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为主,先写后导

时间:2022-08-28 01:15:54

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他律走向自律,不断地减弱依赖性、增强主动性的过程,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实现由“自在”主体向“自为”主体的转变,才能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自身的发展与构建过程。

一、先入求感知。魏书生说:“好作文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靠老师批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有了好的方法,不去练习实践也是没有用的。如对于以“纸”为话题的话题作文,我就让学生自行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入手,把自己熟知的觉得没有思考价值的“纸”作多角度的联想和想象,逐渐由表面的浅层的“无意义、无价值”,发掘出本质的深层的“新的意义和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使学生学会感知事物,进而精炼为有意蕴的文章的方法。通过对“纸”的多角度联想和想象,学生的头脑中对感知事物的方法会有一定的感悟,他们一定有了用这种方法感知一下其它事物的冲动。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感知一下另一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水”。通过这样一个迁移训练,学生的方法意识就会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来,很多一些原来“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不会组织造句”、“不知从哪里说起”的学生,或许就会因为会思考,或者说会有效调动自己的思维而变为“有可写的”、“有话可说”、“会组织句子”、“知道从哪里说起”了;那些原来不关注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学生也许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了。解决问题不从根源入手就会走很多弯路。然后让学生自己探求得出:走近他人与自我,多角度地感知人物的独特风采;走进校园,全身心地感知校园的丰富多彩;走进家庭,感知家庭的喜怒哀乐;走进社会,感知社会的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我还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如感知时要用心感受,要静心凝神,这样才可以感受到自然极细微又极重要的特征;感知时可以边感知边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时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态度,把自己融进去,把主观的内心与客观的外物协调、统一起来。

二、先写求知得。感知是内化的吸收,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认识、发现、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感知世界逐渐丰富、自我精神逐渐提升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学生将自己对自然与社会的感知抒写出来的过程,是自我感知与他人、外部世界的交流、对话。因此,让学生将上述原本模糊的、残缺的、纷乱无绪的感知明晰化、系统化,将原发的、粗糙的感知外化为优美的语言与结构,呈现为一种思想、文化。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自己要表达的,而不是他人要自己表达的;第二表达的是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感知;第三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功利目的的假话、空话、套话。之所以强调真实表达,是因为写作“立诚最为贵”,一个人在表达的时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而且只有在诚实表达的基础上,才会使别人正确地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一种和谐和沟通。不管是审题、立意,还是选材、布局都能任其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是先入与先写的关键所在。

三、后导使悟得。我所说的“后导”的“导”是以学生讨论、自辨、评析为主,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按预定的教学目的,分别予以指导和修正的过程,是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修正和评估的过程。学生仍然是“评”和“改”的主体。教师只可适时予以补点、点拨、指正,导其完成预定的训练目的。如有个学生写《水的畅想》。开头是这样写的:“一滴水在众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它宛如人们迈出的一步,可能只是一段很短的距离,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有的人因为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成就了一生的辉煌;有的人却因为犹豫于跨出这一步,造成了一生的遗憾。一步,成就一生;一步,改变一生。”结尾是:“沙漠不会因风吹散了一粒沙而失去浩渺;洪流不会因日晒蒸干了一滴水而消散波涛;春天不会因一朵花的凋谢而不再芬芳四溢。”这两段话词语优美很有文采,但在语言的衔接方面是有欠缺的,通过我的补点、点拨、指正,此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也从中学到怎样才能写出一片文质优美的作文。由于学生有了一个探索的过程,那些受肯定的学生会有一种丰收的愉悦,那些曾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经点拨,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欣喜。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做到变导为学。

上一篇:浅议农村作文教学 下一篇:外周血涂片查见淋巴瘤细胞辅助诊断淋巴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