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2 06:08:54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在线参与度;考量方法;数量;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103-04

一 背景

学生的参与度作为保障在线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但是关于在线学习的参与度,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研究中,大多数侧重于学生参与数量的统计,而忽视了学生参与的质量;将研究重点倾向于整个学习群体的参与情况,却很少关注个别学生的参与情况。

在本研究中,笔者既关注学生在线参与的数量,也重视学生参与的质量,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考量学生的参与情况;既分析了整个学习群体的在线参与情况,同时也对个别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了评价。

二 基于数量和质量的考量方法

1 数量

(1)提交作业(主贴)的数量

在线学习中,虽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发表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帖子,但为了提高参与度,教师还需要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后,通过学习平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分享交流。统计学生参与某个主题的情况可依据下列公式统计:

在线参与数量=完成的作业数量+发表的主帖数量

统计在线参与数量的方法如表1所示:

在线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在线参与数量进行最低标准的限定,然后依据表1对所有学生(或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在线参与数量进行统计,最后将学生的在线参与数量与最低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学生的参与数量低于最低标准,教师需要了解原因,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所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在线学习和交流中;对于参与数量超过最低标准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作业(主贴)被回复的数量

在线学习中,通过对某个学生作业(主帖)回复数量的统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该学生作业(主贴)质量的高与低、受关注程度及吸引程度等。教师通过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作业(主帖),并分别统计这些作业(主帖)被回复的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整个学习群体的在线参与情况。

统计某个学生作业(主贴)被回复数量的方法如表2所示,纵列用来统计该学生发表的作业(主帖)收到的回复数量,具体的统计方法可依据下列公式进行:作业(主贴)被回复的数量=学生1+学生2+……+学生n

对作业的回复和主帖的回复分别进行统计,如果某学生发表的作业(主帖)有两个,统计者自行在该生的纵列中添加作业二(主帖二),以此类推。

(3)对其他同学作业(主帖)回复的数量

统计学生评论过的作业(主帖)数量也是在线参与数量考量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定期统计部分学生对其他同学作业(主帖)的回复数量,可以了解这些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参与在线学习讨论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便于教师及时发现边缘学习者。

统计某个学生对其他同学作业(主帖)回复数量的方法如表2所示,该表横列用来统计该学生对自己或其他同学作业(主帖)回复的数量,统计方法可依据下列公式进行:

回复总数量=回复作业的数量+回复主帖的数量

为了保证学生能对其他同学的作业(主帖)进行回复,教师可以在课程评价量规中说明每位学生必须回复其他同学作业(主帖)的最少数量。

(3)对其他同学作业(主帖)回复的质量

在关注某个学生对其他同学作业(主帖)回复数量的基础上,结合对回帖质量的评价,能更全面的评价某个学生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学生回复帖子质量的评价方法如表3所示。通过对某个学生所回复帖子的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该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是否经过了深入的思考。

三 实际案例

1 研究对象

2 质量

(1)提交的作业(主帖)的质量

某学生作业(主贴)被回复的数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业(主帖)的质量,但其质量在更大程度上还是需要依靠评价量规来衡量,具体评价量规的制定因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作业(主帖)被回复的质量

在线学习中,学生回复帖子的质量参差不齐,较高的在线参与度不仅体现在回帖的数量上,还与回帖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对回帖的质量进行分析归类,具体方法如表3所示。某个作业(主帖)的回复质量得分较高,可以反映出该作业(主帖)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激起其他同学的思考和讨论。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方法,以上海师范大学0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学生为研究对象,课程为《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为84人。由于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多,采用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课后的在线学习交流,有利于巩固各流程的知识和技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2 研究内容

基于数量的评价在案例中起到了促进学生在线参与的效果,数量统计的方法虽然简单但统计的过程比较繁琐,所以本案例中对数量的统计不做赘述,主要以质量的评价为主。

3 研究过程

(1)完成作业

本案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并向学生介绍每部分的主要任务,学生利用模板和其他的教学设计方案形式,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目标设计《学生教学设计作品评价量规》(如表4所示),并使用该量规对学生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打分,所得的分数作为教学设计方案第一次得分。

(2)互动交流

为了避免有些学生不积极参加讨论,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对6位其他同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然后,学生根据平台上其他同学的回复修改自己的方案,教师也会对部分学生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修正或规范化。

(3)修改作业

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生教学设计作品评价量规》,学生根据评价标准、作业回帖中的一些建议等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将最新教学设计方案提交到平台上。教师根据《学生教学设计作品评价量规》对学生的最新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打分,所得的成绩作为教学设计方案第二次得分。

4 结果分析

(1)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使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

将学生教学设计方案两次成绩输入SPSS中,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了学生两次总成绩的变化情况,如表5所示,其中课程标准指第一次得分,课程标准1指第二次得分,其他维度与之相同。从表中所有维度的均值之差可以看出,学生第二次得分都高于第一次得分,可见对学生作业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2)对回帖质量的评价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为了解学生群体的回帖质量情况,在学生评价《对数及对数意义》教学设计的作业中,教师选取回帖数量最多(9个回帖)的学生作业进行回帖质量的评价,结果发现回帖得分为1分和2分的回帖各2条,其余5个回帖都得了3分,表明改作业能够引起其他同学积极地参与讨论。

