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杨勇的企业家梦

时间:2022-08-27 08:35:59

大学生“村官”杨勇的企业家梦

立秋过后,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的大学生“村官”科创农业园中,已经显露出些许丰收的迹象。这个种植着水稻和瓜果的地方,一如满眼的绿色,充满着希望。这里的主人是溧城镇八字桥的一群大学生“村官”,发起人是31岁的杨勇,2011年,他与溧阳其他11名大学生村官团队“抱团创业”,创办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包括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0亩、生态果园示范基地410亩、立体养殖示范基地80亩。

心有多宽,梦想有多大

杨勇说,“我的目标是想成为农村企业家人才”。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源于2012年参加的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的一次培训。在那节课上,有个叫卢水生的教授提到,当今农村急需的就是企业家人才。因为农村不缺乏土地资源,更不缺乏劳动力资源,缺乏的是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的管理方面的人才。出生在农村的杨勇毕业后一直想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做点实事。2007年7月,他同时考取了溧阳市大学生“村官”和溧阳市法院司法警察,但他毅然选择了村官一职。

对他而言,广阔的农村天地才有着他施展拳脚的地方。从2007年到2011年的4年间,他在村委会待过,在拆迁一线锻炼过,也在、征地、建设岗位上实习过,经受磨炼,真切了解农民的疾苦和需求。同时,他也在计划着一条创业富民道路。

2011年底,杨勇回到溧城镇八字桥村做副书记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时机到了。然而,他还面临着三大难题:缺资金、缺人手和缺技术。

缺资金,杨勇想把婚房卖了筹钱,一开始父母不答应,软磨硬泡才解决了初始资金。为解决人手问题,他联系上和他有共同梦想的11位大学生村官,用真诚和实际行动感染他们加入。处理好人手问题后,技术难题也跟着克服了,他们与“村官”们曾就读的西北农大、常州大学等高校进行技术结对,还外聘了2名技术员,旺季来帮忙管理。

筹到了260多万元,杨勇和他的团队向溧阳市政府流转了600亩土地,但有的老百姓不愿意签合同,或者干脆不肯租了。很多农民恋土情深,宁可请人代耕,也不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这可把他急坏了,思考要怎么让村民信任他。

杨勇对村民说,园区对110亩大棚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每个棚平均每年2500元左右廉价出租给他们,并对大棚统一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农民按照园区项目规划种植、经营蔬菜,经营性收入全归他们个人所有,预计每年每个棚农民可创收4000元,这下子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学生“村官”科创农业园就这样成立了,项目总占地600亩,计划分三期进行开发,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

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喜悦总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春节算账,投资200多万元的科创园项目一年盈利仅10万元,11名大学生“村官”抱头痛哭。这样的经营状况一度让杨勇感到前途渺茫,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

如果没有困难,就不叫创业。在那段时间里,杨勇和他的小伙伴们坚持住了。人们只羡慕成功者的风光,几人看到他们背后的沧桑,青年创业者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短短的一年时间过去了,2012年,他们基地总产值381.25万元,合作农户平均增收31650元。

2013年,常州青年创业大赛启动,杨勇的团队参加了。在决赛中,杨勇的科创农业园获得特等奖。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张道衡在看到这个项目时说,心有多宽梦想就有多大,农业项目看上去技术含量相对低,但实际上农业创业门槛很高,考虑农业规模不要忽视了风险。

登上领奖台那一刻,杨勇流下了眼泪,“原来这么多人看好农业项目”。杨勇赛后说,这场比赛对他影响很大,他重新规划项目,“原来我并不孤独”。

现在,科创农业园已经成立了溧阳市溧城科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溧阳市溧城八字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溧阳市大学生“村官”科创农业园创业管理机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得到了很多专家的现场指导和专业培训,并与一些同行业的优秀企业结对共建,为项目的正常实施及后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园区实行“大学生‘村官’+基地+合作社+农户+科研专家”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均衡上市、科技致富”的原则进行管理,目前已初具规模。

随着科创农业园的逐步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关注。今年暑假,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实践创新小分队来到八字桥村,实地了解了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各项目的进展情况。

杨勇准备将蔬菜进行统一产品认证,运往本地的高档小区附近的蔬菜配送店。水果则进行订单式销售,运往浙江、上海等大型批发市场,大批量销售。在与实践创新小分队交流创业感受时,大学生“村官”的话让还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感动不已:“在农村创业的每一天都特别充实,把几年来积累的农村工作经验用于实践,并为老百姓们致富提供帮助,我们都被强烈的成就感所包围,感到无比兴奋。”

在“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的推荐活动中,杨勇榜上有名。大家对他的推荐语是:他敢于创业,带头创办农业示范基地。他乐于奉献,变卖自己婚房筹集资金。他亲劳胼胝,带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在创业的路上,他是睿智果敢的先行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更是个心系乡土的赤子。

上一篇:中国的传统内家功夫 下一篇:吴长江:很少有人能读到我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