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27 10:53:02

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具有资源匮乏、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等特点。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语法翻译法、对比法等外语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从不同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策略;教学法;教学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26-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受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一大批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升本科院校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发展策略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专科学校无法替代的地位和独特优势。但是与办学经验丰富的本科学校相比,还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些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发展。同时对刚升本的专业课程教学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升格为本科以后才开设的二外日语课程,学校没有开设该课程的经验,存在教学资源匮乏、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等特点。鉴于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如何应对,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策略,以提高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特点分析

1.教学资源匮乏,影响课程设计

在新生本科院校,与专业外语相比,二外日语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首先是有限的硬件资源需要优先满足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二外教学就只有使用传统的教学资源:黑板+教材+粉笔。其次是二外日语教学资料较少,虽然近年来掀起的日语学习热促使很多专业人士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日语学习教材,但是真正适合二外日语课堂教学的结构合理、与时展相适应的教材屈指可数,这样的教材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给二外日语的课堂教学及课程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2.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多数新升本科院校都是借鉴已有办学经验的本科院校,结合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的。要考虑专业总学时和总学分的限制,二外的课时就相对较少,教学安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二外日语教学一般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每周4学时,总学时数较少。要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零起点开始顺利地通过语音、语法、语句以及篇章的学习,并且要获得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日语语言能力,其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新升本科院校的二外日语是一门新的课程,教师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等。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对学生进行日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3.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

近年来掀起了一股日语学习热,日语算得上是除英语外的一大语种。很多高校在设置二外课程的时候都将日语作为首选,新升本科院校更是如此。但是在这些学校,二外日语基本只对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学习人数少,在学习上不能形成你追我赶、互相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更谈不上好的语言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

4.师生重视度不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外语系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虽然二外是必修课程,但是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主要是依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对他们的就业很有帮助,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重视程度就远远高于作为第二外语的日语。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没有正确看待二外的教学,认为只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将教学任务完成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进行革新,出现“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还经常有意无意地为其他学科让路,这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拦路虎”。

三、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匮乏、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特点,可以采取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外语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等方法进行改进。

1.探索新升本科院校二外语日语教学策略

现代外语教学法有语法翻译法、对比法、直接法等,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特点。根据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选择不同的教学法,解决二外日语教学法单一的问题。在语音教学阶段以及语法讲解时可以使用语法翻译法。学生掌握语音基本知识以后,在口语教学、词汇讲解以及语篇分析时可以运用对比法等教学法。下面主要从教学法方面探讨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策略。

(1)运用语法翻译法,使学生更易理解日语的意义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资源匮乏,课堂教学形式很难多样化。在教学基础阶段,学生对日语还没有任何概念,讲解日语语音语调知识时,如果采用交际法和语法翻译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目标语的意义。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但是对没有任何日语语言概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汉语理解能力远远高于外语,在语音阶段的发音规则及语调讲解中运用这种方法会更直观、更生动、更易掌握。通过汉语讲解使学生理解日语的意义,学生通过理解式学习,能很快掌握日语语音和语调等基础知识,为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运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输入的语言――日语,并帮助他们对目标语做出无意识的假设。他们可以根据所学的语法规则,联系上下文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推理。在具体实施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语法教学合理、有机地渗透在交际活动中,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含有语法知识的活动,创设情景把零碎的语法点与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掌握多种能力。如果采用其他教学法,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的意义,可能会使学生对日语学习有为难情绪,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2)运用对比教学法,解决日语学习的难点

新升本科院校学外日语的学生大部分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对外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日语和母语汉语之间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二外日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日语语音语调等基础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采用外语教学法中的对比法进行教学。

对比法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用母语进行语言理论知识讲解和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将日语与汉语或英语进行对比,用汉语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解决日语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二外日语的词汇教学中使用对比法,既可以有意识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又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影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汉日词汇是同形同义的,这给学生学习词汇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其中也有形同义不尽相同,甚至形同义异的词汇,这又给学生学习带来了相应的干扰。在教学中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理解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对这些词汇记忆深刻而且能进行确切的释义。例如:「健康「紧张「简单……等词汇虽然形同但义不尽相同,「健康一词的日语释义是「日常の社会的生活や■的な行■に堪え得る体の状■・体の各部分にぐあいの■いところがなく、■力の充■している状■,其语义只限于身体机能方面的正常、无缺陷。而汉语的“健康”除了表示人的身体机能正常外,还有事物情况正常、没有缺陷的引申意义。如果我们在讲解这一词的时候这样对比讲解,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的词义,还同时掌握了它和汉语的相异之处,在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

2.培养学生学外的主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匮乏是绝大多数新升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二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补充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而且要转换教师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1)针对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资源匮乏的特点,积极寻找资源补充教学

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地掌握其语音语调知识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相关的资料,并且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还应了解日本国家概况和日本语言文化知识,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任课教师寻找办法。在教学内容方面,二外日语教学的课堂设计中除了选择一本科学、规范并与时展相适应的教材,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增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降低教学资源缺乏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又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例如,在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语音语调规则,教师还可以结合语音部分的学习,上网查找一些资料补充课堂教学。教学生进行「アクセント■的练习、唱假名歌曲、朗读「五十音童谣等。

(2)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二外日语语言能力

虽然新升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但是作为任课教师无论是在二外日语的语法教学还是口语教学中,都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自己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学过「■い物这一课之后,就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用所掌握的日语语言把如何询问价格、讨价还价和付钱等情形完整的描述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培养其主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新升本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以及课程设置关系密切,除了普遍性的特点外,各自学校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情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升本后的二外日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8.

[2]王武军.日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刘文红.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4]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5]赵霞.对第二外国语(日语)教学的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田孝平.关于高校日语(第二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1).

上一篇: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走向 下一篇: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