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跟单托收中的银行责任

时间:2022-08-28 12:12:34

论跟单托收中的银行责任

摘要:托收是被广泛采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之一,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托收统一规则》是调整托收业务法律关系中最为核心的国际惯例。本文立足于该规则的规定,分析托收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进而明确在跟单托收中的银行责任,以平衡对委托人与银行采取的保护,使托收业务在法律的规范下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托收;跟单托收;交单方式;银行责任

中图分类号:TU2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72-02

一、托收的含义

托收是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之一,其业务通常涉及到分处两个国家的四个当事人。依据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托收统一规则》(以下简称URC522)的规定,“托收”是指银行依据所收到的指示处理金融单据和/或商业单据,其目的为:取得付款和/或承兑、凭以付款或承兑交单、按照其他条款和条件交单。(1)

托收业务一般涉及四方当事人:委托人(卖方)、托收行(出口地银行)、代收行(进口地银行)和付款人(买方)。通常来说,利用托收方式来进行支付的基本做法是:卖方(委托人)根据买卖合同先行发运货物,然后开出汇票连同有关货运单据交卖方所在地银行(托收行),委托其通过买方所在地分行或其他银行(代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凭买方的付款或承兑向买方交付全套单据。

按照托收是否附有商业单据可以将其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其中后者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托收方式。跟单托收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即期付款交单(D/P)、远期付款交单(D/P远期…天)和承兑交单(D/A)。

二、跟单托收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一般认为,在跟单托收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如下:委托人和托收行之间是委托关系,托收行和代收行之间也是委托关系,代收行与付款人之间没有法律上直接的关系。对于委托人和代收行之间的关系,目前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传统的观点认为,尽管托收行是委托人的人,代收行又是托收行的人,但在委托人与代收行之间并没有合同关系。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当代收行违反托收指示行事导致委托人遭受损失时,委托人不能直接对代收行,而只能通过托收行追究代收行的责任。

然而在实践中,这一目的很难达到,因为(1)托收行没有义务应委托人的请求而向代收行;(2)即使托收行答应,也未必有权,因为如同委托人与托收行的合同一样,代收行也往往在其与托收行的合同中免除自己对失误承担的责任;即使托收行有权并实际上已,也很难胜诉,因为既然免除了自己对自己人的行为所承担的责任,不向其委托人就其人的失误进行赔偿,托收行就很难在诉讼中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失,而法院是不会满足没有受到损失却请求赔偿损失的的。

因此,传统的理论对于解决在实践中托收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缺陷[1]。

目前很多学者在以相关的国内法分析委托人、托收行和代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时,将其定性为我国民法意义上的本与复的关系[2]。

首先,托收行委托代收行收款属于托收行利用代收行的服务执行委托人的委托。托收行委托代收行后,并未退出关系,其仍是委托人的人;其次,托收行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后,是以自己的名义委托代收行向付款人收取货款的;

再次,托收行委托代收行代为收款或是得到委托人的明示授权(委托人指定代收行),或应推定委托人同意托收行自行指定代收行代为收款(依据URC522托收行有权自行指定代收行)。代收行在向付款人提示单据、要求付款或承兑时,以托收行的人身份出现。

因此,笔者认为,在国际托收中,如果委托人直接指定代收行时,托收行与代收行构成对委托人的共同法律关系;若委托人未指定代收行而由托收行自行进行指定时,委托人、托收行和代收行之间是复的法律关系[3]。

三、跟单托收中的银行责任

(一)托收行在跟单托收中的法律责任

众所周知,托收属商业信用而非银行信用,银行在托收业务中不承担保证收到货款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一般来说,托收行在托收业务中只要尽到了URC522中规定的善意和合理的谨慎义务后就不应对委托人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就托收行因疏忽而导致委托人的单据灭失,托收行又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单据的灭失是由于托收行的疏忽造成的,也就违反了URC522中规定的善意和合理的谨慎义务,银行对于单据的灭失存在过错。虽然URC522中规定了银行对于单据在传送中的延误和损坏以及对翻译的免责,但是上述案例中的单据寄送错误不应被认为是单据在传送过程中的延误和损坏,因此银行不应基于此项条款主张免责。

其次,在跟单托收的有关单据中,货物的提单最为重要,是代表货物的物权凭证,凭借此单据人们可以提取具有商业价值的货物。

因此,付款人是据此从承运人手中提取货物的。丧失了这份单据,对委托人而言就丧失了收回货物的权利。但提单本身并非流通票据,从提单表面记载的事项我们无法确定提单中所载货物的金钱价值[4]。在托收中,托收行不承担保证货款收到的义务和责任,但在即期付款交单的条件下,托收行(包括代收行)在未收到货款时,有义务将单据退回委托人。因此,当单据因为托收行的过错而灭失的情况下,委托人有权请求托收行返还装运单据,如果托收行无法退回装运单据,委托人则可以通过对装运单据及其他证据计算所代表的货物数量和价格,向托收行要求损害赔偿。

