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绿豆汤的社会心理学

时间:2022-08-28 12:59:23

一碗绿豆汤的社会心理学

媒体的力量何在?呈现事实,追问真相,提供自由讨论和脑力激荡的空间,这本来应该是媒体存在的意义。不过,一些中国媒体似乎更热衷于没完没了的炒作、热捧和声讨。没头没脑地捧红一个人,或者不由分说将一个人骂杀,都强烈吸引公众的眼球。6月初,倡导中医食疗的热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作者张悟本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其学历和职业资格都受到媒体强烈质疑。相关报道暗示,绿豆涨价风潮和张悟本倡导饮用绿豆汤有关。随后“悟本堂”停业,被确认为违章建筑而连夜拆除。针对张悟本大加抨击的文字充斥各种报刊,人们纷纷站出来表示对种种食疗养生学说的批评和鄙夷。

这其实并不是一场闹剧,而是一场悲剧。从一股脑的盲从,到一窝蜂的棒杀,太多人其实从未启动自己固有的清明理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张悟本也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是什么力量将一个喜欢研究中医食疗的普通人异化成一种万众仰望的符号与象征?是什么力量又将这个被符号象征化的热点人物重新妖魔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事实上是一群狂热的追随者在呼唤一种值得他们追随的声音,无论是热捧张悟本的声音,还是挞伐张悟本的声音。盲从权威的前提是制造权威,否则又去盲从谁呢?旅美学者薛涌在《南都周刊》撰文《为什么要指责张悟本?》,“很希望许多人站出来,令人信服地指出他的理论是如何不科学,用自由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一面倒的声讨,甚至要对之封杀、惩罚,则大可不必。”可是这一次的“一面倒”恰好呼应着上一次的“一面倒”。

盲从心理是焦躁的、激动的、“爱之欲之生、恨之欲之死”的,它从来就和理性讨论的平和心态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社会舆论当中,有两种声音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批评媒体,“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在电视上公开亮相,大肆宣扬其谬论?”二是批评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力,造成了养生保健行业的混乱!”这里面的潜台词就是:媒体应该是万能的权威,应该只提供一种“正确”的声音供我听从。政府同样应该是万能的权威。对所谓“监管”的呼吁,其实是要求政府承担起监护人的职能,对于可能进入我视线的信息,统统预先盘查清楚,筛选明白。而只有心智仍停留在儿童水平的人才会怀有这样的期待。

如果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永远都把自己认同为一个无助的儿童,需要由监护人安排我们怎么吃、怎么想、怎么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成熟和成长。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幸福。说到底,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自己本来有能力去体验、去分辨、去主宰。仅以绿豆汤为例,绿豆又不是极度危险的化学,它究竟是如古人在《本草》中所言,除解毒之外尚能“益气力而厚肠胃,通经脉而润肌肤”,还是像西医专家此番所说“从营养价值上说跟大豆相近而略次”?自己的身体此时此刻需不需要它,不妨煮些汤来细斟慢饮,功效如何一试便知,又何必一起一窝蜂?

在很小的时候,小孩子们都曾经被教育去认认真真地相信和跟随某种规则、某种理论、某种体系,而不是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呼声。很多年过去了,当我们随着媒体和舆论一起盲信张悟本抑或狠批张悟本的时候,我们仍然在牙牙学语,在邯郸学步,时间的流逝并没有令精神获得良好的发育。《古兰经》上说,贫困会使人变得脆弱,于是他就容易被别人所影响。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情况相似,但是主要是精神的贫困。

因为种种原因,譬如媒体只追求提供“正确”的声音而不是提供自由讨论的空间,渐渐的,在单调而前后冲突、执拗而左右互搏的舆论场中,我们所知有限,也不再好奇。对于习惯盲从权威的人来说,最大的麻烦就是,人世间很难有适用于所有人、所有时间、所有情境的权威。作为平民的张悟本被人们视为权威,无非是因为他的某些独特的饮食经验。这些饮食经验当然不可能具有绝对的普适性,其价值如何,是否适用于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本来是需要每个人来鉴定和甄别的。

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的寻正博士在《食疗需要扶正祛邪》中说:“张悟本的确为某些患者带来了福利与健康。他与医生相比,或许并不算太坏的选择。”这个比较的前提是二择一的信从与选择。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一个主宰自己身心的外在权威呢?薛涌博士在文中说:“医院的公信度太低,听医生的话可能会让你破产,甚至可能很危险。比起听信医生的话种疫苗而出事,张悟本又能危险到哪里去?”这种表达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可怕的“天价药单”和不断被曝光的医药行业黑幕则以更加夸张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博士又说:“很不幸,你如果在中国就医,医生发现你有高血压之后,他们大多热衷于给你降血压,或者给你食疗上的建议也仅仅是泛泛而谈,让你无所适从。”他的话语背景是:由于文化和体制的差异,欧美的医生常常告诉你服用药物的副作用以便你知情,给你详细的、替代性的饮食建议,劝你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动辄跑医院。彼时彼地和此时此地的不同,还有民智开启的程度和制度理性的强度等诸多因素,真是一言难尽。让我们回到此时此地,盲从权威在很多时候真的会导致致命的后果。说这么多只是为了强调,在一个乐于推广个人饮食经验的“养生师”和某些不讲职业操守、只认经济效益的医师之间,其实一直隐隐浮动着一种本来就存在而长久被遗忘的可能性:自主医疗、自主思考、自主决断、自主生活。

