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视野中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28 03:10:38

公共管理视野中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研究

摘 要:眼下,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只顾追求公司利益,忽视了必须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义务,这一定程度上也与我国政府的疏忽监管和消极不作为有关。因此,本文选取了企业责任建设作为本次研究课题,对当前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进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对策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以为政府建设企业责任的工作出一份力。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野;企业社会责任;政府监督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进展现状

(一)经济责任

在当下,我国许多企业在不断为自身创造市场价值,获取利润和财富的同时,也为国内许多地区创造和提供了就业机会,根据国家有关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15年,中国各大企业为国家创收356231亿元的财富,同比增长9.1个百分点,同时,也为该年度人才市场提供了接近600万的就业机会,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同比增长12.1%。由此看来,我国企业使得国内就业压力得以大为减轻。

(二)法律法规责任

在税收方面,我国各大企业对于税收的缴纳工作一直都处于稳步而持续进行的状态中,根据国家中税务局所做统计结果,截止2015年国内税收较去年同比增长12.6%,合计7.23万亿元,这得益于国内绝大多数合法企业在社会改革和建设中依法按国家税收体制标准上缴税收的结果。

二、我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缺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

眼下虽然在我国政府的极力推动下,许多地方政府纷纷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开始了相应的建设工作,并逐步实行各项措施,然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对此毫无作为。不仅没有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而且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当地GDP的增长上来,只求政绩好看,不管企业是否在履行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首先,分布在我国各大地区之间的企业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方面用力不均,而且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和程序各有不同,无法统一;

其次,很多地区的法律法规存在许多漏洞与盲区。从现阶段我国颁布的有关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法规来看,基本都是强制性的法规,很少有涉及到通过引导性法规来激励和促进企业完善自身税收管理,因而使得很多企业在这种制度体系下根本无法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最后,针对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处罚仍然不够成熟完整。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只是象征性的对企业征收一些罚款,这助长了企业非法经营、破坏社会责任建设的不正风气,而且还极大的减轻了违规处罚成本,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工作。

(三)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缺位

一般来说,企业都会在尽可能不违法法律规定实行合法经营的过程中,努力追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行为本身就会和企业盈利产生冲突。如果这时政府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予以严格的责任监督,必然会使得很多企业出现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产品质量、社会影响、公众危害的违法行为,这种政府监管缺位的情况对社会所带来的各类负面影响以及反面效果必然也会加剧和扩散。尤其还会纵容企业通过各种灰色渠道和不法行为逃避政府的追责和出发。举例来说,近几年在社会中被暴露出来的各类非法企业的有关案例违法情节产生的负面效果极为严重,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声讨。

三、国内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增强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参与感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不但耗费周期较长,而且涉及到各行各业,极为复杂。政府作为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引导者,必须积极参与到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中来。具体来说,我国政府应当确立在各地区如何展开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执行计划以及不同阶段的执行战略,按照既定的方案切实的落实到位,以做好建设工作;其次,在各大企业之间贯彻并树立健康且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各大企业之间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督促和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实现合法经营。最后,政府应当尽可能的通过各项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帮助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应当保证企业在努力求发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战略引导方针进行经营和生产活动,共同为我国社会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独立法人,公共企业也不例外,当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不可避免的追求利益,逃避责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单单靠企业自身是无法保证的,目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分布于多部法律之中,至今仍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加以整合发展,形成一部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因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执法来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此外,完善的立法并不能让企业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还应该有严格的执法才能达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执法工作,必须明确执法主体,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监督体制

公共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的推动,也需要社会的监督和推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公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来,将社会责任作为信用考评的重要一项内容,并通过联网来实现全行业资源共享,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担保业务时,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这样从外部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新闻媒体监督,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曝光,使消费者或企业利益相关者认清企业的恶劣行为,从外部约束企业,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使一部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受到了应有的精神鼓励,进而赢得了用户支持,而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因为其不负责任受到应有的惩罚。

参考文献:

[1]周中胜,何德旭,李正. 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59-68.

[2]章竟.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完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杨蕙馨,刘建花.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战略的匹配机理及实现路径[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5:95-99+194.

[4]梁鹤,艾德洲.分类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NGO联动发展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6,09:7-11.

上一篇: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创新思维 下一篇: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