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职校“问题学生”的管理和转化

时间:2022-08-28 02:10:53

初探中职校“问题学生”的管理和转化

摘要: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难题,“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因此近年来中职校在学生工作中非常的重视这项工作,笔者通过文献和多年的实践来探讨“问题学生”的教育。

关键字:中职校 问题学生 教育 探讨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问题学生"屡见不鲜,能否有效地转化这些学生成了中职教育中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中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认识到攻克该难题的深远意义及其艰巨性;学校也应紧紧抓住转化"问题学生"的主动权,把握好关键点和决胜处,积极地、艺术地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本文对中职校在“问题学生”管理和转化中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帮助学校在“问题学生”的管理和转化上解决一些难题,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1.如何界定“问题学生”

中职生的生源基础差,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教师和班主任要面对很多综合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而学校需要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教育这些学生达到基本的要求,并顺利的毕业或达到更高的层次。而在我们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教师和班主任如何界定是“问题学生”?这是多年来困扰教师和班主任的一个问题,搞不清这个界定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和转化会事半功倍。

1.1什么是“问题学生”

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角度来看,“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情境或某个时期中,暂时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与自己平常表现和同龄学生相“异常”的学生;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并非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并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问题”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并不是天生愚顽,不可救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纪校规、是非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学习、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1。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2。

1.2“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接触“问题学生”,他们和普通的学生相比都有一些共有特点,这对教师和班长任有借鉴意义。

首先,逆反心理强。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青春期,表现出很强的逆反心理,常常用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的注意。如染发、穿耳洞、顶撞老师、损坏公物等。

其次,意志薄弱,不求上进。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即使他们知道对错,有时也有强烈的进步意识,但由于受到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毅力,他们便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如网瘾、抽烟、迟到、不交作业、作弊等。

再次,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甚至自尊心会更强些。但是由于学习或者思想方面的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内心深处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常常表现为行为偏激,经常不遵守学校纪律。如:打架、旷课、听不得批评等。

2.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管理

我们在实践运用了三级管理的方法,即学校、系部(德育处)、班主任(教师)的三级管理,每一级的管理都有明确的职责,力争使“问题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得到有效的管理,并把这些学生的“问题”所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下面探讨一下这方面管理。

2.1三级管理的基础平台在于班主任的细致工作。班主任在德育的第一线,可以了解到教师、同学、家庭等的反馈,并结合学生的本身表现,在通过一系列常规的教育后,第一时间可以去界定学生的问题、并向系部上报“问题学生”。

2.2系部对班级上报的“问题学生”进行学习、行为、心理三大类进行归类,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协助班主任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教和转化。如帮教和转化在一段时间里不明显,或问题严重以前上报学校。

2.3学校根据“问题学生”的严重程度,采用学校介入的制度,也可采用引入第三方(如:心理专家、校外督导)帮助系部、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和学生,以形成全校对学生“问题”的预控和防范。

3.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

“问题学生”三级管理平台为班主任工作时提供了转化“问题学生”的可能和动力。我们明确在转化“问题学生”时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也是转化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但在实践中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班主任的力量很难解决,如:打架、网瘾、心理问题、旷课、顶撞老师、抽烟等,三级管理弥补了班主任在教育力量和手段上的不足,特别是惩罚教育的力度。系部和校部的介入可以在行政手段上给予班主任很大的支持。“问题学生”实际就是班级的一种隐患,班主任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可以在转化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下面介绍一些策略、探讨“问题学生”转化的工作思路。

3.1走进教室多与学生接触,适当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多关注并肯定“问题学生”的表现,及时抓住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

3.2对“问题学生”提要求时要简洁明了地提出任务,要求较高时可以和认真并责任心强的学生结对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成功完成。

3.3寻求家长帮助(但要避免告状的方式),邀请家长到学校来。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告诉他们,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找到比较成功的教育策略,或者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应对有没有好的建议。与家长建立固定的沟通反馈渠道和时间,这样,教师可以每天或每周及时把学生的表现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也因此可以及时给教师提供有关孩子表现的信息。

3.4仔细观察,找出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要留意问题行为的情形,包括在这种行为出现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事,这种行为通常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学生是在什么场合出现这种行为,他的不良行为是否指向某个特定的学生,等等。利用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引发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原因可能是他想引起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注意,报复一个对他不友好的同学或去捉弄另一个同学,试图转移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学习问题的注意,等等。如果教师能够鉴别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就能很好把握时机,适时地遏制并消除它们。

3.5用行为主义疗法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教师可运用奖励等正强化法形成学生的良好行为,运用消退或惩罚去除学生的不正常或不良行为。如果发现“问题学生”积极、正面的行为时,教师要予以某种奖赏,以促进这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增加3。教师要把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确定下来,通过观察、检查、记录学生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出现频率,确立需要转化教育的目标行为,然后选择转化教育的策略。

4.总结

对于学校来说,“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我们的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时时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有时苦口婆心、使尽浑身解数也收效甚微。但教育的本质告诉我们决不能漠视和舍弃“问题学生”,应当千方百计地教育、转化他们。因为转化“问题学生”和培养优秀学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凌云 海西教育网

2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1998年版

3符 菊 问题学生教育课程 2009年海南省中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培训

上一篇:在作业评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五味子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