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时间:2022-08-27 11:01:28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摘要】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进行了定位:高等教育产品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然后运用成本一收益理论分析了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行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机会成本 教育收益率

一、高等教育产品的定位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依照社会产品消费时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标准,可将全社会产品分成两大类:一是私人产品,二是公共产品(P107)。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从消费方面来看,私人产品不存在市场缺陷,如果产品在生产方面符合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市场提供将使得这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处在理想的水平上。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增加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消费者对同一消费品的减损,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当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时,消费者不愿意去购买,所以公共产品无法由市场供。只能以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从产品消费的受益范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角度来划分的,这两种产品构成了全部社会产品的两极。在现实生活中,产品的性质并非像理论描述那样泾渭分明,一些产品可能处在两极之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通常称之为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就高等教育而言,它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私人产品,因为它的利益并不是由受教育者所独享的;它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因为它并不满足萨谬尔逊(Samuelson)所指的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非占有性(Non―rivalry)、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P19)。高等教育是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一种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另一方面又具有排斥性的产品;另一种是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这种产品,或者由于拥挤而引起,或者是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而引起的。外部效应(Enter―nality)是指个人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其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取得应有的收益的现象。从外部效应的结果来看,有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高等教育的利益并不完全由其接受者所独享,它的一些利益被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所分享,显然,高等教育产品的定位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二、关于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政府投资成本收益分析

研究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对于考察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提高高等教育的资源利用率有重要的作用。西方许多学者提出教育“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研究分析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要研究分析经济效益,并进行量化处理,首先必须考虑投资成本的问题,没有成本就很难说明投资的真正效益。

(一)关于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政府投资的社会成本

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政府投资成本社会成本同样可以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去考察:社会直接成本由两种常见的计量方法,一种是匡算法,一种是实算法。把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和生均预算外用于培养的费用加在一起,就是匡算法得出的直接成本。使用这个方法时必须假设教育事业经费中所有各项费用都与培养费有关;必须假设当年教育事业费中的设备购置费相当于学校已经形成的全部设备的折旧费;还必须假设当年的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校舍建筑物的折旧费。而实算法要求把一切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扣除掉,对学校的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种类分别给予折旧。本文认为这种计算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社会直接成本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实际些,也比较科学些。

(1)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政府投资社会成本直接成计量可以理解为:

每名毕业生社会直接成本=(■)×学制期

用公式表示为:m=(■)*T

式中X计算为:(年初在校生人数×8+年末在校生数×4)/12

(二)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政府投资收益

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某一所高校乃至菜一个院系高等教育阶段入力资本投资成本和产出之间的比较。衡量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是否具有有效产出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符合才能形成有效的产出,如果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教育产出越多,浪费就越大。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其劳动能力是否获得了较大提高,劳动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即体现在受教育者知识能力的增长程度上,也体现在综合素质提高的程度上。高等院校在科研方面的贡献也是高等教育的有效产出。投入产出比存在于高等教育系统之内,还没有创造出真正的经济价值,这种效益被看成高等教育的内部效益,也可以叫做办学效益;当高等教育的产出一人才进入社会,加入到经济生产的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最终经济效益时,由于该效益的经济收益属于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部门,所以可以把它叫做高等教育的外部经济收益。高等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社会收益的计量公式是

M:=■

C是单位成本,即培养每一个毕业生的平均费用,P是由于受教育的结果劳动者为社会多创造的价值。C越少,M就相对增加,即经济效益提高。但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C的减少是有限的,只有加大投入,即提高培养费用。才又可能使培养的学生素质更高。

通过上面的公式,P的大小是决定高等教育社会经济收益的主要原因,分析可知P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质量、大学生就业情况、社会给大学生提供的工作是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等等。这些因素中除了第一条,其余的都是由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决定的。所以只有社会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使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收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于桂兰.杨富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收益的原因与形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2).

上一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土化应用型案例教学研... 下一篇: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