(二)代收行在跟单托收中的法律责任

1、在即期付款交单(D/P)条件下

在即期付款交单的条件下,代收行的义务是接受托收行委托并按照“托收指示书”提示付款人以见票即付的方式付款赎单。

在实践中,如果代收行违反了这一义务,未收到付款人的付款即将装运单据交给付款人,将导致委托人的损失。那么此时代收行对此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在国际托收业务中,寄给代收行的各种商业单据,通常包含了提单。持有提单就意味着有权向承运人提取货物,拥有提单这一物权凭证可以转让货物的实质占有权。提单持有人可以将提单作为权利证书而设定质押。对于此类单据,代收行承担了法律上的善管义务,而非仅仅是“托收指示书”中的合同义务。在即期付款交单条件下,代收行未收到货款就放单给付款人,违反了URC522种规定的“善意和合理谨慎”的义务和“托收指示书”中关于向付款人交付单据的条件,从而最终导致了损害委托人对于货物的占有权[5]。

因此,代收行的这一行为满足了侵权法关于侵权行为的所有构成要件,委托人可以以侵权为诉因代收行。

如果依照本文在第二部分中所论述的委托人和代收行之间是复关系的话,委托人有权就代收行在处理托收事项过程中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失直接主张权利。委托人对代收行诉讼主体资格以及代收行对委托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并不单纯依赖URC522这一国际惯例的规定,还应并行适用有关的国内法。URC522中第11条第3款的规定:“一方指示另一方去履行服务,指示方应受到被指示方的法律和惯例所加于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的制约,并承担赔偿的责任。”虽然这一条款所针对的是托收行和代收行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但从该条款中可以看出在托收业务中代收行所在国法律对于规范托收业务的重要地位[6]。

因此,虽然URC522中并没有关于委托人能否直接代收行以及代收行是否应当对其过错向委托人承担责任的规定,我们也可以从代收行所在国的国内法中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持。

2、在远期付款交单(D/P远期…天)条件下

URC522第7条专门对远期付款交单的方式进行了规定:

“商业单据的交单(承兑交单D/A和付款交单D/P)。(1)附有商业单据必须在付款时交出的托收指示,不应包含远期付款的汇票。(2)如果托收包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应列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不是凭付款交给付款人。如果未有说明,商业单据只能是付款交单,而代收行对由于交付单据的任何延误所产生的任何后果将不承担责任。(3)如果托收包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而且托收指示列明应凭付款交出商业单据时,则单据只能凭该项付款才能交付,而代收行对由于交单的任何延误所产生的任何结果将不承担责任。”

由以上条款我们可以看出,URC522否定了所谓的“远期付款交单”方式的合法性,更不承认将“远期付款交单”理解为“承兑交单”的方式,但是介于目前大量存在的远期付款交单方式也对其规定了具体的处理方法。

事实上,早在1995年我国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已经审理了“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诉华侨银行上海分行、花旗银行”国际托收纠纷一案。上海兰生公司向美国万隆公司出口货物13批,货物装运后,兰生公司制作了13套装运单据委托华侨银行上海分行办理托收,托收方式分别为D/P远期20天和D/P远期45天。兰生公司指定花旗银行为代收行,并由华侨银行上海分行向花旗银行制作“托收委托书”。然而花旗银行以承兑付款的方式处理了装运单据,未收取货款即放单于万隆公司,造成了兰生公司的巨大损失,故兰生公司将华侨银行上海分行和花旗银行列为共同被告向上海市第二中院。该案的判决书中认定兰生公司、华侨银行上海分行和花旗银行之间的关系是本和复的关系,确定了兰生公司对于花旗银行具有诉权,花期银行在D/P远期…天的条件下,没有收到货款即向万隆公司交付单据的行为违反了URC322中关于“善意和合理谨慎”的义务,应承担赔偿责任[7]。

由此可见,当托收指示规定远期付款交单或者托收指示未列明是远期付款交单还是承兑交单的情况下,代收行只能按照URC522第7条的规定,在期限届满时再放单给付款人,而对于迟延交单所引起的任何后果不承担责任。如果代收行违反了URC522规定的处理方式的话,即被认为是违反了URC522第9条的“善意和合理谨慎”的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托收是目前国际贸易中被广为采用的支付工具之一,但是由于托收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信用,并非银行信用,因此银行在托收业务中受到更多的保护,存在诸多免责情况。

但是,在托收法律关系中,银行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得到平衡,委托人合法的利益应当受到保护,这就需要明确银行如果违背了URC522所规定的银行应尽的善意和合理的谨慎义务时(这一义务在不同的交单情况下对银行的要求也不同),应该对委托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促进国际托收业务向着更合理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国际托收中代收行的法律责任研究――以代收行与委托人间的法律关系为中心[A].王利明.判解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2]徐海燕.复[J].当代法学,2002,(8)

[3]赵威.国际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4]杨良宜.提单及其付运单据[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张丽英.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韩宝庆.国际托收中代收行法律地位的再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

[7]胡曙光.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诉华侨银行上海分行国际托收纠纷案[A].乔宪志.上海法院案例精选[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上一篇:现阶段营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下一篇: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防范财务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