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林下3种草本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27 08:42:04

山杏林下3种草本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

摘要 从间作地选择、间作、田间管理、病虫鼠兔害防治、采收加工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杏林下秦艽、党参、黄芪3种草本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其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杏;林下;秦艽;党参;黄芪;标准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91-02

山杏林下种植秦艽、党参、黄芪等低杆草本药材,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能缓解农林矛盾,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光热水资源利用率,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尝试。临夏现有山杏林380.4 hm2,其中五年生以下山杏林248.8 hm2,大部分适宜于种植秦艽、党参、黄芪等低杆草本药材。2002―2005年笔者开展了林药间作优化模式试验研究,筛选出了产量高、收益好、生态功效佳的山杏―秦艽、山杏―党参、山杏―黄芪等优化模式。近年来,针对盲目使用化肥农药,种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临夏地区山杏栽植区示范推广了秦艽、党参、黄芪在山杏林下种植的间作地选择、间作技术、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化研究,分别制定了《山杏与秦艽间作技术规程》《山杏与党参间作技术规程》《山杏与黄芪间作技术规程》。现将秦艽、党参、黄芪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秦艽标准化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选择气候凉爽湿润、半阳坡或阳坡平地或缓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pH值6~8的砂壤土、黑土。新造山杏林或五年生以下、郁闭度0.4以下山杏幼林地[1]。秋末翻耕,深度20~30 cm。结合翻耕施农家肥30.0~37.5 t/hm2作基肥。施肥后精细整地,冬初镇压保墒。

1.2 间作

一是种子直播。在山杏树冠垂直投影范围以外种植秦艽。精选种子,按行距30 cm步犁开沟,沟深5~8 cm,将种子15.0~22.5 kg/hm2和沙子或细干土1 500 kg/hm2混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土厚0.5~1.0 cm,有条件的地表盖上2~3 cm秸秆。二是种苗移栽。 4月上旬选二年生、根长18~20 cm、根粗1.0~1.3 cm的壮苗移栽,株距15~20 cm,行距25~30 cm,斜栽,芦头覆土厚度2~3 cm,密度166 755~266 805株/hm2。按行距画线,步犁开沟,将种苗按株距摆于沟内,覆土耙平,以根不露地面为宜[1]。

1.3 田间管理

一是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次,时间分别在第1次5月中旬、第2次6月中旬、第3次7月中下旬。二是追肥。6月中上旬追施磷酸二氢钾10.5 kg/hm2。

1.4 病虫鼠兔害防治

一是病害防治。病害主要为叶斑病,可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施1.0∶1.5∶150.0的波尔多液,每隔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或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二是虫害防治。蚜虫可在发生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 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5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蝼蛄、蛴螬可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防治,每隔7 d防治1次,B续防治3次。三是鼠兔害防治。在洞穴内投放0.25%氯鼠酮油剂配制成的0.005%毒饵进行诱杀,也可用弓箭捕杀。

1.5 采收加工

播种或移栽后3~5年即可采收,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下旬挖根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茎叶枯黄时挖根,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即可。

2 党参标准化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选择气候湿润、凉爽,阳坡缓坡地或平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5.5~7.5的砂壤土。新造山杏林或五年生以下、郁闭度0.4以下山杏幼林地。秋末深翻20~25 cm,并施用磷酸二铵300~375 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腐熟农家肥45~75 t/hm2作基肥。施肥后精细整地,冬初碾压保墒。

2.2 间作

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择根均匀细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进行移栽,株距5~10 cm,行距20~30 cm。按行距画线,步犁开沟,沟深15~20 cm,将参苗按株距斜放于沟内,根系要舒展,尾部要伸直,覆细土超过根头5~6 cm后压实。

2.3 田间管理

一是中耕除草。移栽当年进行3次中耕除草,分别于间苗、苗高7~8 cm、定苗时进行。移栽2年以上,每年早春出苗后中耕除草1次。二是追肥及灌排水。移栽成活后,结合首次中耕除草追施硝铵或尿素150~225 kg/hm2,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追施过磷酸钙300~375 kg/hm2;结合第3次中耕除草追施过磷酸钙75 kg/hm2。每次施肥均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冬季施厩肥22.5~30.0 t/hm2。移栽后一般不浇水,天气特别干旱时适当浇水,雨季及时排水[2-5]。三是搭架。当苗高30 cm时,在行间插入竹竿或树枝,2行合拢扎成三角形棚架,使蔓茎攀缘向上生长。

