意后报市教育局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挂职锻炼的范围和目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轻教师由于从学校毕业时间不长,社会关系不多,可供选择的企业有时难以达到预想的要求。

2、对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职学院对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疏于组织管理,虽然学校和教师所在的部门也对挂职锻炼提出了要求,但要求笼统含糊,不能有针对性的的做出计划和安排。在很多时候挂职锻炼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如由教师自己去寻找挂职单位,自己决定挂职的岗位,挂职期间工作和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缺乏有效的组织、监控和指导,影响了挂职锻炼的效果。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谁都知道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可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激励的政策和机制,不少学校并没有像对待提高教师学历那样,从政治上、待遇上制定得力的政策、引导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使得专业教师只关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职称的提升,而不太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教师参加培训反而少拿不少奖金,去企业有酬劳的顶岗还须向学校交费用,教师参加实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并没有纳入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习规划。二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费用较高,目前高校普遍在建新校区,资金缺口本来就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4、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

目前,教师到企业锻炼,首先要填写申请表(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锻炼时间安排,实践目的、拟去实践锻炼的单位及要实践的工作项目),向学校申请,挂职锻炼期间,要填写学院教师企业锻炼考核表(主要内容包括:锻炼时间,锻炼的单位、部门及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教师企业锻炼总结)和学院教师企业锻炼日志(主要内容包括:具体工作时间,例行工作记录其他事务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检查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程序和检查考核,即使有也是走形式,因此,挂职锻炼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缺乏严格的考核,许多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完全是走过场,甚至有人开虚假证明。被动的去挂职锻炼,不能将其与自身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不能主动的利用挂职单位的条件和资源培养和锻炼自己,名义上参与过挂职锻炼,实际上却无任何收获。

二、改革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几点建议

1、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由分管教学院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教务处、教学院系部、科研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通过学校中层领导会议、专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宣传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学校组织部、人事处和教务处应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管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开展,随时接收挂职工作的反馈信息,协调教师在挂职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科研、挂职之间的矛盾,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在挂职教师的选拔方面,既要突出专业要求,又要选择创新意识强、能独当一面、有协作精神的人进入挂职团队。

2、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对于教师与挂职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挂职教师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所开展的前期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可申报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学校给予优先支持,对校企挂职工作中成果显著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学校应给予挂职教师一定的补助,帮助解决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并根据挂职教师在挂职企业工作量和贡献大小支付报酬,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障教师挂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3、挂职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

挂职锻炼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珍惜机遇、积极开展实践。高校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挂职教师在企业工作的表现、作风和业绩不仅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所在高校对外良好形象的展现。挂职教师不但要工作积极、扎实肯干、勇于创新,而且还应当保质保量地完成挂职任务。另外,由于目前实行挂职锻炼时间相对较短,这使得个别挂职教师容易滋生临时思想,工作中便有了短期行为。因此,挂职教师应深刻认识挂职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应当珍惜机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4、要加强对企业挂职锻炼的考核

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形式主义。对于挂职锻炼,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搞形式、走过场,领导不会很重视,个人也没必要太认真,如果这样,那么挂职锻炼将毫意义。因此,要想挂职锻炼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克服过客思想,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行动上转换角色,真正融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从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服从企业的管理。在具体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服从安排,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5、要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通过教代会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这项工作纳入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先进评比、专业带头人选拔、出国培训与教学骨干推荐的重要参考条件。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应与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科研奖励机制、职称晋升定岗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有机融合。应将教师挂职锻炼纳入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成效优异者,应给予相应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并作为职称晋升、岗位晋级、干部选任的优先考虑条件之一。只有切实将挂职锻炼与人才评定、人才重用有机融合,挂职锻炼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及成效才能得以显现。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好。

参考文献

[1]张爱华等.探索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2]顾云华,姚志平,吴国庆.大学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与探索[J].市场周刊,2007(10).

上一篇:试论礼貌原则对口译的指导作用 下一篇:高考诗歌专题得分低的原因探究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