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治初探

时间:2022-08-28 04:56:37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治初探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难治性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常以"闭经,肥胖,多毛,不孕"四联征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本文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认为本病是以肾虚为本,痰湿为标,并据此提出肾虚,痰湿,肝郁,血瘀四型的辨治方法。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以持续不排卵和雄激素分泌过多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常见临床表现有月经不调、不孕、多毛、肥胖[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20~40岁生育期妇女常见病,发病率约为5%~10%[2]。中医历代文献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名记载,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当归于"月经后期""闭经""经量过少""不孕"瘕"等范畴[3]。

1病因病机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多为内因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并有外因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侵袭,两者互为因果作用于机体,使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紊乱而致病,临床以虚实夹杂证多见。笔者认为,肾虚为本病的根本病因,肝郁、脾虚、痰湿、瘀血为其主要病机。

1.1肾虚为本,并与脾虚、肝郁相关 ①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此时规律的月经周期尚未建立,《妇人规》云:"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一方面血是月经的基本物质,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另一方面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如果先天不足,禀赋薄弱,肾气欠盛,冲任失滋,无以化生经血,天癸亦不能按时泌至,以致多囊患者月经过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不潮。②卵子的发育与成熟与肾精的充盛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卵子是肾中所藏之"",肾精亏虚则化源不足,使卵子缺乏物质基础,难以发育成熟。同时,卵子的正常排出依赖于肾阳的鼓动作用,冲任气血调畅,动力充盛而排出卵子,如果肾阳亏虚,则既不能鼓舞肾阴的生化和滋长,又使气血运行无力而瘀滞冲任胞脉,使排卵缺乏原动力,故肾虚又是排卵障碍的根本原因。③"肾为生痰之本",明代王纶首倡"痰之本,水也,原于肾。"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及蒸腾五脏精津,水湿停积,日久成痰;肾阴虚日久必生虚火,郁火煎熬津液,炼液为痰。张景岳又提出"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认为凡是痰证,皆与脾肾有关,且以肾为本,以脾为标,故又有"脾为生痰之源"一说。不可忽视的是,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肝木乘土,脾胃受制,运化失司,湿聚痰盛,则见多囊患者体胖壮盛;如果肝气郁滞化火犯肺,而肺居上焦而合皮毛,则肺之郁蒸腾颜面,使得本病患者颜面痤疮,毛发浓密。

1.2痰湿为标,兼见瘀血内阻 "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痰湿致病特点有诸多相通:①古代医家认为痰浊是导致女性生殖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元・朱丹溪首倡痰湿不孕,《丹溪心法》云:"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饮食,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又有《女科切要》:"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痰湿与脂膜壅塞之故也,"肥胖之人多为痰湿之体,痰湿壅盛,闭阻冲任、胞宫,故月事不调,难以摄精受孕。②痰邪致病,往往伴肾虚、脾虚、肝郁、夹气滞、夹血瘀,其病势往往缠绵难愈,且易于因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常为慢性病,迁延日久,又寒热错杂,本虚标示,证型多样,正与多巢卵囊综合征所具有得病程较长,机理复杂,标本兼夹,难以治愈等特点相吻合。

2辩证论治

2.1肾虚型 典型症见: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时有月经停闭,或月经周期建立后,由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舌暗淡,苔薄白,脉多沉细或沉迟。治宜补肾培本,调理冲任。方可选用归肾丸,常用药物有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肾阳虚者加仙茅、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2.2痰湿型 典型症见:形体丰满或肥胖,胸闷呕恶,或月经延后,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渐至月经停闭;婚久不孕;或带下量多,色白黏腻,神疲肢重,纳少痰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或沉滑。治宜化痰祛湿,活血调经。方可选用苍附导痰丸,常用药物有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夏枯草、当归、川芎。

2.3肝郁型 典型症见:经来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时叹息,嗳气食少;面部痤疮,毛发浓密;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治宜疏肝理气,养血通经。方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合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薄荷、龙胆草、黄芩、泽泻、车前子。肝经郁热者加丹皮、栀子。

2.4血瘀型 典型症见:月经停闭不行,或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或婚久不孕;伴胸胁、胀痛,少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尖边有瘀点,脉沉弦而涩。治宜活血祛瘀调经。方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牛膝、龟甲。

3讨论与体会

3.1补肾祛痰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用药多以温药和之。本病以肾虚为本,痰湿为标,兼有脾虚、肝郁、又夹气滞、夹血瘀,虽然病机错综复杂,但仍以补肾祛痰作为基本原则。对于痰病的治疗,因痰病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依《金匮》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痰证的治疗法则当以温化为主。"又"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因此治疗上应以温肾健脾治其本,用药应以补肾、健脾之药为君臣,处方中喜用菟丝子、鹿角霜、苍术、半夏、薏苡仁、浙贝母等,其中菟丝子补益肾精,其性禀气中和,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且具有流动之性,与其他滋阴药之偏于腻滞迥异;鹿角霜咸温,用作温补强壮药。苍术味辛、苦,性温;芳烈燥散,可升可降,走而不守;功能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珍珠囊》曰:"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法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力强,浙贝母祛痰化湿,清热解毒,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健脾渗湿,与浙贝母同用,利湿以解下焦之毒。

3.2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以及以高雄激素为主的内分泌紊乱而导致的婚久不孕,常常是困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而促使患者前来就诊,因此本病治疗的重难点就在于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排卵,才能为孕育新的生命夯实基础。临床上,中医采取辨病与辨症相结合,以补肾活血为大法促进排卵:滋补肾精,为卵子提供物质基础;温养肾阳,活血通络,使卵子排出不竭动力。用药可选熟地、菟丝子、鹿角霜、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川芎、益母草、红花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5-318.

[2]Norman RJ,Wu R,Constablewick MT.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Med J Aust,2004,180(3):132-137.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

上一篇: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采用唑来磷酸联合芳香化酶... 下一篇:龙血竭外用对Ⅱ期压疮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