在分析教学录像《函数的应用:一个线路问题的探究》的作业中,教师随机选取10位同学,统计了他们对其他同学作业回复的数量,并且对回帖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有I位学生只回复过4位同学的作业,但质量都达到了2分或3分;有5位学生虽然回复了超过10位同学的作业,但高质量的回帖却很少。这种方法可用来评价个别学生的在线参与情况。

四 总结

在线学习参与度作为影响在线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具体如何判断在线学习参与度,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也未形成规范的方法。本研究提出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对在线学习参与度进行考量,并介绍了具体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可用于在线学生群体数量较少的情况;在学生群体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随机抽样(抽取学生或抽取作业)的方式进行。本研究所提出的数量和质量评价方法比较有限,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更多的方法。另外,在线参与数量依靠手工录入某软件进行计算也并非科学之法,如何探寻或开发一个软件用于自动记录学生在线参与数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闫寒冰,魏非,远程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向东,余锦凤,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框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88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区域协同;幼儿教师;城乡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94-03

“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发挥引领、支持和服务作用,是地方幼儿师专应有的历史担当和大学职责所在。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上,地方幼儿师专能够发挥地方院校接地气的优势,有效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建立区域乡村幼儿教师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与校本研修活动良性运行。

川北幼专近年来在推进区域内教师培训项目综合改革、促进区域内城乡教师协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网络的高校・幼儿园协同研修实践共同体及其研修实践活动,由川北幼专组织学校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学团队牵头,以合作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转岗教师为主体,幼儿园园长参与管理,组建一些以解决各种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的协作教学研究团队。这些协作团队围绕解决某一个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者高职层次幼教、小教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而建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开发、资源共享和在线协作教研等活动,以实现校、园协作,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1.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规程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牵头对地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分析区域内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现状,统一规划本地化的幼教师资培训方案,对本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层次、管理职责、区域幼儿教师发展质量标准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区域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管理评价机制,做到区域内幼儿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认证标准上的全覆盖,对教师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的内容、形式和学时学分认证制定管理办法。

2.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建设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是一支整合了县区内教学科研、教育技术、一线骨干教师等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团队。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带动城乡教师的区域协作,指导城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其活动形式主要有开展区域内校际协作教研、培训活动等,同时不定期对各农村幼儿园的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进行实地指导。

3.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模式

(1)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

该模式主要针对区域内边远薄弱地区的幼儿教师,在具体应用中主要与院校集中面授、乡村幼儿教师访名校等培训活动相结合。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以提供在线的网络课程支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主。

(2)基于网络教师工作坊的团队研训

网络教师工作坊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以区域内教学名师、高等院校学科专家学者牵头组织、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参与进行的网络研训活动模式。教师工作坊主要有组织课程学习、专题在线研讨、案例分享、协作教学、学术交流、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研训活动,以实现区域内同一学科教师的协同成长。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主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跨年度、递进式、常态化研训,以培育一个团队、提升一个片区内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

(3)基于网络研修平台的送教下乡

基于网络环境的送教下乡是以送技能、送本领为主,以通过院校协作的形式,以协作创新的形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主要过程有:首先,由院校专家团队入园,以乡村幼儿教师的常规教育活动为观摩对象,进行访谈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访谈对乡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准备水平进行了解;其次,由院校专家团队、授课教师本人、幼儿园同行及院长,通过在线视频系统进行网络协作观摩和研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常态教学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再次,由院校专家协助乡村幼儿教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教学活动的再次设计;最后,由乡村幼儿教师根据重新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进行第二次教学活动实施,院校团队则进行活动实施过程的观摩,并进行二次活动录像,对第二次教学活动的改进进行团队分析和交流,使乡村幼儿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采取方案的优点和仍存在的问题等,进而达到促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目的。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1.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研究对象选择

选择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修主题,依托川北幼专与广元市利州区建立的“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发起并组织本次研修活动。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来自地方高校4人,幼儿园10人(其中城镇幼儿园3人,乡村幼儿园7人),高校教师中学前教育学科教师3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师1人。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艺术、健康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分别在1所城镇幼儿园和2所乡村幼儿园选择1位主班老师和相应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研修。

2. 研修活动过程设计

(1)由研修主持人在进行调研分析后,会同指导团队商定研究主题,设计研修活动方案并通过网络研修工作坊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指导团队设计研修活动指导方案。

(2)由研修主持人协调召集共同体全体成员进行参与式研讨活动(线下集中培训),解读研修主题、观摩先进案例,进行理念、方法、技术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的参与式培训。

(3)主班教师返岗实践,带着集中研讨所获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开展专业实践。同时,研修指导团队协助主班教师将初次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至研修工作坊,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

(4)主持人协调召集在线研讨活动,由主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视频、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网络进行,研修共同体成员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组织在线研讨。

(5)主班教师参与教学设计的修订,并在指导团队的协助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然后进行第二次现场教学实施。课后进行说课与反思,其他教师现场观课或在线观摩教学录像,进行评课议课。

(6)主班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包和教学反思,教师网上继续议课或参与话题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研修成果。

3.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主题培训与技术应用辅导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网络研修主题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完成研修活动方案设计并在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在完成网络研修活动支持资源、支持方案的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师资团队召集所有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就本次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理念、方式方法、支持策略、组织与评价等进行了参与式培训活动。

(2)同课异构与协作重构

研修共同体3位主班教师进行岗位实践,由主班教师独立备课或小范围协作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验证性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指导团队协助3位主班教师将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到网络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协调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此后,教师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召集共同体成员召开在线视频研讨会议,对3位主班教师前期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视频以及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建议,完成了教学活动方案的协作重构活动。