医学和养生学不同,在很多高端领域专业人士有其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但是对于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一个普通人仍然可以做到充分知情,认真权衡,理性选择。知识背景上的弱势并不是放弃理性判断的借口和理由。最严重的问题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种品质:为自己求幸福的自信,对自己负责任的承担。为自己求幸福,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多的敏感和智慧,去克服内心深处的懒惰与自卑,擦亮眼睛,清醒而尊严地生活。

此处仍以绿豆为例:倘若不是一些幕后的密谋渐渐为人所知,谁能想象得到绿豆涨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据《城市晚报》报道:国家发改委和吉林省物价局的联合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2009年10月,吉林省两家企业在吉林洮南召集全国16个省的百余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绿豆大幅减产等涨价信息,统一并强化绿豆涨价共识”。这两家企业分别受到罚款100万元和50万元的行政处罚。这样的新闻令人震惊,但也只是一则挤在报缝中、极容易被眼睛漏掉的小小“豆腐块”。我们的媒体是我们集体心智的自然伸延。当我们集体陷于内心盲目而无知,却希望媒体是万能的权威,岂不是一个荒谬而自相矛盾的要求?当权威一次次被制造又被毁掉,但愿我们不是盲目地鼓噪,而是认真地反省,为了捍卫我们自己的命运、健康与幸福。■

学会理性的思辨与分析

我们为什么总愿意相信传媒和权威呢?因为我们缺乏对自己的信任,我们总觉得自己太有限,很无知。但传媒或权威就一定有无限的智慧,永远不会犯错吗?其实我们真正能相信的,只能是自己。无论是职场、股市,还是有关于健康以及生活方式,总是有信息源源不断从媒体和权威处出来。如果能运用你的理性,去分辨那些言之凿凿的判断,我相信,你一定会比只知依赖权威的人得到更真实的信息。

要想做到用理性去分辨,就要习惯于在头脑中问这样几个问题:

1.这个判断是不是说得很绝对,没有特例?

2.这个判断是不是掺入了太多的感情因素?

3.这个判断有没有正反两方面的论述证明?

4.这个判断有没有准备接受不同声音质疑的开放性?

5.这个判断是不是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得出及的?

如果你敢于对那些权威的表述认真地问出这5个问题,那么你就会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它的真实性,它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可信赖的。

当我一瞬间在街头崩溃

问:我是一个20岁的女孩。去年遭遇了一次车祸,被撞之时因为惊吓而昏厥。虽然并无生命危险,经过治疗已经康复,但从此以后我很难再过马路,只要有机动车在远远的50米之外,我就已经情绪崩溃,无法控制地拼命嘶喊,浑身抖动不已。我知道不会有事,但不知道如何控制。我的妈妈这半年多来只好一直陪着我出行,非常辛苦也很焦虑。请问我应该怎么办?

答:你遇到这样强烈的一个刺激,能够脱险,就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至于因为受到刺激,对有些情境暂时有一些不能适应,这也是常情,完全不必紧张。以前,因为没有遇到这样严重的挑战,你可能没有考虑过关于身体和头脑的关系问题。现在有一个机会,因为要解决问题,能够借此学习成长也不是坏事。首先,我们要知道身体有自己的反应机制,甚至,用通俗的话说,它有自己的意识。我们常常说的潜意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就是身体自己的意识。它对于一个强烈的刺激性的场景一般都会有自己的记忆、反应和保护。身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就有其自身的反应机制,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但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与潜意识有密切的联系。像你遇到远处有机动车,它就启动一种极端的反应机制来纾解、提醒和逃避。你所说的浑身发抖,就很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我们可以直接主宰的是自己的头脑,所以你的意识很清楚,车离那么远,不会有事,但是我们一般来说无法直接主宰身体的自主反应机制。这时候,越是紧张,越是想急于改变和摆脱,越无济于事。这反而构成了意识对潜意识的压抑。你的妈妈爱你,支持你,在她的温情陪伴之下,你需要首先放松下来。你说到了控制,可是控制心态是头脑的最爱,却是身体的大敌。头脑和身体之间,唯一可行的积极做法是对话,是在放松的状态下,给出和缓的暗示,也慢慢感受,倾听它的反应。这种身心对话,需要有爱的心态,疼惜身体的受伤之痛,帮助它释放积蓄未发的负面能量,建立起一个强大光明的正面意象,在冥想状态之下,统合身与心,以一个不再畏惧的强大自我去重温那危险的一刻,并以化险为夷的方式在内心中重建那一刻,扭转那一刻在你身心留下的负面痕迹。具体的做法,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现在,第一步,暂时不必在身心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硬闯马路,接受自己现在的问题,不急着去控制它,不认为它是一个天大的问题,不和自己抢时间,一点一点,放松下来。好吗?

上一篇:高检酝酿全国行贿互联“黑名单” 下一篇:且看西门大官人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