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绘画创作中的图像背后的图像

时间:2022-08-27 08:26:38

浅论绘画创作中的图像背后的图像

摘要:绘画过程中对心灵图像的追求造成了绘画语言对现实图景的解消从而使画面中的现实图景有了超越图像外观本身的精神实质。从绘画对心灵图像的追求角度去解读利用图像进行创作的当代绘画语言就会更加清晰的理解当代绘画中超离绘画图像、在绘画图像背后隐藏着的艺术家的心灵图像即绘画作品的文人绘画性也称“图像背后的图像”。

关键词:心灵图像;消解;折射;绘画图像

绘画图像是图像的一种,是具有绘画因素的图像,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和生命的经历,这里绘画图像是指我们所看见和被感知的一系列绘画因素,除了绘画的具体形象表述也包括色彩笔触的表达。

绘画图像具有视觉真实性,图像本身是记忆中的具体的场景,活动或人物,空中的飞鸟,或一个人眼前掠过的树影,越是遥远的记忆就越模糊,就像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它被封尘在生命的岁月中,暗合了当代社会的记忆方式,绘画图像的作用是通过绘画的方式直接把这种记忆本身凸现在画面上。

相对绘画图像因素逼真的视觉质感,心灵图像具却有淡化视觉真实的内在要求,心灵的图像是指蕴含在绘画作品之中的并被绘画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图示,心灵的图像起源于每个创作者内心,萌发于艺术家的心田,它深藏于艺术家内心中并不具有公众可视性,它需要可视的外衣将自己展现在公众面前。

那么绘画作品中绘画图像因素和心灵图像因素,哪个更接近现实的真实?究竟什么才是更为真实的,眼睛看见的和记忆中的那一个更真实,我们更需要哪种真实?

我要说的是心灵的图像是在绘画图像中折射出来的,是绘画图像背后的图像,它更贴近作者内心的真实。

要说明这个问题,先从中国画的水墨的消解作用为例来入手看这个问题。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强调墨即是色、墨分五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

中国画家眼中的山水是经过审美化、精神化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是一种记忆的升华而非简单可视的生活表象,或者说用他们用水墨工具为中国画揭下了生活视觉图像的外衣,而将生活的精神层面及自己内心的独白展示与白纸之上,所以说水墨使得中国绘画图像超离了生活图像本身,使绘画图像折射出了心灵图像精神实质,暗合了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如果说西方绘画中图像的因素更着意在“形”上,更接近与视觉真实,那么中国水墨画则更重视意境的阐发,更接近记忆中的真实,或者说是心中的真实,这就是水墨这种工具对题材图像的解消作用,正是这种消解将生活的可视外衣消解掉而将心田中的图像呈现在公众视野中,心中的图像在这份消解中得到充分的折射,看得见,摸得着,中国古典美学追求“韵外之致,象外之象”,这里的的“象”和“韵”指的就是生活的视觉层面,“外”和后一个“象”字表示对“韵”和前一个“象”的抽离和超越,中国画是通过水墨工具达到对现实表象的解消从而超越到形式之上来完成这种超离。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著重要地位,水墨的情结延续也具体体现在图像时代中国绘画里,中国当代绘画处在全球化趋势下东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怎样用有中国传统气质的绘画的语言来反映显示当下与时俱进的中国是当代绘画无法回避的责任。在这个语言时代背景下,怎样正确运用图像媒介达到绘画表现的目的,就要了解绘画图像因素与绘画心灵图像之间这种折射关系,从而就要要求艺术家对生活图像要有自己独特的消解方法从而折射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心图像。

利用图像绘画是需要对图像进行解消和超越,艺术创作中不同艺术家对眼前或手中的图景素材有自己不同的解消处理方式。

在中国当代影像绘画里就出现了黑白的画面取代了色彩的画面,用模糊的手法替代了强烈的笔触的绘画处理手法,这种处理使我联想到记忆的封尘,用类似记忆的黑白色调在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和表现,这样做即强调了瞬间的真实更强调了瞬间背后的永恒复杂的内心独自,如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章剑的略带印象风格的瞬间记忆场景绘画,这种真实并非只有图像层面上的真实,更有生命记忆的真实和生命内心波折的真实,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利用了油画颜料在画面上对生活图像和旧照片进行了绘画语言上的解消传递出自己内心中的记忆,折射出了自己内心记忆的图像,使他们貌似影象的绘画具备有很强的文人绘画气质和可读性。

新绘画特指“八五新潮”架上绘画出现的反图像化的书写性格,图像化与反图像都是绘画身处媒体时代所必然出现的形式变化,图像化是为了探索图像和绘画在真实性的表述上谁更占上风,现实和记忆谁更真实,反图像的绘画更强调书写性,更注重绘画自身的身份意识,追求绘画中的文人气质,这一点上与中国传统艺术有暗合之处,这些曾梵志和周春芽的绘画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传统文脉及视觉资源正在发生这着微妙的迁移和转化,“在他们的实践中,新绘画的书写性格与形态趣味似乎与本土的传统形成了相对对立又暗相切换的关系”在新绘画中图像的外形下逐渐散发出水墨的文人绘画气息。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具体绘画创作个案中当照片等图像素材成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工具时,艺术家在处理这内题材时运用绘画语言一方面让绘画在视觉层面上更接近真实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让绘画在精神含量上脱离了照片的素材的图像真实,折射出艺术家内心的一种真实图像,这也是创作和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个画家在举起相机的时候。难以摆脱绘画的影响,就像早期的摄影完全是遵循绘画的规律一样,他所注重的是图像背后的精神意境,也就是图像的绘画性,绝非生活图像质的本身,搜尽奇峰打草稿,“收尽奇峰后,总想在“奇峰”中抽出构成其美感之精灵,但当作品完全断绝了物象与人情的联系,风筝便断了线”,这也说明了绘画图像与绘画图像背后的艺术家的心灵图像绘画性的关系就像风筝和线,相互牵制,共同存在,艺术家就像这个放风筝的人在其中把握拿捏,处理调节着形与意的关系,在两种图像之间来回游走。

可见利用图像绘画是需要对图像进行解消和超越,这种解消和超越就像水墨之于对象的解消和升华,所以好的绘画一定是具有超越生活图像本身的能折射出心灵图像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的照片外观本身。从另一个角度尊重心灵图像就是绘画在图像时代对自我身份的肯定和认同,也是绘画单纯性的图像化体现,更是对绘画形神兼备的完美追求。

上一篇:油画直接画法的形色结合 下一篇:浅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图式