(3)反思总结与协作提高

在协作重构过程中,3位位于不同区域的幼儿园主班教师相互借鉴,与院校指导团队紧密互动,协作完成各具特色、适合本园儿童发展特性的教学设计,这一过程通过虚拟社区的协作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教学设计重构完成后,3位教师在共同体成员的协助下分别进行了教育活动的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在社区协作中所获得的显性知识的固化。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效果分析

1. 精确定位、深度互动,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互动”是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所有活动的核心,网络研修共同体中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实践正是在与研修平台上的同伴、专家和辅导团队的交流互动中,悄悄发生转变、实现知识和价值的重构的。这种高效、深入的互动,使得主班教师、普通教师的参与程度都比较高,在研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2. 多轮迭代,以城带乡,有效规范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

农村幼儿园对教育活动的规范性、教学性不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不强等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在网络研修活动中,除了系统的培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念、知识、方法和价值外,研修活动反复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通过多轮次的协作设计和研讨,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与支持、幼教专家在线指导下,通过多轮次的网络协作教学设计,通过案例研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协作设计活动,以城带乡,使农村幼儿教师掌握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且开始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出适合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园本主题活动,有效规范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

3. 网络协作研修活动促进了农村幼儿教师协作交流能力提高,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考核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35-02

2005年起,安徽省参加了在中央电大主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又以省开课程考核改革的形式推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考核工作。本文以此为背景,对网络考核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情况加以阐述。

一、网络考核环境下法学类课程教学设计情况概述

(一)课程考核设计的基本情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安徽省目前法学专业课程基于网络的考核(以下简称为“网考”)主要包括利用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为“形考”)和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核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包括对各项学习过程考察的综合形考与单纯网考的形考两类。依形考所占比重不同,可以分为百分百形考、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双及格以及形考与终结性考核合成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中国法律思想史》《民法专题》等省开课程;第二类主要是部分参与中央电大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第三种考核类型占课程绝大多数,在具体终结性考核方法上又有纸质考核与网络考核之分。从网考设计方案看,在考核内容上有主观型考核(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与客观型考核(如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之别;考核方式有交互性考核(如主题研讨)与独立性考核(如终结性考核)之分。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的导学性文件。目前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学生与学习需求分析、设定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与支持服务设计、学习测评设计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管理问题的框架构建,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的需求。但能够结合网考环境展开具体教学指导的未能多见,有的甚至还是传统教学设计的沿用,不但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反有误导之嫌。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之上的,需要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深入理解,在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难点与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应指引。

二、当前网络考核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计个性化不足

法学类课程在内容和类型上有着较大区别,而现有教学设计方案基本上是固定程式的编排,无论是统设课程、省开课程,理论性课程、实务性课程,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上多数未能体现出个性化指导,更谈不上基于网络考核在教学中的特殊安排。

(二)教学设计方案落实欠缺

以《商法》课程为例,中央电大制定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主要侧重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介绍与安排;安徽电大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在上级教学设计基础上,细化教学过程的安排――具体到面授、网上讨论(活动)等环节的课时等。可实践中,有的教学点仅安排3―4次上机作业辅导课,这不但使得教学设计方案流于形式,更是违背了开放教育教学初衷。在省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常出现仅安排一两次专题辅导,甚至以一纸作业代替课程教学过程的现象,反应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

固然有着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基层电大设备与人员管理不到位、远程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学本身也存有短板。

1.教学资源规划不合理。目前三级电大在线都承担着教学功能,但各自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没能有效区分。下级电大基本上照搬上级电大教学内容,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交互未能真正实现。再或同一课程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省校责任教师、市级电大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课程讲授或课件制作,造成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选择障碍,而这靠各出其门的教学设计是无法解决的。

2.教学平台需整合、升级。目前基于网络的考核一是利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二是利用各级教学点的电大在线平台,两大平台兼容性较差,不便于学生学习。同时,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时间严重碎片化,原有的网页版教学平台已难以满足学习者便捷性与交互性的需求。

3.教学监管难以落实。 教学一体化设计中虽有诸如规定学员需要参加几次网上活动、网络学习最低小时数、发帖最低数等指标监管教学过程,在技术上还通过设置学习平台的自动统计功能来实现监控。但实践中存在大量学生挂网、刷屏、代替操作等无效学习行为,使得网上学习的监管形同虚设;而网络题库中数量有限,内容雷同,难以避免学生套取作业答案或代答的现象。

4.考核方设计尚待优化。课程考核模式创新不够,网考方案不过是传统考核在网络中的翻版,加之试题库容量有限、考核内容与形式欠缺规范化与科学化、过程考核操作性不强等现象,使得基于网络的考核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既有功能发挥不足。

三、对教学设计方案优化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现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了七大因素,本文也将据此对法学类课程相关设计方案的优化加以阐述。

(一)教学设计需适应网络考核特点

网络考核下,考核形式转变为无纸化考核;考核题型从客观题型像主观题型过渡;考核内容强调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与安排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对课程学习难度、教学难点、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等内容直观了解的基础上,知晓其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重点的分布。同时,应更重视教学资源运用指导。经过多年积累,法学类课程一般都配备了文字、视听、网页辅导三大类教学媒体资源,有的还制作有CIA课件或网络课程。文字版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他资源对之起到补充、辅助或导学作用。法律的日新月异往往导致法学教材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状态,而网页辅导等便捷教学资源的运用就尤为重要。

