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8-27 11:23:34

地质灾害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地质灾害评估是防治地质灾害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的是,首先对评估区的实地调查一定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对资料的收集尽可能的全面、准确。其次是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要在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明了。最后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定要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种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目前各种地质灾害事件频发,给国民经济、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当然有一些地质灾害是由于一些目前人类无法预知、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引起的,如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这类地质灾害的一旦发生虽然危害性大,人类不可控,但这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毕竟很低。而绝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造成的,这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人类是可防、可控的,只要评估正确、防治方法正确、防治措施真正的落实到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低程度也是可减少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的。要想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就要对人们的生产活动所能带来的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生活、财产带来的危害进行正确的评估,正确的划分灾害类型,正确的评价灾害的危害性,提出正确的防治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对地质灾害可防、可控、防控结合的目标。要想达到对人为引起的地质灾害的可防、可控的目标,就要在生产活动之前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在地质灾害评估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做好评估区的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及相关的资料收集工作

1.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在进行野外地质环境调查时一定要认真,绝不能走过场,决不能遗漏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任何疑点。同时进行野外调查时一定要结合评估区将要开展的生产活动特点进行,这样才能做到有正对性、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

例如:评估区将要进行的生产活动为开发建设为住宅小区,那么就要结合评估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调点放在评估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上,重点调查评估区内是否有危害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条件,如地基土中是否存在软弱夹层,是否存在溶洞、陷落柱等其他不良的地质问题,同时调查评估区所在的区域地质构造、地震等的发育情况和危害程度。其次对评估的周边地形、地貌条件也要进行调查,将重点放在地形高差和能形成不良地质作用的地貌类型上。

再比如:评估区将要进行的生产活动为建设线形的公路、铁路,那么就要将调点放在线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多方面上,调查时要更全面,更仔细。在调查时首先要依据工程实际划分成若干调查区块,在区块内在依据不同的地貌单元、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单独调查。

在开展野外地质环境调查时一定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层次,这样才能做到调查的资料准确、详实、为正确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打下基础。

2.与地质灾害评估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评估区范围内及所在区域内的地质、水文、地形、物探、气象、地震、构造等资料,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力求全面、准确,对所收集的资料一定要加以鉴别,充分做到去伪存真。

二、正确划分地质灾害的类型,正确评价各灾种的危害性

1.正确划分地质灾害类型

野外调查结束后,对得到的外业资料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梳理,认真地分析。在资料的基础上正确划分地质灾害类型,正确确定灾种。

在确定地质灾害种类时,依据评估区的建设具体规划及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等综合进行。

例如:评估区的高差较大,在建设是易形成高边坡,且在高边坡顶部或坡面上存在松散堆积物,则易发生滑坡、边坡滑塌等地质灾害。如果评估地貌复杂,沟壑较多,沟壑的坡面或沟中存在松散堆积物,评估区的地形高差又大,当地的气候条件中又多有集中降雨等,则评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果评估区地势平坦,但建设本身已形成人工深基坑、高边坡,且评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中在基坑边坡坡面上存在松散岩层或层状顺坡岩层等,则易发生基坑边坡滑塌,甚至滑坡的可能。

总之,在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多为多种因素的综合、叠加造成,因此在确定地质灾害种类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正确评价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在确定了地质灾害种类后,正确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定要正确评价每个灾种的危害性。

在评价各灾种的危害性时,一定要依据各灾种的发生可能性、危险性及各灾种发生时造成的人、财、物损失来综合评价。既不能偏高,更不能偏低。偏高易造成防治措施中的工程浪费,偏低易造成防治措施的安全性不足,造成更大损失。

三、正确选取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在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危害性确定之后,正确选择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在选择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时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主次有别、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兼顾的原则。

安全有效、经济适用是指在保证安全有效地能达到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主次有别是指依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性的大小来制定防治措施,把主要财力、物力优先部署在危害性大的方向,不能主次不分,既造成主要危害性灾害的防治安全性减低,又造成次要灾害防治措施的浪费。

临时措施和永久性措施兼顾是指在治理措施选择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无需进行永久防治的灾害,可选用临时措施进行防治,这样既保证了安全性,又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外业调查和资料收集是根本,是灾害种类划分、灾害危险性评价的依据,是防治措施选择成功与否的保障。在地质灾害种类划分和危险性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既全面又重点突出、及准确又明确。在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选择时,既要安全有效,又要经济适用。

安永海,1970.12,男,汉,辽宁省沈阳市,大学本科,地质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从事地质工作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在水利工程中的预防措... 下一篇:论GIS系统在配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