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四部曲”

时间:2022-08-27 11:30:21

班主任工作的“四部曲”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决定了班主任工作是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的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是教育人的工作。当一名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就要做到了解学生,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做他们的知己和品德、言行的带头人,从而带领他们向目标前进。要做到这些,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唱好以下“四部曲”:

1 以爱心感化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爱是教育的前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伴随着炽烈的情感因素,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充满耐心,要理解、尊重学生,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往往是脆弱的,需要关怀、爱护、和尊重,就像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的帮助,会使他们内心为之感动,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和对立情绪,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他们就会愿意接近你、信任你,跟你讲知心话,听从你的教导。我班有个学生叫黄定浪,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经常迟到,甚至缺课。上课精神不集中,不做笔记,不做作业,成绩急剧滑坡。我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不吭声。通过家访我才得知他母亲身患重病多年,一家几口开支仅靠他父亲的一点微薄收入,入不敷出,只好向亲朋好友借钱,弄得家徒四壁,经济十分拮据。他只好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做散工。回到家里,又要分担家务,照顾弟妹,所以经常迟到、缺课,生活的艰难使他对一切失去了信心。了解这种情况后,我一方面对他进行正面教育,鼓励他要敢于面对现实,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一方面召集班干部开了一个会,商量如何在班里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黄定浪同学。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纷纷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献出来。平时,个别同学在买学校用品时,也忘不了顺便多买一份给他。他的桌子上常常有不留名的同学留下的一个本子、一块橡皮、一支铅笔,甚至一份早餐。他偶尔生病,我主动带他去看病,掏钱为他抓药。我还提议团支部组织团员到他家帮忙做家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集体的爱心和老师的关怀温暖了他那颗冰冷的心,使他逐渐开朗起来,思想上要求进步了,学习也认真了。在团支部的帮助下,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2 以道理说服学生

当今的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对各方面的问题的认识往往与我国的社会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解决他们心灵内部的思想问题,仅仅靠爱心动之以情显然是不够的,还得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做到晓之以理。从本质上发现蕴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美好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地把工作做细做活。例如:我班有个姓陆的学生因迷于上网而旷课,我调查询问此事时,班中他的几个好朋友为了“不出卖”朋友而对老师撒谎,甚至有一个学生找他的弟弟装病,谎称是陆同学为送他弟弟去医院而误了上课,以此为由替同学推脱。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如果粗鲁,不想后果一味训斥批评,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位老师不近人情,从此对你敬而远之,对你的帮助、关心、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不能解决所产生的问题。考虑到这点,我首先与姓陆的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主动地找来他的那几个好朋友,并真诚地对他们说:“我真想交上你们这几个重情谊的朋友,那样,在我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你们的帮助。而在你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找我。但是,你们这样做并没有帮了他,反而是害了他……”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错误的,然后耐心而又细致,心平气和地启发引导他们理解友谊的真正内涵。之后,他们都说经过这件事使自己获益匪浅,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而且他们与我相处得非常融洽,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情通理达”、“理直情正”的境界。这件事令我深深感到:教育学生不能简单粗暴,一定要耐心细致,说服永远胜于压服。

对学生的说理教育是多方面的,应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细节。如在国旗下的讲话,通过对有关节目的介绍以及英雄和优秀人物事迹宣讲,做到内容充实,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国旗,为国旗添光彩的教育。那些爱国英雄的故事,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应常讲不辍,不断地从正面进行启发引导,帮助教育,做到以理服人。实践告诉我们大道理并不是不管用了,而是道理贵在真实,贵在实际,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按事物原本的面目来认识和说明事物,正确培养他们识别是与非、美与丑、好与坏的能力,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从实际上解决所出现的因不良认识而导致不良后果的现象。

3 以语言培育学生

语言是反映人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语言是教育和培育学生的主要教学媒介,是老师向学生传导影响的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俗话说:“一样话百样说”,这里讲的就是说话的艺术。同一件事情,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是循循善诱,还是急风暴雨,其教育效果往往会迥然不同。有的老师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批评学生时说:“你不可救药了!”“你是天生的笨蛋!”“你还有什么希望!”等等,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些训斥性的语言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是应该坚决杜绝的。以学生迟到为例,有的班主任见学生迟到,便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有的班主任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因故(如家中出现偶发事件,或中途乘车不够顺利等)迟到的学生会觉得老师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无故迟到者,也会因心理逆反来个“理外理”。因此,只有诚心诚意地询问其迟到原因,因势利导,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这就是语言诱导的力量。再者,老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学生会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分析你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水平。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坚持表现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良好语言,这样,学生不但敬服你,而且会产生一种自愿接受、听随的渴望心理,从而从内心里去敬佩你、爱戴你、信赖你。相反,身为老师的你,如果平时言而无信,或者满口粗俗之语,怎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高大的形象?当然无法教育好学生了。更糟的是在长期熏陶默化的作用下,你的做法在学生的心目中也会被默认,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学着你的样子,到那时想纠正也难了。因此,以语言培育学生,教师必先带头做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说脏话粗话,班主任口中一定没有;凡是要求学生不说假话谎话,班主任首先不说;凡是要求学生常用礼貌用语,班主任必须坚决坚持说。

4 以行动树立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是育人树人的工作,班主任不仅要用语言教育学生,而且必须以行动影响学生,因为学生非常重视班主任的行动。班主任的言行是学生的表率,榜样的作用重要的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职业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担负着塑造几十名学生灵魂的重任,也就要求其具有真诚、善良、正直、谦虚、勤劳、朴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品质,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必须带头做得到的;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班主任首先坚持不做。例如,为了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随时随地做到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热爱集体。要求学生间相处要坦诚,我对学生从不虚伪。我时刻与学生换位思考,以身正以求影随,用行动中体现出的人格力量来感染教育学生。记得刚开学不久,天气炎热,同学们在户外清洁卫生死角,开始时,同学们都怨声载道,许多人都躲在旁边偷懒,而当我投入到学生中,带着他们一起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时,他们都自觉地做了起来,尽管同学们都大汗淋漓,但大家毫无怨言。班主任教师的带头参加劳动不是比班主任口头教育学生要不怕苦要热爱劳动更有说服力吗?在行动事实面前,再有力的理论与雄辩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树立威信,自身的行动,是说服学生最好的理由。

正是自己始终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我的班主任工作才开展得非常顺利。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语言去感化学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只有认真地唱好班主任工作中的情、理、言、行这“四部曲”,才能演好班主任这一角色。

上一篇:对“厌数”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下一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艺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