此外,教学设计中更应突出教学资源利用的规划与指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各类资源的特点、内容、效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同时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表引入资源索引,便于学生准确找到学习的最佳资源。网络考核所强调的应用性考核必须建立在知识的有效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目前法学类课程各类媒体资源分工与协作不够,客观上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主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或脱节情况,这无疑制约着教学方案中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的指引、辅助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地图,而教学效果最终需要通过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导学、助学与促学工作。网考课程在心理、形式与难度等方面比传统考核有着较大障碍与难度,学生更需教师的指引与帮助。同时网络考核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当的学习难度客观上促进了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产生了参与讨论、答疑等学习活动的需求。教师应把握良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例如以网上主题讨论(辩论)活动取代固有的网上答疑,教师通过选题、细化分工与任务、引导资料收集整理、做好讨论活动的管控与引导、相关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等,给予学生切实的激励与支持。再如以案例教学为手段,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教学环节上,注意网上与网下的配合;在活动方式上,以知识点展开探究式学习;在时间上,以灵活时间为主固定时间为辅;在形式上,注意交互与协作;在组织上,将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与事后总结结合;在测评上,将软、硬性指标相结合,尤其注重软指标的考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网络的远程教学优势。同时要结合电大的系统性特点,各级教学活动相互分工、协调,避免因教师各自为政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时空上的冲突。

(三)教学评价的优化

客观上,学生普遍对形考活动存在应付情绪,导致出现作业相互抄袭,网上活动敷衍的现象。而网络环境下的考核,客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阻碍,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但网考并非一改了之,如单一的客观题考核方式是否符合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规律需求,是否会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记忆正确答案的误区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形式的改变只是开始,如何针对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学习实际,建立更为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评价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行包括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方式选择与评价内容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考查相结合等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改革。

(四)教学管理规范化

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设计落实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双重评价。在网络环境下也必须对教师如网上教学活动的备课、网上活动组织、网上作业评阅、网上答疑等教学与支持服务等行为进行规范。当然,教学本身是一个赋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对包括教学设计本身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管控的同时,也需给予教师相对宽裕的空间进行教学延展。

(五)教学平台的合理性问题

网络考核是远程教育的趋势,学习平台承担着学习任务与资源,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实现学习与考核等教学功能,故而教学平台设计的合理性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客观保证。现有教学平台存在诸如三级平台整合不足,学生登录繁琐,有的学习任务需多平台登录等问题。此外,网页版教学资源已经相对落后。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支持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机等智能终端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WAP协议的手机版学习在线与开放教育APP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以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曾咏梅.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3]高世明.开放教育基于网络考试方式下的教学改革问题[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

[4]罗丽琳,王怀勇.基于网络信息平台辅助法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

[5]黄伟.高校网络社区的话题变化及功能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体智慧;精致课堂;有效教学;数学意境

如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在这自上而下、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办,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校数学备课组结合我们县级中学的实际情况,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自学、互学、出去学的“三学”措施。其中的互学,就是通过集体备课,发掘每位教师的才智,共同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本文以抛物线的定义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望借此与同行学习交流。

教材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A版,选修2.

下面是我们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两位老师展示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一:

师:我们在初中学过二次函数,同学们还记得二次函数都有哪些性质吗?

生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生2:还有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生3: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是由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由判别式来确定。

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在初中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一些性质。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有的开口向上,有的开口向下,这些仅仅是抛物线的二次函数性质,实际上,抛物线还有更多的性质。比如,抛物线的开口方向还可以向右,也可以向左。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学习抛物线【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借助多媒体,看看抛物线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抛物线产生的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抛物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由此引出抛物线的定义,接着用幻灯显示出定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求曲线方程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求出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方程。

教学设计方案二:

师: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其中有两道重要的例题,一个是椭圆中的例6,另一个是双曲线中的例5.现在请大家先把这两个例题复习一下,之后完成下面的填空.(多媒体显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L(L 不经过点F)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的点的轨迹,当0

前面两个空,由于老师讲课时已提到过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所以学生均能顺利答出。第三个空,做了课前预习的部分学生答出是抛物线。

师:(学生回答后)有同学说当e=1时,是抛物线,真的是这样吗?(稍停后)好!让我们借助计算机来看一看.(利用几何画板 ,建立满足e=1的条件,演示观察).

师:大家看,满足e=1的点在计算机上描绘出的是一条什么线?

生:抛物线.

师:好!我们在初中学次函数时,已经认识了抛物线,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抛物线【板书课题】

师:由刚才的问题,我们知道,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 L (L 不经过点F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这样,我们也就得到了抛物线的定义【板书定义】.

后同方案一.(略)

这两个教学设计方案,均是从情境问题引入,有思考、探索、观察、实验、过度的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抛物线的定义是鲜活的,好象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死板地从天上掉下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但是,对这两个设计方案,我们认为也有诸多不足,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对这两个设计方案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情境问题的设计不够新颖。情境问题的设计要能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新鲜好奇出发直到深入其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并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觉思维的发展入口.方案一由二次函数的复习引入课题,沿用了教材的讲解思路,没有创新.这在学生已有了课前预习的前提下,就显得是平白直叙,波澜而不惊,达不到好的效果.方案二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引入课题,这实际是套用了老教材的讲解思路.

