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时间:2022-08-28 04:28:22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摘要: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易于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属于祖国医学"鼻鼽"范畴。西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大发展,但也存在多处问题。中医特别是外治法在这个领域具有较好的临床优势及疗效。因此,本文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多种中医外治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外治法;综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主要是指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以发作性喷嚏、流涕和鼻塞为主要主要症状的鼻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中医称为鼻鼽,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中已讲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1]的表述。

目前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选用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及减充血剂等类型的药物,但是药物治疗主要以改善局部症状为主要目的,不能根治疾病,而且存在长期使用副作用大、疗效降低的缺点。免疫疗法主要是使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接触、口服或皮下注射,但是对于合并哮喘等其他疾病的变应性鼻炎使用安全,变应原的标准问题使得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大缺陷。外科治疗手段可以对鼻甲粘膜进行激光照射,化学灼烧或者通过手术对部分鼻甲做黏膜下切除。但是外科治疗手段有可能对于鼻腔结构造成损害,从而造成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或者疗效较短不能长期控制症状。对五官疾病,《肘后备急方》、《小品方》、《范汪方》等有塞鼻法、塞耳、灌耳法、含漱法等丰富的记载,搜制有青羊脂、滴剂、粉剂、冲洗剂等多种剂型,比西方医学要早一千年[2]。故目前临床上使用中医的外治手段治疗变应性鼻炎,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些相关研究,主要包括针灸、穴位埋线、滴鼻法、塞鼻法、熏蒸等等。

1针刺治疗

针刺作为我们的传统疗法,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疗效确切,对于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美国头颈外科杂志发表2015年版变应性鼻炎临床指南,首次把针刺疗法作为B级推荐。谯凤英等[3]将214例患者分为107例针刺组,107例中药组。针刺组主要选用足三里(双侧)、蝶腭神经节(双侧)、迎香(双侧)、印堂、合谷(双侧);中药组口服辛芩颗粒。经过24d的治疗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87. 9%, 中药组为74.8%,复发率针刺组为20%, 中药组为45%。刘坛树等[4]将60例患者分为针灸组30例,药物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鼻三针(迎香、印堂、鼻通)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治疗,隔日1次,3次/w,共治疗4w;药物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d,服药4w。治疗结束后针刺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药物组为93.3%,两者疗效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刺组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药物组的56.7%,说明针灸对于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有明显优势。

2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采用在穴位处植入医用羊肠线的方式,借助埋入线体对穴位持续刺激,达到持久的针刺效应,以行"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5],埋线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法, 其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 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般以辩证选穴以背俞穴配合局部选穴为主。刘欢兴等[6]将62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 例,对照组30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选用迎香(双)、印堂、合谷(左),缓解期选穴:曲池(双)、足三里(双);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喷鼻治疗4w。治疗4w后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2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15.63%,对照组复发率43.3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徐鉴等[7]将80例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与药物组,穴位埋线组选用迎香、天枢、气海、足三里配合辩证选穴,15d埋线1次,4次为1个疗程,药物组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10mg,口服1次/d,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 滴鼻法

中医滴鼻法是选用具有芳香通窍的中药药物制成各种液体制剂滴入鼻中以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的外治疗法。吴师机云:"病先从皮毛入,药即可由此进",指的就是药物通过口鼻、皮肤、黏膜吸收,以达到局部或者是全身的治疗效果。且同样是使用局部给药的方式,中医的外治法对比西药的外治法的局用药,中药根据辩证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有较大可选择性。王玉明等[8]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芪辛双防滴鼻液治疗2w,对照组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2w,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1.67%,对照组为70%。齐心愿等[9]将38例患者用药前的外周血CD34+,同患者使用复方辛夷滴鼻液,1次/d,3w之后的外周血比较,治疗前CD34+细胞表达水平为(5.602±1.41)%,治疗后为(3.20±1.01)%,两者有显著差异。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与血清IL-5 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IL-5 的表达水平与嗜酸粒细胞(EOS)呈正相关,减少其表达可以使嗜酸粒细胞在局部的聚集减少,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

4 塞鼻法

塞鼻法是将药物研细,做成栓子,或将药末以纱布或薄棉包裹,或用纱布薄棉沾取药液,塞入鼻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亦称为纳鼻法。塞鼻法明确的记载可追溯到《伤寒杂病论》: "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张东林等[10]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塞鼻法,使用细辛、苍耳子、辛夷花、白芷、薄荷、冰片等分。焙干研末用棉球蘸取药末轻轻塞于鼻腔深处,连续用药4w。对照组使用口服息斯敏,外用滴鼻净。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75%。

5 灸法治疗

现代对灸法的认识是一切运用温热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都属于灸法。早在《灵枢・官能》中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提法[11],因此灸法治疗针药所不能及的很多隐疾沉疴屡见奇效。曹明根等[12]采用赵氏雷火灸将110例患者,分为55例雷火灸组和55例伯克纳喷鼻剂对照组,雷火灸组采用赵氏雷火灸针对头面局部配合合谷穴熏灸25~30min,7d1疗程,3个疗程后,治疗组综合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50.91%。赵氏雷火灸是采用艾绒及10 余味中药如防风、青蒿、田七、艾叶、苍耳子等疏风散寒之中药制成的艾条[13],其特点是燃烧时火力猛、渗透力强。它的温通走窜之力教普通艾灸要强,对于常年发作的变应性鼻炎及寒邪为主的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6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就是将中药汤剂通过高温化为蒸汽吸入鼻腔进入人体,以达到调节机体的功能。现存最早记载中药熏洗出现于《五十二病方》。张顺利等[14]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使用温肺通窍汤雾化吸入加氯雷他定口服加布地奈德喷鼻,对照组30例采用氯雷他定口服加布地奈德喷鼻,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外,还使用温肺通窍汤雾化20min,14d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疗效无显著差异性。随访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显效率为80.0%、70.0%,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53.3%、50.0%,随访均存在显著差异性。

7 现状和展望

中医外治法作为变应性鼻炎目前常使用的方法手段,具有方式多样,个体性治疗强,简便宜行,毒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广泛的推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没有存在比较统一的诊疗标准,对于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临床观察比较不足,随访往往较少。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优势,尽可能的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是我们医生需要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4.

[2]胡冬裴,李小茜.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外治法特点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2):104-108.

[3]谯凤英,赵红,赵铭辉,等.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14 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4,49(10):903-905.

[4]刘坛树,邱蕊,赖新生.鼻三针为主辨证取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1).

[5]谢艳,张勤修,蒋路云,等.变应性鼻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5,33(3):183-186.

[6]刘欢兴,张勤修,贾德容,等.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发作期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杂志,2012,20(2):118-119.

[7]徐鉴,蒙珊,等.穴位埋线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4,20(2):30-32.

[8]王玉明,刘持年,孙蓉.芪辛双防滴鼻液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4):201-203.

[9]齐心愿,吴飞虎,刘钢.复方辛夷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3):229-230.

[10]张东林,张丽萍. 中医外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8例体会[A]. 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2.

[11]杨莉,杨金生.灸法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光明中医,2010,25(5):900-901.

[12]曹明根,张丽.赵氏雷火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14(5):293-295.

[13]崔述生. 精编本草纲目(草部)[M].中国古籍出版社,1984:462-470.

[14]张顺利,陈国春. 温肺通窍汤雾化吸入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5,01:33-35.

上一篇:对于不同医学专业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 下一篇:脑卒中失语患者言语康复训练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