2.4 病虫鼠兔害防治

一是病害防治。在根腐病防治上,高温多雨季节及时排涝,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拔出病株,并用5%石灰乳液消毒病穴;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2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面积较大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在锈病防治上,冬季枯萎后清园,烧毁病残株;发病初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97%敌锈钠400倍液,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及时搭设支架,改变通风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二是虫害防治。在蝼蛄、蛴螬防治上每隔7 d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1次,连续防治3次。在蚜虫防治上每隔7 d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在红蜘蛛防治上,用50%杀螟松3 500倍液喷雾防治。三是鼠兔害防治。采用弓箭捕杀或在洞穴内投放0.25%氯鼠酮油剂配制成的0.005%毒饵进行诱杀。

2.5 采收加工

移栽后第2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茎叶枯黄时,选择晴天,先除去支架,割掉参蔓,然后挖根。挖根时深挖全根,避免伤根断根,挖出后抖净泥土,切去茎叶和须根后加水洗涤,先按大小、长短、粗细分为老、大、中条,分别晾晒至柔软,然后将其一把把地顺握或放木板上揉搓后置室外摊晒,反复3~4次,晒至8成干后收藏。

3 黄芪标准化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6~8的砂壤土或黑土地块,要求气候凉爽湿润。新造山杏林或五年生以下、郁闭度0.4以下山杏幼林地。秋末翻耕20~25 cm,施用过磷酸钙300~450 kg/hm2、磷酸二铵300~375 kg/hm2、腐熟农家肥30~45 t/hm2作基肥,施肥后精细整地,冬初碾压保墒[6]。

3.2 间作

按照行距20~25 cm,株距10~15 cm,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择无病虫害的优质黄芪苗移栽,按行距画线,步犁开沟,将种苗按株距放于沟内,覆土耙平[7]。

3.3 田间管理

一是松土除草。移栽当年需中耕除草3~4次,分别于间苗、苗高7~8 cm、定苗时进行,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第2年于4月、6月、9月各中耕除草1次。二是追肥及灌排水。结合中耕除草年追肥3次,第1次施用磷酸二铵300~375 kg/hm2,第2次施用过磷酸钙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第3次施用磷酸二铵450 kg/hm2。每次施肥均在行g开沟施入,施后覆土。注意雨季及时排水,干旱适当浇水。

3.4 病虫鼠兔害防治

一是病害防治。在根腐病防治上病株及时销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灌根。在白粉病防治上实行轮作,清洁园地,合理密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灌根;发病期每隔7~10 d用0.3~0.5 °Bé石硫合剂喷雾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二是虫害防治。在蚜虫防治每隔7 d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在豆荚螟防治上合理轮作,及时除草松土;每隔3~4 d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青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在蝼蛄、蛴螬防治上每隔7 d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三是鼠兔害防治。采用弓箭捕杀或在洞穴内投放0.25%氯鼠酮油剂配制成的0.005%毒饵进行诱杀。

3.5 采收加工

移栽后当年或第2年秋季9中旬至10月下旬茎叶枯萎时挖根,要深挖全根,避免伤根断根,挖出后抖净泥土,切去茎叶和须根,晒干出售[8-10]。

4 参考文献

[1] 张建红,袁勋,张可.退耕还林地生态林下间种秦艽的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12(2):44-47.

[2] 范令刚,段正湘.林下栽培党参的方法与管理[J].中国林副特产,1997(4):35.

[3] 程岩,范春楠,郑金萍.轮叶党参林下栽植关键技术探讨[J].北方园艺,2015(15):148-150.

[4] 刘艳秋,耿业业,孙宏,等.长白山区林下轮叶党参丰产关键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6(17):147-149.

[5] 史淑平.低山丘陵区林下黄芪仿生丰产栽培配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5(3):115-116.

[6] 翔.林下间种党参[J].专业户,1998(11):21-22.

[7] 高明印.辽西北地区林下黄芪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2(12):36-37.

[8] 何银忠,陈金龙,解坤梅,等.海口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发展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12):138-139.

[9] 孙成林.浅析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220.

[10] 蒋祺,和献锋,兰海,等.攀枝花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优势及对策建议[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3(4):35-39.

上一篇:我用心去感受 下一篇:我国农田氮素污染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