思考二:抛物线的定义的引入过于生硬.两个教学设计方案都是利用几何画板,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而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仅靠观察、猜测而得出抛物线的定义,这明显违背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思考三: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设计欠佳.两种方案均采用了教材上的推导方法,即推导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的抛物线方程.这里,我们认为若把它改为推导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的正半轴的抛物线方程,效果会更好.因为这种情形推导出的方程正好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这样也就进一步证实了开始时学生对“动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的这一猜想.

综合以上思考,我们设计出下面的教学方案: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师:好!我先真诚的谢谢大家.我遇到的问题是(幻灯显示: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 L (L 不经过点F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师:这是个轨迹问题,我们知道,平面内的轨迹都是平面图形.那么,我们该如何知道此问题中的轨迹是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短暂讨论后,有学生提出用作图法,按条件作出轨迹图形即可判断;也有学生提出先建立坐标系,求出轨迹方程,然后根据方程的形式判断轨迹图形.对于学生的以上回答,教师适时给予充分肯定,并把学生的方法分别命名为作图法和解析法.

师:好,让我们用作图法来探求这个轨迹问题.

为了能作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教师先板书好下图.

作图时,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点M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可得作图方法:(1)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过点B做直线L的垂线BC;(2)作线段BF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点M,点M即为所求.作出图形后,学生观察并猜测轨迹为抛物线.

师:作图法探求轨迹,直观形象,但最后只是猜测轨迹是抛物线,我们有没有办法证实它呢?

引导学生考虑解析法,并理解其原理: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轨迹方程,若轨迹方程是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则可确定轨迹是抛物线。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倡导网络云技术环境下教学研究新方式,发展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实现教育智慧创新的能力,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开创教师发展新局面。

倡导创新教学方式,创作符合“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设计,培养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设计、评价、反思、完善教学设计和可视化陈述等方法,提升网络环境下教师综合素养,打造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优秀教师。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细则说明

1.赛项内容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分别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组别。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信息技术等六门学科,初中组与高中组均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地理、信息技术等八门学科。各组别均设“学校类”和“跨校类”两个类别。

(1)初赛

参赛团队自选课题,协作完成并提交信息化教学设计电子稿。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上传到组委会指定地址。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的团队名单,并在NOC活动官网公布。

(2)决赛

决赛采取现场比赛方式。设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和可视化陈述四个阶段。

2.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

根据赛场公布的竞赛题完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将制作的课件、专题网站,以及使用的工具软件打包上传。

(2)教学评价

循环评价兄弟教学团队创作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评价教学环节上(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面),要求提炼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3)反思与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在评价兄弟参赛团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反思本团队原信息化教学设计,修改完善原有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课件修改等)。

(4)陈述与答辩

陈述:采用可视化方式,参赛选手应充分展示利用可视化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实效的能力和教学综合素质。

答辩:评委根据参赛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或陈述情况提出问题,指定主陈述选手之外的另外两名选手分别回答问题。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报名组织

1.参赛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教师。每个团队组织三名同学科教师参赛。

2.赛事组织

报名方式:参赛选手须通过NOC活动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学校类参赛团队须以学校为单位报名,跨校类参赛团队由参赛成员所在学校联合报名,均需提交初赛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图。

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大教师;制定;整合;一体化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06-02

远程开放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教学组织已经彻底打破了组班教学,实行了以课程为单元的远距离、分散式教学;二是学生经历不同,职业各异,学识不同,年龄也不同,三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所以设计教学方案必须对上述问题仔细分析,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设计,并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想。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要用系统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第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第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学习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的具体特点。第三、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只能依据教学过程前后变化以及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的科学测量。其目的是为了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第四、如果教学设计效果不理想,应从多方面找原因,并且随时调整,使其趋于完善。

一、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基本方法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树立“学习支持服务”思想观点。教师在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材料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偏差的矫正等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远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选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成分--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最优方案的综合,一旦掌握了最优化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整套方案,就能促使教学取得更大效益。

1.要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教学过程的任务。首先要规划好教学任务,其次要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三要能够预测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2.应合理选择学习信息。学习信息的选择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建立合理的信息结构,找出要点,注意协调。提高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时要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3、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通道。这种选择除了要考虑各种媒体的特殊性外,还应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还要考虑媒体和通道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4.应有机地控制教学过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学过程的控制应该是学习者的自我控制与教师有机控制的合理结合。通过这种控制,教者能够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学者能够调整自我,检查和校正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开学初就要向学员提供教学日程安排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活动。日程安排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习资源选择、BBS讨论、小组学习计划等等。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整合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技能,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网上资源整合技能培训,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的设计流程,规定相关的整合内容,含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IP、BBS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同时,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各种工具收集有关资源使用的信息,增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同时通过面授讲述重点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使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保持连续性,积极利用学习平台课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除了文字辅导资源外,还应该建有语音答疑、双向视频、网上自测及网络课程等多种网上教学资源。

(二)尽可能配备多种课程媒体

目前,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有网上直播课堂、网络课件、电子教案、流媒体课件、视频会议。E―mai、BBS、电视媒体的、广播电视直播、VOD点播、VBI、IP课件、音像教材,录音、录像、VCD、DVD、电话、文字教材、面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文字教材(如教科书、学习指导书和期末复习指导书等)和音像教材(包括录音带、CAI课件、VCD光盘,学生还可以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1套和2套节目)。丰富的媒体资源,使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有了良好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自行选择。

