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28 04:10:20

立足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实施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途径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0-01

“有效教学”主要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引起、维持、促进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后,师生得到的最大化的发展。

在高中教学中为什么要研究有效教学呢?这是由高中历史新课改面临的问题决定的。

一、高中历史新课改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时间的不足

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但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2.教师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教师面临知识老化、知识面窄,学科渗透能力不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又明显滞后,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3.学生基础知识缺乏

在新课改中,那些初中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面对同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深度差别巨大的高中历史课程。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众多教师都只能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使课时不足的矛盾更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重视有效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1.在实践中研究有效教学

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古人也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学不得法”已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的一个“瓶颈”,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科特点,经常性地在学生中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研讨会,指导帮助学生摸索出更有效的学习、复习和考试方法,让学生“学习有路方法为径”,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种通过自主学习而形成的能力,会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也将会受益终生。

2.在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对于高中课堂,教师可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变成学生愿意学习、自主探讨、自我发展、个性张扬的场所;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再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呢?

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应用有效教学理念,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再次,建构高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掌握高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最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拥有阳光的心态,去海纳百川

重视教学研究,一是更新观念,教师的研究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即可。二是反思教学,修改教案。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寻找设计方案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差距,进行修改,形成第二次授课方案,使课堂逐渐走向高效。三是备好课。备课应遵循:①目标明确。②重、难点突出。③注重课堂设计。四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五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创设体验氛围等方式来培养自信心。

三、研究有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前提

新课程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但不能为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自主学习变成学生的自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学生的合伙学习。也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2.整合新教材要紧扣新课标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新教材灵活整合,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更广阔的施展教学才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杜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3]《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历史新课标研制组主编

上一篇:新课标下中学语文练习设计的途径研究 下一篇:让思维随身体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