(三)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

第一,做到优化组合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种资源。中央电大提供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复习带,有网络版的CAI课,有主讲教师、责任教师的直播课堂,有期末的网上教学活动,有重点、难点的网上讲解。这些媒体对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又不可能把所有教学媒体全部涉猎到,我们的教师要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进行选择。精选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有选择地收看录像带及复习带。这样一门课是由各种媒体中最精华的部分组成,可以减少学生使用媒体的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中优秀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各类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网络环境下,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实际在教学中也应有所体现,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师在深刻了解学生装的基础上,来确定媒体的使用,这样针对性就更强一些。担倡自己阅读教材,适当网上浏览教学信息,也可以求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这样才能体现针对性,只有针对性强,才能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活动实现多样化。随着教学课件、媒体的不断增多,针对不同年级入学的学生情况,所设计的方案应有所变化,体现教变的原理。对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生是教学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动态的,教师设计的方案就不应该一成不变。当然,这种“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对一门课来说,重点是固定的,难点确实因人而异,媒体选择更是因年级的不同,学生接受不同媒体效果不同,那么在进行优化组合过程中,各种媒体的比重也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在教学媒体使用比例也是动态的,不同的学科比重是不同的,理工类的课音像教学效果差,外语则是相反。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

第四,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环境。由于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教学环境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网络(电子教案、教学实施细则、网络课件、BBS、视频会议)就是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在线学习获取知识,就取相关的教学资源,二是师生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具体讨论可以在网上进行,这种交流目前还不能达到直观,但是解决教学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是绰绰有余了。在这种环境下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就要考虑到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这样,才能积累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经验,接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开展网络教育积累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远程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人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教学信息。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3+5”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5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输入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和互动化。本文主要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仓储管理实务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1 高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

1.1 课程定位

仓储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此课程之前已开设货物学、物流基础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基础,在此课程后开设了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课程,所以该课程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仓储作业流程、会使用各种仓储设施设备,还能懂管理知识,它对物流管理专业仓储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1.2 学情分析

仓储管理实务授课的学生是物流管理专业大一的学生,开设时间是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共96学时。该学期的学生学习兴趣强,对新知识掌握速度快,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差,对重点、难点问题不会认真钻研,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由于从高中刚进入大学,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技能操作动手能力不强。

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该课程选用了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规划教材。为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学,本课程创建了仓储管理实务微信平台,建立了仓储管理实务名师空间课堂,让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时时学,按需学,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突破重难点。

1.3 教学内容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课程以某一企业的实际案例项目为依托,结合W生的特点,设计了两大项目,即某一企业货物入库作业管理和某一企业货物出库作业管理。每个项目以货物的仓储作业工作流程为主线,共设计17个子项目。本文将以子项目货物入库作业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该子项目是第一个大项目中的第六个子项目,共12课时。

2 基于“3+5”模式的课程信息化教学组织设计

在全球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已经存在很大的弊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所学项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货物入库作业项目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了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利用了世界大学城网上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采用任务引领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现场参观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飞信、QQ、仓储管理软件、仿真视频、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设计,本文提出了“3+5”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组织。

2.1 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教学过程

课前,为了让学生熟知授课内容,利用飞信、微信、QQ等信息化手段,将授课的基本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登陆世界大学城,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学习任务,查找资料,小组讨论。

课上,通过教学课件导出某公司的入库案例资料,明确任务,即物流中心接到的一批货物将进行入库操作,完成货物入库作业设计方案任务。

课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世界大学城中“课堂作业”的模块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测试,检查学习效果,深化所学知识。三阶段教学过程情况见表1。

2.2 采用“情境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考核评价+学结”的五步法设计

情境导入环节,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即物流中心货物入库作业设计方案。此时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完成入库的作业流程,存在很多疑问。因此,利用视频播放某一企业的入库作业操作流程,通过视频的观看与讲解,让学生从感官上有所认识,为后期的讨论打基础。

项目分析环节,通过明确任务,视频初步讲解,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网上查资料,明确每位同学的岗位角色与职责任务;也可播放以前学生规范操作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分析其作业环节,为后期的方案设计做准备。

项目实施环节,通过小组明确任务、成员分工、网上查找资料等环节,让学生开始进行方案设计。教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学课件对学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知识点讲解,解除学生疑惑。同时,还可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让企业专家给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答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入库操作流程,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入库作业设计方案,以电子档形式提交,并制作PPT,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汇报,将设计结果进行展示。

考核评价环节,学生完成了入库作业设计方案,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本项目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模式。教师根据项目设计完成情况表,对学生入库设计进行打分,成绩占40%。学生互评成绩比例占30%。采用世界大学城的在线考试测评平成知识点考核,成绩比例占30%。

学结环节,以大学城中“课堂作业”的模块布置作业,自主完成知识检测,以世界大学城科研苑、群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五步法教学设计情况见表2所示。

3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成果

仓储管理实务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肯定。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了重难点,使物流管理专业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志颖.基于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李焦明.高职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6(3).

[3]张彦斐,任传波,宫金良,等.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远程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远程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配套,教学资源多是采用城市学校的教学案例,而且培训机构只根据一种版本的教材开发培训资源。这样一来,造成了教师教学需求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脱节,给教师直接应用带来不便,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应用。五是参训教师个人投入过多。对农村教师来说,学校没有远程学习硬件设备,只能自购电脑、安装网络或使用无线网卡参加网络学习。据了解,教师除自己购置设备费用外,每天最少要上网学习2小时以上,这次中西部项目远程培训学习90天,网费共支出近400元。有一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的教师说,自己上网学习每天在5小时以上,除“双休日”,几乎每天晚上到一两点钟休息,参训使人疲惫不堪。农村学校远程学习条件的缺乏,造成参训教师个人投入成本高,这也是制约农村教师参加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与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从问题解决方面来看,首席专家在线与学员对话交流时间极为有限,全体教师在网上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相当少,只能与平台一些教学辅助人员或学员之间交流,造成一些教学实际问题仍得不到及时解决;从教学应用方面来看,网络培训解决的是教育教学共性问题,加之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仍需要现场指导,尤其需要发挥当地专家和县级以下教科研人员的作用。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提出

纵观网络研修十年历史,发展速度快,内涵提升慢。通用于多年国培和省培的培训模式,从常态化角度,均缺乏让研修重心下移的区域纵深和让研修跟进教学的过程纵深。解决两个纵深,实现网络研修常态化,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研修共同体,成为网络研修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通过网络支持,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去摸索,去实践。“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是基于解决远程培训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研训方式。其必要性在于:从优质资源的效度讲,通过集中研修、专家引领,可以给全体参训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有利于学习、实践后的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校本研修机制的建构。从培训组织方式讲,组建由网络培训专家、本地专家形成的专家培训团队,通过送培到市、县的方式,分期培训,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县级培训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从培训目标上讲,在远程培训实践中获取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针对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与困惑,进行交流、指导和引领,使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参训者的教学及研究能力。从培训教学形式上讲,通过分组研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会议、现场诊断、问题答疑、对话交流等形式,可以探究网络培训、集中研修的有效结合点。从特色与创新上讲,实施远程培训后的短期集中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造血”功能的发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一是促进研修方式的改变。基于学校的问题可以采用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或采取同课异构、联片研修、连环改进等措施,扩大教学交流;同时,针对课堂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小专题研究。二是研修组织的创新。以乡初中、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学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由县级培训、教研机构合作组织,引导学科网络协作组开展网络研修交流与研讨活动。三是合作研修的模式创新。打破以往“专家讲座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网络学习与集中校本研修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应用能力,促进网络学习常态化。

“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的实施

有效教学来源于有效研修,落实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把研究指向教学各个环节,聚焦学生学习是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的标志和培养途径。跟进式培训活动就是推动教师有效研修的一个做法。通过同课异构、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去思考,去反思;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生反馈对原设计有新的发现和调整;修改一次教案然后再去实践、去反思,进一步修改教学设计,帮助教师自主反思、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切实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就其内容与方式来说,要针对参训教师需求调查来确定,参训对象不同和问题不同,采用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同。但是,实施“跟进式”短期集中培训,主要是解决远程培训中校本培训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缺位问题,较理想地实现校本培训机制的良性运行,保证校本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聚焦实践问题解决,丰富学习资源,落实学习支持,抓牢过程监控,科学考核评价,保证远程培训的实效性。为此,可设计如下培训构架:构架一:培训过程的要素构架二:培训过程的构成打破“专家讲座为主”的满堂灌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参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跟进式”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展开:专家报告(学情分析报告)——研讨交流——同课异构——现场诊断——再认识——制订发展计划。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要领是:)学员带来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针对学员在培训中共同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和专家同备课,同听课,面对面交流。专家就实践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教学指导。就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点拨、引领。专家释惑解疑,指导、斧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理性认识。采用“工作坊”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将学员分出不同角色,即教师、学生、评课专家,由学员进行二次教学设计与实践。专家评价学员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指导。学员分小组讨论,再次反思教学设计方案。小组派代表演讲教学方案。学员与专家交流、专家点评经过学习后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跟进式”培训的绩效考核与评价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104-02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传统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完善。创新思维开发以及创新思维的引导、培养,是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可以从创新课堂设计等角度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目前国内“居住空间设计”设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下文将对其进行阐述。

1 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设计现状

居住空间不同于其余空间形式,私密性比较强,饱含了居住人的特点以及居住人的特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房屋的要求也有了明显提升,所以“居住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布局要求,还要尽量满足住户个性需求,打造最理想的生活环境。“居住空间设计”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想要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质量,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可以将室内设计作为基础课程来看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室内设计工作模式,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提升方案设计质量的工作方式,打破原有方案设计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设计要素,通过提升基本设计方法等形式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掌握室内装饰材料以及室内施工图纸绘制工作方式,提升室内设计知识点方案设计应用质量。从该情况来看,课堂不仅要包含理论上的教学内容,还要传授一些实践内容。通过方案设计的形式给出户型图,让学生们自主布置房屋空间。如果通过该方式来打造概念性空间,可以让学生更加大胆地去进行一些思维发散,而且设计的个性也逐渐凸显,可以将设计方案反馈到教师处,提升设计方案可行性。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打破传统空间布局以及传统家具摆放位置,彰显自己的个性,但是这种突破需要以可实现为基础,才能保证“突破”具有实际意义。

2 “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课程设置当中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安排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后的,通过分断集中教学的模式来传授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弊端比较明显,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没有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都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长时间不能解决相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之后一段时间的实践环节中,虽然理论知识学习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理论和实践却很难结合到一起。所以可以将实践教学工作模式融入理论教学当中,让教师自由化渡支配时间,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吸收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并且这部分学生在面对项目的时候,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空间设计”知识点日后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动手能力是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根据不同规格空间,对空间进行重组,获得更加符合当前发展状况的新空间,利用这些形式来体验设计过程中空间布置的重要性。在该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认识都是比较少的,也缺少工艺制作工作技能,知识让作品有表象,但是缺少灵感。

3 “居住空间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实践性的层面来进行优化。将项目作为依托,结合理论知识点,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面对项目工程的时候,要将问题作为主要的课堂授课先导来看待,不断地引入一些全新的设计任务,让学生跟着设计任务的内容去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教授知识点的模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勾起学生在该方面的求知欲望以及对位置知识点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事件设计能力。不能将设计方案集中在形式功能上,还要让学生可以拿出较为完整的方案,才能保证后期“居住空间设计”教学的正常开展。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需要从事“居住空间设计”教学的教职员工在日后不断探索。

4 将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中

反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经过多年来的不断使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按照教学计划章节或者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来录制一些视频,将反转课堂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专业特点比较明显,所以经常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条件的约束,所以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必须要加以完善,才能保证“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质量。首先可以从云平台以及云网络建设的层面上出发,为课堂教学提供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的教学环节来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并将录制的资料录入云平台中,实现课堂教学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定期在线教授课程,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互动的形式来学习知识,让学习课堂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批阅一些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者是自己的看法。从整体上来看,要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来安排课程,尽量减少负面条件的约束,提升“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质量。

5 结语

上文从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别从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设计现状、“居住空间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将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设计中等角度,对如何提升设计教学质量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 吕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4):379.

[2] 郭颖艳.基于岗位情景的《居住空间家具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8):118-119.

[3] 杨丽娜.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15(10):227-228.

[4] 张丹.“家装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6):98-99.

[5] 郭欣.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208.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属于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概述性的特点,计算与理论推导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1]。为了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概述性工程材料知识,包括防水材料、金属材料、砂浆材料及胶凝材料等的专业术语、基本概念等,则需要应用实验课程对理论性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目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耗时较长,且难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可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对此,可以采用塔式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灌输式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基础设计、对比分析及后期处理教学环节中逐步了解材料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方法及巩固实验课程中学习到的工程材料知识。在实验课程的基础设计环节,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各小组根据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前需要求学生上交设计方案,待教师审批后才能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材料实验,可以将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实验,这对于实验教学参与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2]。在实验教学的对比分析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相同批次的材料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验难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的后期处理环节,教师需要及时公布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总结实验成果与改进不足。例如,在对胶凝材料基本性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标号不同的水泥,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随后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说明及方案完成相关实验,包括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用水量及细度实验等。在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记录对胶凝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以持续提升科研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探索能力

单项实验教学设计不利于优化课程中的材料实验性质,造成实验性质以验证性材料实验为主,研究性材料实验及综合类材料实验较少。对此,要注意积极改革实验教学的设计形式,应用多方案设计形式实验取代单一方案设计形式实验,以便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提升探索能力。例如,在进行钢筋实验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拉伸实验属于钢筋材料检测中的重要实验,进行拉伸实验后可以了解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在应用传统教学设计开展实验时仅需要采用一种钢筋,这就会导致实验过程缺乏一定的比对性,也难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塑性钢筋、冷轧钢筋、冷拔钢丝及高强钢丝之间的性质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八种不同的钢筋让学生同时开展实验,对不同种类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进行分析,以便可以全面了解不同钢筋塑性性质及应用范围等[3]。再如,可以采用矿物组成实验、掺量实验、养护条件实验、水泥细度实验等方法检测水泥实际强度。此外,在改革实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实验方向,以便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系统化特征的实验教学设计全面分析材料性质的影响因素。例如,在对混凝土的性质实验进行教学时,可以同时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设计,包括粉煤灰的活性与激发剂的关系,水泥性质及养护温度的关系,水泥性质与早强剂、缓凝剂之间的关系等,并在实验中选择多种早强剂或缓凝剂,如硝酸铵、三乙醇胺、硫酸钠、水杨酸、柠檬酸及酒石酸等。

三、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由于实验课程针对了多种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实验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验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应注意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对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便可以使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得以优化,从而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将混凝土强度实验、和易性实验与砂石实验结合在一起,同时增加配合比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在改革实验体系后,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再如,针对工程管理类专业,可在沥青软化点、延度及针入度实验中增加混合料性质检测实验内容,包括车辙实验、马歇尔实验、物理指标的测定实验及材料制备实验等。对于城市规划及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可在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实验的基础上增设陶瓷砖容重试验、表观密度实验、显气孔率实验、吸水率及外观质量实验[4]。此外,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实验。例如,在进行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的混凝土强度、性质实验时,可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验课程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及提升质量验证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并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则应注意了解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以期全面改善材料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俊,程华,应卫勇.Internet环境下符合工程理念的在线工程实验设计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171-176.

[2]窦德宇,柳春燕,杨丽芬,方向.利用公共实验平台开设《生物分离工程》选修课的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11):73.

[3]韩延成,杜艳青.基于课堂、实验、科研项目、真实工程的多元水力学实践教学模式研[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164-165.

[4]杨永良,李增华,侯世松,左树勋.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1):153-155.

上一篇:工业设计手绘教学范文 下一篇:中班艺术活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